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网红城市的喧嚣背后:真的只是白忙一场吗?
0人浏览 2024-06-27 21:56

  图片系AI生成

  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浪潮中,网红城市如璀璨星辰般熠熠生辉,它们借助一场场的“流量盛宴”,迅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过去的一年里,很多人或在网络上或在现实世界中,亲身见证了一座座网红城市的崛起与变迁,这些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美食景观或创新活动,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吸引着无数网友的目光和追捧。

  在2023年上半年,淄博的烧烤文化如一股旋风般席卷全国,吸引了无数食客“进淄赶烤”。一时间,淄博成为了网红城市的代表,其独特的烧烤文化和热情好客的民风让这座城市在短时间内声名远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红城市的焦点也在不断变化。进入2023年下半年,哈尔滨凭借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和旅游魅力让“尔滨出圈”,成为了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无论是冰雕展、滑雪场还是传统的俄罗斯风情,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到了2024年,天水的麻辣烫又成为了新的网红美食。这种源自四川的麻辣风味小吃在天水得到了独特的演绎,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亲民的价格迅速走红。同时,天水也借此机会加强了对当地美食文化的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进淄赶烤”到“尔滨出圈”,再到“天水麻辣烫”,这些网红城市的崛起和变迁不仅展示了中国文旅产业的活力和创新力,也见证了国民高涨的旅游热情,社交媒体也体现了自己对地方旅游强势助力的能力。不过,最近却有另一种声音出现,认为“网红城市”的标签或者流量,并未能真正改变这些城市的命运。

  2023年以来,网红城市+旅游热度,成为了中国国内很多城市的流量密码。然而,在这波网红浪潮中,这些城市的爆火真的能够转化为持续的经济增长吗?

  流量泡沫下的GDP尴尬

  近期,各地一季度经济报连续发布。结果有网友从数据中发现,火遍全网的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全都是现象级网红城市,经济数据并没有火起来。

  因冰雪经济而爆红的“尔滨”,在旅游业的繁荣下接待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冰雪经济虽然带来泼天的流量,其GDP增速并未能跑赢大盘,今年一季度,哈尔滨经济总量1173.1亿元,同比增长3.7%,再次在“东北F4”中再次垫底。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钛媒体APP梳理并制图

  甘肃天水,旅游同样十分火热,但经济却未能跑赢全省平均水平。2024年一季度,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236.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1.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分别增长45.3%和44.4%,旅游市场增长势头强劲。然而,根据官方数据,一季度天水GDP为190.1亿元,同比增长4.3%,低于全国5.3%,更跑输甘肃全省5.9%,增速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倒数第四。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钛媒体APP梳理并制图

  经历过完整网红周期的山东省淄博市,其经济数据同样不及预期。

  在2024年元旦期间,选择淄博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人数增加了1628%,位居全国当红旅游目的地之首。此外,同程发布的《2024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报告》显示,淄博位居热门黑马目的地榜首,春节假期旅游热度同比上涨137%。然而,据数据显示,淄博市2024年一季度GDP总量为1085.95亿元,在山东省16个市州中内排名第七。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GDP同比增长4.5%,低于山东全省6.0%,这一增速在山东省内垫底,而与其经济体量相当的菏泽市,这一增速却高达6.9%。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钛媒体APP梳理并制图

  泼天的流量,为何最终没能提振经济?

  旅游经济的外在繁荣,往往呈现出热闹非凡、人气鼎盛和消费活跃的景象,这些表象确实让人对城市地方经济的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在对比数据后,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旅产业对GDP的直接拉动作用相比规模庞大、门类众多的制造业确实有限。

  旅游业,主要的收入就是消费,住宿,餐饮,上下游也就这些。从规模上来看,和对应城市的GDP总量,也是微不足道。但是产业密集程度高的经济领域,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房地产,从上游的土地供应、建筑材料供应、运输链条及金融业支撑,到中游的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及市场营销,再到下游的房地产销售、物业管理、家居家电以及相关的衍生服务。涉及到众多环节和参与者。简单来说,一套房子的销售,能够让参与到房地产产业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有确定性收益和持续性收益。

  以哈尔滨为例,2024年一季度,哈尔滨经济总量1173.1亿元,元旦假期是冰雪节和当地旅游的集中高峰期,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占比大概只有6%不到,其天花板也不过10%。但是旅游收入只是阶段性收入,热度一过就没有了。很明显,10%占比的一次性收入,想要拉动哈尔滨这样的城市整体GDP,明显是有心无力的。

  要知道,即使是在疫情之前,旅游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也不到5%,这还是加总旅游出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之后的结果。就连老牌网红城市西安、成都、长沙、杭州等城市,尽管它们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但文旅产业在GDP中的占比通常只有10%-15%左右。更不用说一些三四线城市这两年才刚刚借助网络和“穷游潮”火起来的城市。大家通过一顿烧烤、一碗麻辣烫、一场音乐节知道有这么一座城市,来这里到处转转。虽然文旅产业的发展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并不能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同时,深入全球视野,回顾近现代经济的历史脉络,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哪个国家、经济体或城市能够仅凭旅游业这一单一产业,实现长期的财富积累和持续繁荣。事实上,旅游业虽然能带来短期的经济繁荣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但过度依赖旅游业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例如,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就让那些长期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国家和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打击。

  另一个方面,和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短期集中特征,不具备长期,持续,稳定提供现金流的能力。而网红经济又是典型的流量经济,它的特点在于其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便在高峰期拥有巨大的关注度,但这种热度往往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一座城市,从火速出圈到陷入沉寂,长则不过三五月,短则只有几周。

  淄博、哈尔滨、天水,这三大现象级网红城市,其从爆红到沉寂之路,恰好体现了这一点。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淄博至少持续了3-4个月,哈尔滨火了接近一冬天,而天水只维持了一个多月,甚至没能撑到五一长假。

  即使成了网红城市,也不意味着经济能迅速迎来翻身仗。许多网红城市,本身并没有一流的文旅资源禀赋,仅靠某种美食或活动强行出圈,拉动效应自然有限。毕竟,网红经济背后的文旅产业,对于很多城市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也是当下中国网红城市们,所共同面临的最大尴尬。

  网红城市并非是“白忙活”

  爆火的网红城市并非是“白忙活”,它们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民众收入、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事实上,文旅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地民众的收入增加和城市的知名度提升都有积极作用。例如,淄博烧烤业的繁荣就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有网友曾为淄博烧烤业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天有5万人吃烧烤,人均消费100元,一年收入就能达到18多亿。虽然这相对于整个城市的GDP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当地人实打实的收入。

  此外,成为“网红城市”跟城市产业发展是互相补充的关系,本身并不冲突。文旅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住宿、餐饮等,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同时,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管以解决一些乱象,把城市的服务水平提上去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会得到提升,城市的幸福感提升了,自然会吸引大量的人才落户于此,同时对于招商引资肯定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必然是有益的。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如若没有文旅资源,没有深厚的城市底蕴,没有独特的风情,靠炒作或重金打造出的网红城市,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毕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成为网红城市的潜质,也不是每一个网红城市都能拉动经济增长。

  然而,对于一些本身就不乏文旅底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城市来说,网红城市也有着事半功倍的带动效应。

  例如贵州的榕江和台江,它们凭借独特的村BA和村超文化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传奇。尤其是对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而言,成为网红城市或许意味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中国还有诸多风景如画、资源富饶的地区,但除了满足当地需求的工业外,很多城市在拓展其他工业领域时面临诸多困难。如果盲目跟随地方竞争的策略,执意发展并不适合本地的工业,只会带来效率的降低。因此,更为明智的选择是倚仗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而挖掘并发展自身独特优势的城市,往往也会展现出更深厚的人情味。

  一个城市的人情味儿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往往构成了其最难以用经济指标量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无形的文化资产,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深厚的底蕴,更在无形中吸引着无数游客的心。

  以淄博为例,这座城市或许在GDP增速或工业产值上并不显赫,但淄博人的热情好客,他们乐于分享家乡的美食、文化和故事,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深厚的人情味儿,让淄博成为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哈尔滨同样以其独特的风情和人文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这里的欧式建筑、浓厚的俄罗斯风情以及哈尔滨人特有的豪爽和热情,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而天水,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样以其独特的人情味儿和风土人情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这里的山水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天水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

  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在经济指标之外赢得大众的好评和喜爱,正是因为它们各自独特的人情味儿和风土人情。这些无形的文化资产,不仅让城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吸引力,更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感。因此,对于城市来说,除了注重经济发展外,更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让城市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温度的地方。当城市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人文魅力,居民也会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城市,形成更加紧密的社区联系和归属感。这种人情味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也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未来,评价一个城市优劣的标杆可能会超越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更多地聚焦于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和居民的幸福感。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处处寻找属于自己的松弛感。一个理想的城市,不仅应当具备提供物质生活所需的基础,更应当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滋养与慰藉,使身心都得到充分放松和满足。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