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基金跌下去,你还敢加仓吗?
0人浏览 2024-05-28 17:18

对基民来说,买的基金跌下去敢加仓,其实是比较难得的状态。

这说明,你对他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信心。

这种信心,一方面来自于组合的过往表现,好业绩就是最大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呈现。

管钱的人,得把所思所想坦诚告诉投资者,才能让人家更踏实地持有。

而关于这一点,其实在中泰资管田瑀主管的产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23年到2024年一季度末,市场震荡下行,但田瑀独立管理的两个产品,要么份额基本稳定、要么持续有加仓。

其实从2023年走到今天,田瑀的业绩并没有之前亮眼,2023年比偏股基金指数多跌了一个点;今年也只是在盈亏线附近。

但从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田瑀的持有人,对他依然有信心。这也说明近一年多的时间,中泰资管通过公开渠道所传达的基金经理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基民的响应。

这是一个好现象。


“质价双优”,成立以来最好的组合状态

在最新的季报里,田瑀用一种兴奋的口吻写下,“从质地的角度,已经模糊达到了产品成立以来的最好水平。”

5月17日,田瑀在最新的直播中也聊到了他组合的状态——“质价双优”。

很多朋友对田瑀的这种说法表示不理解,“净值也没涨呀,怎么就‘质价双优’了?”

这价值型管理者说的话,当然要从组合“价值”的角度去理解。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田瑀管理时间最长的作品,在2020年年报时点的持仓和最新的持仓变化。

持仓仅用于案例分析,不作为具体投资建议,下同。

2020年,当市场热衷“核心资产”时,拥有较好质量的一批股票价格大都很贵,当时田瑀的前十大持股,核心资产几乎没有,反而是并不性感的建材,和逻辑受影响的航空、旅游股。

我们必须承认,这批公司的质量跟核心资产比,是有差距的。

这没办法,在核心资产泡沫化之后,价格是被首先考虑的因素,在好质量和好价格中,田瑀当时选择了后者。

而到了2023年,经过连续几年的下跌,一些核心资产的性价比已经变得合理起来。

在田瑀眼里,这反而是拥抱“落难公主”的好机会。

大概是2023年6月开始,田瑀开始重点提到对“落难公主”挑挑拣拣的这种状态,也是从去年中报开始,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好公司”开始出现集中出现在了田瑀的持仓里,比如芯片设计、高端白酒,以及疫苗等。

然后果不其然,买入就被套,这是左侧投资者的法定待遇。

市场在去年下半年加速下跌,直到今年年初跌到了“万马齐喑”的状态,田瑀的净值的确受到了冲击。

但我们看田瑀最新的持仓,曾经高高在上,200倍PE的动力电池龙头,终于以15倍左右的均价进入了田瑀的前十大。

用便宜的价格买好公司,不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吗?

市场先生脾气古怪,无法被预测,只能被利用,当好公司股价跌到你的击球区,还等什么?

挥棒啊!

这就有了,今天田瑀组合给我们呈现的状态。

从行业配置的角度,田瑀的组合现在不只是建材、航空、制造那些重资产、低毛利的传统行业,也有科技制造和高ROE的行业,而且,这些公司的估值还不贵。

这不就是,组合“质价双优”,最好的注脚吗?

市场低位的自信与乐观

对田瑀的操作,关注中泰资管官微的朋友应该都看得比较清晰。

毕竟,关于组合调整的所思所想,他已经一五一十记录在了中泰资管官微日常发文中。

俗话说,投资者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我们都不了解基金经理的想法,又怎能选对基金经理跟着赚到钱呢?

相比指数基金,主动基金最大的优势在于基金经理个人日积月累形成的感觉,而这也是最大的风险,因为感觉并不客观。

正因如此,对话就显得非常重要。

尤其当业绩不太理想的时候,投资者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知道,作为掌舵人的基金经理,究竟在干什么。

如果投资者被说服了,拿起来也更安心;如果觉得你说的不对,那也允许人家离开。

买还是卖,加还是减,有时就在一念之间,信了也就信了,拿住了也就拿住了。

所以目前,中泰资管的投研人员,都在通过官方账号保持着一定的发文节奏,就在2月6日那天,公司首席投资官徐志敏还发了特稿,应该就是在市场最低点位写下的文章。

类似的很多小细节聚在一起,会很大程度提升投资人对公司的好感度,也会在业绩逆风期,增大对回撤的容忍度,还会帮我们看到一些净值暂时还体现不出来的东西。

总的来讲,田瑀现在净值确实一般,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乐观,也很自信,人没垮。

乐观,应该是中泰资管投研团队的共性,在下跌的过程中,大家的仓位反而越来越高,越跌越兴奋;而自信,是在深度研究基础上的,对自己持仓质量的信心。

田瑀的组合,虽然即期的质量很高,但并不是当下主流审美中的好股票。

市场对高端白酒有担忧,因为地产顺周期下的高库存压力;市场对疫苗有担忧,因为集采和HPV内卷的双重打击;市场对芯片有担忧,因为脱钩阴影下的景气度迟迟难兑现;市场对电池也有担忧,因为竞争格局确实在恶化...

反正,各有各的问题,不然股价就不会跌了。

但所谓价值投资,其实就是在市场存在疑虑的时候,相信一些更远期、更底层的逻辑。

对高端白酒,这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品牌资产;对疫苗,这是未来更多品类的成人疫苗以及当前自由现金与市值的比例;对芯片设计,这是较少负债的基础上,对公司研发能力与产品品类的理解;而对动力电池,这是未来的智能化以及电车增长率...

在一定时间内,股价反映的是边际资金的态度,不一定会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重要的是你对公司所做的价值判断。

这种判断,只能来自于深度研究。

这也是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最大的价值。

市场低位的乐观和股价低点的自信,对价值型管理人是必须的,这与高位的自信完全是两码事。

所谓专业投资者,应该在大家都积极的时候谨慎一点;而在大家都悲观的时候,去乐观。


基金的收益,由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民一起创造

资管生意,最重要的是业绩尽量不塌房、口碑千万别塌房。

两者互相影响,一起决定了负债端的稳定。

而负债端的稳定,又深刻影响了基民账户的最终收益率。

基民想拿到基金经理创造的收益,不是基金经理闷头做业绩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公司的前中后台,伴随市场的牛熊切换,全周期地去陪伴。

基金的最终收益,一定是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以及基民,一起创造的。

和基金经理的研究不会立刻反映在净值中一样,经营客户也不会立刻反映到公司AUM中,但他不是没有意义的。

只是在慢慢积累,等来最终的质变。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