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酸了,别人家的公司给员工加薪对抗通胀!
0人浏览 2022-06-08 19:02

  当地时间5月2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正在通过增加整体薪酬预算来提高员工薪酬。

  其中,美国小时工的起薪将提升至每小时22美元或更高,比2018年的水平增加45%,美国雇员的总体起薪预计也将提高。

  而加薪正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且苹果已经不是今年第一家宣布加薪的美国科技企业了。

  在此之前,亚马逊、微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等都已经计划通过加薪,来帮助员工应对通货膨胀。

  其中,亚马逊把员工底薪上限从16万美元上调至35万美元,微软的加薪预算也增加近一倍。

  为什么这么多公司开始通过这种方式应对通货膨胀,现在的通货膨胀究竟有多严重?

  全球普遍面临通货膨胀

  5月22日至26日举行的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通胀前景”分论坛上,

  专家表示,在供应链中断、宽松货币政策、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反弹、持续蔓延的能源、食品和商品危机等因素拖累下,全球多地通胀已创下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我们都知道,CPI的涨幅决定了通货膨胀率的大小,来看各个国家的CPI指数变化。

  英国: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数据表示,4月CPI同比上涨9%,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快增速,直接从3月的“7时代”跳级迈进“9时代”。

  而随着能源账单持续飙升,英国央行已经预计,到10月份英国通胀率将达到两位数。

  美国:

  5月1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CPI同比上涨8.3%,比3月份的峰值8.5%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市场预期的8.1%,仍接近1982年夏季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核心CPI增速甚至不减反增,4月核心CPI环比增长0.6%,较3月0.3%的增幅直接翻倍。

  法国: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的数据,4月份CPI同比上涨4.8%,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26.6%,其它各领域的价格上涨幅度也都很大。

  并且预计在6月份,法国通胀率将达到5.4%,食品通胀率将达到6%。

  欧盟:

  5月18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CPI飙升至7.4%,创下历史新高。

  即使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4月核心CPI也高达3.9%,这表明通胀存在根深蒂固的风险。

  如何应对通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开始受到影响,

  拿最简单的鸡蛋为例,2001年鸡蛋平均价格是1.95元/1斤,2021年鸡蛋平均价格则是5.5元/1斤;

  再来看看工资的变化,2001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515元,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8115元。

  面对通胀,我们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握在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吗?

  是时候好好想想自己如何应对了。

  普通人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很多人看到美国这些企业涨薪的消息,纷纷想@自己的老板,但是奶爸想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因为,通过给员工加薪的方式来应对通胀,在我国现阶段其实是行不通的。

  先不说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水平更快,盈利水平也更高,

  残忍的现实是,在疫情当下,可以有一份工作都已经不错了。

  2022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1% ,青年失业率18.2%。

  而这里的失业率还只包括,拥有城镇户口并且自己主动到相关部门登记失业的青年,没有计算上城镇无主动登记的失业青年和农村的失业青年。

  所以对我们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如何更好地应对通胀,还是要靠自己。

  而应对通胀最好的手段是投资,除了投资自己,提升个人能力,比如积累经验、学历等,

  也要正确理财,考虑如何让我们手上的钱保值增值。

  而这类能抵御通胀风险的金融工具,就必须要满足安全性较高、收益稳定的要求。

  目前安全性较高的产品就是国债、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和财富管理的保险。

  考虑收益稳定的,奶爸最推荐的还是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可以提前锁定收益,让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年金险能够保证在在未来拥有一笔稳定的现金流,且绝大部分可以终身领取,保障老年生活质量,或者实现阶段性的储蓄目标、做财富传承。

  而增额终身寿险收益是完全确定的,通过减保或退保来取现,可以用作教育、创业、养老、财富传承等多种用途,资金使用非常灵活。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最近很多产品都要退市了,想了解产品的就要抓紧时间了。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