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洗牌之后是回暖?
0人浏览 2022-09-29 02:07

  文|地产杂谈 潘永堂

  很多人有个疑问。

  民营房企暴雷那么多,为何没有破产的?

  毕竟破产清算后,老板解脱了,公司也解脱了!

  这里有2个问题。

  其一,暴雷本质只是一时现金流不足而违约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当或是市场恢复,还是可以活下去,甚至恢复生命力,所以爆雷并不一定破产。反过来,只有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企业才会被动债务重组,或是破产倒闭。

  其二,银行本意也不希望房企破产,房企借的钱大多是银行的,房企真倒闭了,银行就没法收回钱了,银行就会产生一大批坏账。同时,地方政府也不允许房企轻易破产,毕竟出现烂尾楼对一个地方发展是重大打击,这对后期土拍也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大部分烂尾楼盘子,都是找到下家接手后,最终摆平后,才让此前开发商破产清算。

  今天民营房企销售腰斩、资金又被超严监管,融资又微弱或是干脆空白,现金流入几乎断流的情况下,债务却一个个到期,旧债又反复催逼,这样如果继续循环深化下去,估计无一家民营房企能撑下去。

  以前大家认为5家示范房企和中增信债务担保,这是国家对少数民营房企的一种呵护和保护,似乎意味着这是深度调整房地产未来稳健发展的一种“刀下留人”。

  当然,留的是优秀民营房企。

  但眼下的情况,优秀民营房企似乎也即将撑不住了。

  要知道的是,融资,的确给少数民营房企开了一点点门缝,但更多房企还是处于融资空白的状态,而且即使优秀房企从融资洪流中挤了一点点融资额度,但也难塞民营房企大额债务的“牙齿缝”。

  销售回款也更有无力感。

  一方面行业整体去化率从过去的60%降至目前的40%,有些三四线甚至10%到20%左右。另一方面,最近各地进一步收紧监管资金的提取,导致类似旭辉账面虽有逾300亿现金,但绝大部分无法满足自身合理按需使用。

  卖不动不说,卖了还几乎拿不回钱,这就是房企的“双重销压”。

  这两天旭辉林中的一份内部信被朋友圈刷屏。

  本来表面上,这是旭辉林中船长给所有旭辉船员的一份“寒气”警醒,但实质上,林中早已把这个寒气传递给了整个地产海洋。

  显然,内部信效应“外溢了”。

  这份信是一个拐点,之前的旭辉一直以民营硬汉的形象示人,但9月27日旭辉突发示弱。

  这个反差——给本就“信心不足、草木皆兵、惊弓之鸟”的民营房企和房地产行业再一次内心的“强烈暴击”。

  民营房企的信心,再一次探底。

  如今,民营房企,可能要做更坏的打算。

  正如回顾前8月市场表现,碧桂园总裁莫斌还复盘表示:“对于前期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作为碧桂园的管理层,我们也提前预判到了,但其剧烈程度确实超出我们的预期。”。

  时值9月,随着多地政策一日游的废除,随着购房者信心依旧严重不足,随着监管资金愈发严格,我们对后市楼市回暖的信心丧失,对民营房企信心恢复的缺乏……显然,此刻,民营房企无力感、无助感越来越强烈了。

  胳膊,扭不过大腿。

  企业,抗不过时代!

  但行业,是没有问题的。

  10万亿+的市场中短期是持续的,是有支撑的,即使2021年18万亿降低到2022年的12、13万亿,即使未来3年下探到10万亿,那也依旧是10万亿+的牛逼行业。

  唯独最为敏感的问题是——

  企业特别是爆雷房企还能否撑下去?

  他们何时撑不住了会遭遇破产清算?

  ——这是眼下各方最为关注的问题。

  回到文中开始的讨论,随着市场底部继续下行,一些爆雷房企、资不抵债或许要真的进入破产清算,真正出局了,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解脱。

  二则当形势继续下行,直到民营房企只剩最后一口气,最脆弱时,未来实力相对强劲的央国企那时再出手接盘,就是一个“战略性的“好时机。

  一则被收购方已经没有任何博弈的能量和心气,二则行业还在,土地还在,项目还在,房子还在,优秀人才还在,但不同的是他们可能统统从民营房企转移到央国企而已。

  做了民营房企接盘侠之后,民营房企将真正让渡巨大的的市场蛋糕,克而瑞最新的2022年1到8月统计,民营房企销售市占率已经比去年同期丢了13%,未来央国企开始占据更高的市占率比重,并最终成为未来10万+行业的主导者和领军者。

  一个更善始善终的问题是——彼时,如何让收购方,接盘侠能够给收并购一个良好的结局?这个问题是真正并购能够去那面展开的“关键之关键”问题。

  其实单纯的收购算账,有无收并购债额度,这些都是其次,更关键是能够直接化解收并购风险和成功破局的关键是——楼市回暖解千愁

  正如郁亮讲没有永远单边下行的市场,行业迟早会企稳复苏,但关键问题是时间在哪里。

  眼下看,这个时间既有市场经济的波动干扰因素,也有政策主动主导的时机因素!

  其一,自2021年开启2022年持续的中国经济救市,回暖恢复的举措会慢慢在2023年逐步发挥“累进之效、积累之功”,而且在二十大之后,我们有一定底气相信,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复苏将会逐步实现。

  其二、今天的房地产调控,类似三道红线,拿地两集中,预售资金监管、融资收紧是给房地产供给侧戴上了“紧箍咒”,但需求端而言,今天全国救市数量虽多、但力度和强度却未必彻底。

  如同之前救市贷款利率直接打7折,如同限购限贷在更多核心城市后续放开……其实需求侧的重磅利好工具箱还没有用够用足,这在行业本轮洗牌出清后,或将迎来诞生时。

  洗牌之后是回暖!

  不洗牌,或很难回暖!

  未来的行业,依旧还在,但企业未必在了!

  这个行业的优化和求稳的调控,相信人人赞成,但这个行业调整的力度、速度和叠加效应,却是有待思考的。

  事实上,以前房地产调控,都被段子手总结为“空调”,因为每一次调控,房企反而更多了。

  所以,虚晃一枪的“狼来了”,已经让很多房企开始侥幸。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