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概念圈|国产面板厂商份额提升,上游偏光片产业国产替代提速,产业链初探
0人浏览 2024-06-20 10:58

前言:在需求端复苏和供给缩减的共同作用下,面板价格趋于稳定,3 月 TV 面板价格全面上涨趋势有望持续。偏光片作为面板核心材料,行业规模大、技术壁垒高,日韩厂商占据主要份额,国产替代尚在初级阶段,增长空间广阔,所以本篇聚焦偏光片赛道。

本篇目录
1.来龙去脉
2.面板供需分析
3.认识偏光片
4.行业现状
5.细分赛道

6.相关上市公司


一,来龙去脉
据智群咨询、奥维睿沃及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三月小尺寸面板(32 寸)上涨 1 美元,中大尺寸面板中,43、50 寸上涨 2-5 美元, 55、65、75 寸上涨3-5 美元。市场认为,多个因素共同推动价格上涨现象将在 4 月以及5 月维持,随后需观察6 月的618 购物节对市场的影响。
2024 年三月,Monitor 面板价格全面回暖,从需求端来看,出于对面板供应、价格趋势考量,品牌已全面开启策略性提前备货。从供应端来看,在常态化控产下,随着显示器与电视应用盈利水平差异持续扩大,Monitor 产能分配逐渐受到挤压,这使得 Monitor 市场逐渐向供方倾斜,市场供应逐渐偏紧。

Image.png

当前面板价格已在周期底部,随着价格回暖周期拐点逐渐清晰。根据 Witsview 数据,当前面板价格已经处于周期底部,随着国内厂商主动降低稼动率控制面板产能,海外厂商产能加速退出,供需关系持续优化,价格回暖趋势逐步确立。

偏光片作为面板核心材料,行业规模大、技术壁垒高,日韩厂商占据主要份额,国产替代尚在初级阶段,增长空间广阔。


二,面板供需分析
1.需求端:TV 面板需求复苏,赛事大年拉动备货需求
TV 面板是最大下游,TV 需求复苏带动面板整体景气度回暖。根据 Omdia 数据, 2024 年LCD TV 面板需求量将达到1.8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6%,2024 年作为体育赛事大年,提前备货需求将对 TV 需求起到拉动作用。

Image.png

2.供给端: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大陆厂商份额及主导权强化
夏普10 代线关闭、LG 广州8.5 代线寻求出售,大陆厂商份额优势进一步强化。Omdia 统计显示,2024 年SDP 的TFT 产能为 887 万平米,约占专用于生产大尺寸 FPD 的全球TFT 总产能的 2.6%。若夏普永久关停该部分产能,将是行业整合迈出的重要一步。 根据行业跟踪,目前LGD 已收到京东方、华星光电等 4-5 家公司意向书。LGD 广州 G8.5LCD 工厂计划在 24Q2 选定收购对象,出售价格预计在 1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54 亿。
根据Omdia 数据,2023 年中国工厂生产的7 代及更大尺寸基板占全球产量的77%,若关闭SDP 和广州G8.5LCD 工厂,此类基板的生产将更多地集中在中国,逼近全球供应量的85%。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中国大陆电视面板供应商的大尺寸面板定价权和LCD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Image.png

3.中国面板厂商占据全球大部分产能,话语权持续增强。
根据 Omdia 数据,2023 年大陆面板产能(按面板片数)已经占全球产能53.4%,同比增长2.5pct,预计到 2024 年大陆面板产能(按面板片数)占全球产能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56.0%,同比增长2.6pct;按面板面积口径统计,根据 Omdia 数据,23 年大陆面板产能(按面板面积)达到全球产能67.8%,同比增长2.3pct,预计到24 年大陆按面积计算的面板产能将达到全球产能的69.4%,继续同比增长1.7pct。

因此,东吴证券认为,大陆面板厂商话语权提升带动偏光片国产替代需求,偏光片国产替代尚处初级阶段,未来替代空间广阔。


三,认识偏光片
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偏光片约占面板成本 10%。

Image.png

偏光片由多种材料复合制成,PVA 膜起核心作用。偏光片主要由 PVA 膜、TAC 膜、保护膜、离型膜和压敏胶等复合制成。偏光片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 PVA 膜。PVA膜经染色后吸附具有二向吸收功能的碘分子,通过拉伸使碘分子在PVA 膜上有序排列,形成具有均匀二向吸收性能的偏光膜,其透过轴与拉伸的方向垂直。

Image.png

四,行业现状
1.TAC 及PVA 膜占据偏光片主要成本,国产材料仅涵盖离型膜、保护膜,技术壁垒亟待突破。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3 年偏光片的上游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 70%以上,其中 TAC 膜和 PVA 膜占材料成本的 56%和16%左右,同时仅离型膜进口依赖度较低,PVA、TAC 等核心材料尚依赖日韩厂商。

Image.png

2.随着面板产能持续向大陆转移,大陆面板厂对偏光片国产替代需求增长,国产偏光片厂商替代空间巨大。
目前大陆厂商以生产 TN 和 STN 型偏光片产品为主,大陆能规模化生产TFT-LCD偏光片的企业仅有三利谱和盛波光电两家,面对 TFT-LCD 偏光片市场的巨大缺口,以及对外企中高端偏光片的依赖,行业国产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到日韩企业在国内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加之偏光片上游材料的国产化能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大陆面板厂对偏光片国产化需求强烈,替代动能充沛。

Image.png

3.国产替代加速演进,国产偏光片厂商业绩释放在望

目前面板行业受到需求端回暖以及供给侧加快出清影响,价格波动趋于稳定,在日韩厂商加速退出的背景下,国产面板厂商份额及话语权稳步提升,带动了偏光片国产替代需求提升。


五,细分赛道
1. LCD 偏光片:直接受益于TV 面板复苏,TV 需求基数大而稳定保障行业规模
LCD TV 面板是LCD 偏光片最大下游,高出货基数作为需求压舱石保障行业规模。根据Omdia 数据,23 年LCD TV 面板出货量同比持平,达到1.7 亿平米,作为需求压舱石保障行业规模,Omdia 预计 TV 面板出货量拐点已到,24 年同比增长 9.6%,在赛事大年和周期性复苏的共同推动下,TV 面板景气度预计在 24 年开始恢复稳健增长。根据共研产业咨询数据,预计 2023 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50 亿元,LCD TV 偏光片面积稳健增长,直接受益于 TV 面板复苏趋势。

Image.png

2.OLED 偏光片:市场空间增速高于LCD,手机端作为最大下游技术难点亟待突破

OLED 偏光片市场空间小于 LCD,但伴随 OLED 渗透率在 TV 和移动端的提升,市场空间增速更高。相比LCD 偏光片,OLED 偏光片技术壁垒更高。OLED 偏光片新工艺不断涌现,手机 OLED 偏光片小型化与高精度要求技术壁垒极高。


六,相关上市公司

Image.png

杉杉股份(600884.SH):偏光片在 23 年贡献公司过半营收,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国内第一家产业化负极材料企业,并先后布局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业务,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2021 年,公司通过收购 LG 化学 LCD 偏光片业务成为全球偏光片业务龙头,以创新技术能力和关键解决方案,实现偏光片本土化的超越发展。近年来,公司持续落实聚焦战略,全力发展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优势业务,形成了“负极材料+偏光片”的双科技引擎,双发展动力业务格局。公司在大尺寸偏光片领域份额保持全球第一,充分受益于面板复苏趋势。二十余年技术积累奠定技术护城河,产线建设稳步推进,技术创新+产能扩张共同巩固公司领先地位。


三利谱(002876.SZ):LCD+OLED双布局,差异化定位中小尺寸市场。公司主要从事偏光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TFT 系列和黑白系列偏光片两类,是国内少数具备 TFT-LCD用偏光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差异化定位在中小尺寸市场,随着中小尺寸市场OLED 渗透率提升以及公司 OLED 产品技术攻关、产能爬坡的进行,公司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深纺织A(000045.SZ):聚焦 LCD 偏光片业务,带动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公司重要的业务有:以 LCD用偏光片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海外服装加工及高档无缝内衣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以地处深圳华强北繁华商业区的深纺大厦为代表的物业租赁业。公司立足企业实际,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集中精力发展 LCD 用偏光片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从传统的纺织服装加工业成功转型进入平板显示产业领域。


以上是我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QQ群,也没有微信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所有信息只为自己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买者自负,卖者也自负。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19
  • 19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