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逼仓是怎么一回事?
0人浏览 2023-03-21 14:35

  一年之计在于春,转眼间一季度的交易就要告一段落,合约资金也即将从05换月迈向09,新一轮的预期和故事就要展开了。那么今年4月份会出现熟悉的逼仓行情吗?

  1、聊聊背景和原理。

  从2020全球量化宽松开始,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保证金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9年底,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大约在8000亿,而截至2022年底,期货市场规模大约在1.5万亿。短短2-3年,市场规模扩大了接近一倍。各类资金按宏观、产业、政策、供需等元素山头林立,互相攻伐。

  2、限仓和交割。

  池子大了,什么鱼都有,但是排水渠只有这么大,换鱼池的时候总有几条鱼被卡在原地变成食物——1-5-9合约就是不停轮换的鱼池。

  三年来期货资金翻了一倍,而行业产能跟不上投机资金增长的速度,可交割货物和交割能力没有办法爆发增长,钱总是比货多,有钱的机构随便开几万手,几乎可以买下市面所有流通的货源。

  当然这些投机盘并不是真的想要进入交割环节,大量的投机资金需要在交割前退出,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迫的。这就留下了一个问题:

  因为限仓制度和交割资质不足“被迫”退出、砍仓的时候,就走成了逼仓——被排水管道卡住的肥鱼。

  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套保资金,比如青山镍(2022外盘逼仓),浑水摸鱼被发现,于是被人干了;有些人错把自己当成套保资金,比如原油宝多头(2020负油价),结果根本没有交割资质和能力,于是被人干了;有些人信心满满以为可以接货,比如红枣多头(2021大减产),结果照样被干了。

  这几个案例都是近几年商品资金规模野蛮生长之后,投机资金对产业交割认知不足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旦被人针对,结局都不太好收场。

  3、价格假象。

  许多商品期货价格都出现过高升水和大贴水,期货价格就是未来的现货,是预期,也是炒作。价格变化是由资金驱动的,大量的投机盘往一个方向交易,钱少的一方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那么被打压的一方就是判断错了吗?假设这些投机盘是由某个“主力”,或多个“主力”无意识的联合,那么期货价格就是合理且正确的吗?我认为未必是这样的。

  资金的背后是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大资金也会犯错。形势一变,大资金们集体撤退、反手,价格又反向极端波动。前期那些被价格假象收割的小鱼,最后也只能讷讷无言。

  这几年最不缺的就是形势反转,就像网络上的各种事件,反转,反转,再反转。市场表现出危机的时候,交易者还没吃口热乎的就变成了强预期,当你让自己相信强预期的时候,又出现个黑天鹅,你再下决心去交易衰退了,市场又说他可以站起来......宏观动荡对各类大资金来说,也是非常难把握的,看他们基金业绩就知道了。

  我们难以得知大资金们会交易什么预期,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反手,但我们知道什么时间要移仓换月。移仓换月阶段就轮到交割博弈占主导地位,交割就是看一个商品有没有货,好不好交货。戏剧性的是,大部分空头也都是投机,并没有卖出套保能力,空单到最后都是平仓离场。

  基于以上现象,每年的4-8-12月都是验证交割博弈的大月份。货少的商品,即便短期处于跌势,也可能因为交割因素出现挤兑,因为交割产生的投机需求被放大。好比银行本不缺钱,取钱的人多了,一时之间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金,一个商品本来不缺货,因为投机的人多了,有交割意愿的人也不小心变多了。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处于涨势的商品,缺货的现状在交割月更是如烈火烹油,逼得空头跳楼。

  这个取钱挤兑的群体,随着商品市场规模扩大会越来越大,但商品终究不是印钞机,需要建设周期和储存周期。

  最后不妨猜一猜,即将到来的4月份,会有哪些商品被交割博弈所制约?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