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概念圈|5大优势+3大需求,电力出海正当时,两大细分赛道优势明显(附股)
0人浏览 2024-06-11 10:52

前言:最近有乡亲注意到老概在整理国内企业出海相关的赛道,这也是受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的几条主线影响。本篇将聚焦电力设备出海这个赛道。

本篇目录
1.来龙去脉
2.海外市场的容量够吗?
3.海外电力市场竞争环境如何?
4.国内企业出海的竞争能力如何?
5.中资企业出海的现状?

6.相关上市公司


一,来龙去脉

安信证券曾经总结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仅有的4种搞钱方法:1.高股息策略。2. 制造业出海。3. 消费平替。4. 科技映射。日本过去30年依然有牛股,前20大有11只是出口海外营收占比40%,做全世界的生意,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对于国内产业来说,从去年开始,伴随着汽车出海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之后,各产业的出海得到了很大的关注,所以本篇聚焦电力行业出海的情况。


二,海外市场的容量够吗?
1.美欧市场不容小觑

电力设备需求大部分来自于各国电力公司CAPEX——根据IEA数据,2015-2022年全球电网的资本开支总量稳定在3000亿美元左右,中国/美国/欧洲/其他区域(新兴经济体为主)15-22年CAGR分别为1%/6%/3%/-5%。中国投资增长用于增量扩张(应对可再生能源转型),而美欧更多用于升级和替换,发展中国家表现存在差异,公用事业的财政预算、高昂的资本成本等是阻碍。

Image.png

2.全球能源清洁化带动电力设备配套需求高增
1)美国:光伏装机潜力充足,若贸易问题进一步缓解+启动降息周期,需求量有望再度提升。

2)欧洲:到2030年,欧盟27个成员国将有42.5%的能源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前次目标占比为32%。REpowerEU计划到2027年新增2100亿欧元加速绿色转型。欧盟将2030年较1990年碳减排目标提高至55%,加速欧洲能源独立。


3.全球终端电气化程度提升
本身用电量需求增长,此外终端电气化程度提升:充电桩(交通电气化)、热泵&空调(建筑电气化)、电解水制氢等产业带动电力设备需求,在发达国家体现更为明显,其2021-2050年电力需求CAGR=2.1%。
同时制造业转移也有关系,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增速维持高位,全球电力设备供给呈现紧缺态势。

Image.png


三,海外电力市场现状
1.海外电力公司市场化程度高,大型电力公司甚至可以掌握所有五大环节。
相比中国,海外通常“重配电、轻输电”。欧洲配电偏好更强(分布式能源多),根据eurelectric,欧洲电力系统由60%低压+37%中压+3%高压线路组成(中压在1-36kV)。
2.电网目前或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的最大瓶颈
并网前:对电网容量和老旧程度的担忧影响后续审核容量。并网后:电网拥塞增加系统成本,海外电力运营商投资收益率下降,或削减后续可再生能源项目。

Image.png

电网资产较为昂贵,其使用寿命往往比其连接的设备要长很多。部分国家电网运行了40年甚至更久,而新兴市场国家电网较新、为满足近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而开发的。以美国为例,替换量年均超百亿美元,持续期到2030年前趋势向上。


3出海设备——集中在“变配用”环节
用电环节:智能电表在中国市场已成熟且竞争充分,最先出海至发展中国家,处于收获期。
变配电环节:变压器和配电开关是典型产品,海外配电投资占比大(对应市场容量大)、电压等级低(对应技术和贸易壁垒相对低),内资在部分国家开始站稳脚跟,具备稳定客户。 

输电环节:全球范围特高压仍是西门子/ABB主要实施,国内仅在沙特等少数国家有标杆工程。


4.变压器:全球容量超500亿美元,中美欧大市场兵家必争
22年全球变压器市场约500亿美元,20-22年CAGR在10%左右。第一大市场是中国、占比接近一半,第二大美国,第三大欧洲和亚洲(不含中国)不分伯仲。龙头日立能源的全球业务分布来看,22年欧洲订单占总体的25%+、美国占30%+、亚洲、中东、非洲占剩下40%+。

Image.png


四,国内企业出海的竞争能力如何?
1.变压器紧缺程度最高,量价齐升黄金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变压器市场及生产基地,论国内变压器技术已全球领先。海外变压器格局相对集中,中国出海公司出口规模小、空间大,以特变、西电、金盘、思源、华鹏、华城(中国台湾)为主,各自海外份额均小于5%。

Image.png

变压器核心原材料取向硅钢GOES较为紧缺,欧美市场紧缺程度最大。2021年起变压器步入量价齐升阶段(尤其是电力变提升幅度或大于配电变)。


2.智能电表:全球容量超200亿美元,新兴国家增量、欧美国家存量替换为主
全球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海外多数发展中国家智能表渗透率还很低,欧美国家也存在第二次换表的需求。从渗透率来看——中国渗透率接近100%,日美欧其次,中东、非洲、南美、印度等渗透率不到10%。欧美国家智能电表渗透率高,逐步实现全面覆盖。新兴国家智能电表需求旺盛,有望大规模放量。智能电表渗透基础上,多数国家计量体系架构逐渐从人工抄表向智能计量AMI系统进化。

Image.png


国内市场为内资所主导,份额基本都在6%以下,一直维持着分散格局。电表跨国企业主要是Itron、Elster、Landis+Gyr、Aclara等为主,除电表外通常经营水表、燃气表及其系统解决方案。多数国家除了跨国企业参与,当地电表企业优势也较明显(典型如巴西的Elo、南非的Conlog)。


五,中资企业出海前景如何?
1.中国变压器22年起提速
21-23年变压器出口金额分别237亿元/297亿元/373亿元,同比+    13%/+21%/+20%。出口电力设备大部分由跨国企业贡献,国内出口厂商相对集中在某几个企业。22年起海外需求增长、供给紧张(尤其是大型电力变),跨国企业的中国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出口加速。

Image.png


2.中国企业出海还在初期阶段,电表领先、变压器+配电开关其次、特高压出海箭在弦上
1)民营企业出海:金盘、思源、海兴、三星、威胜等23年海外订单高增,明阳电气、伊戈尔等后起之秀仍在沉淀期、海外电气设备收入占比尚且不高,目前仍以“借船出海”为主。

2)国企设备出海:跟随国网/电气装备集团出海,南瑞、西电、许继、平高集中于一带一路国家(中东电表、特高压项目)、欧洲(英国电网特高压项目)。


六,相关上市公司

平高电气(600312):公司主要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国内同行业领先,550kVSF6断路器获得我国超高压开关领域唯一质量金奖,220kV及以上断路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公司三大主导产品封闭组合电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均获得省级名牌产品。主导商标“PG”图形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在美国、日本、印度等马德里成员国76国成功注册。在平高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平高”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提升内部管控,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在市场开拓方面,依托国网公司品牌及行业影响力,助力国内、国际业务开拓,积累了宝贵资源和经验。


金盘科技(688676.SH):基本盘为干式变压器类产品,变压器中的中高端产品,绑定多个下游龙头客户。分下游看,新能源领域高增、成长性突出,传统领域增长同样较快。传统下游整体稳健:增速方面,新基建(IDC、充电桩,基数低)>工业企业配套、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民用住宅>轨道交通。欧美变压器内资龙头,产能瓶颈已解决、出海订单高增。储能和数字化工厂业务带来想象空间。1)储能主要针对国内大储系统集成,2)数字化对外输出金盘先进智能制造和管理经验。


思源电气(002028.SZ):“1到N”品类扩张+份额提升,业务从网内走向网外:分产品看,1)开关类GIS等市场地位巩固,产品纵向深挖提份额;2)变压器随22年常州工厂投产后接单及交付能力有望再提;3)二次设备网内销售额份额开启提升通道;4)无功补偿类SVG设备销售额市占率行业领先,受益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接入,成长性突出。深耕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细分行业,高壁垒+垂直一体化构建优秀竞争格局。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16年在土耳其建厂,在美国、俄罗斯具有销售和服务渠道,2023年设立新加坡子公司,力争未来2-3年打开东南亚市场局面。


中国西电(601179.SH):一次设备龙头,直、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供应商。公司作为我国一次设备的龙头公司,较早布局海外市场,截止22年末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14%,公司在埃及、印尼等国设置有海外产能,深耕非洲及亚洲市场,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海兴电力(603556.SH):短期受海外高库存影响略承压,看好去库后渠道收入快速增长。海外光伏、户储高库存导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承压,但海外能源转型是不可逆的趋势,去库结束后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三星医疗(601567.SH):智能配用电业务高增、海外市场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海外用电:扎根欧洲和中东两大高端市场高举高打,同时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渗透,有望维持高增速;海外配电:复用海外用电渠道,在沙特、东南亚实现突破,海外配电毛利高+更新需求旺盛,看好公司海外配电的发展弹性和持续性。


以上是我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QQ群,也没有微信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所有信息只为自己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买者自负,卖者也自负。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7
  • 7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