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以反补贴调查之名,行抢夺技术和机密之实,欧盟的信誉在哪?
0人浏览 2024-06-17 10:25

  据环球时报报道,有了解详情的专家披露,欧盟在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进行反补贴调查时,要求中国企业提供电池配方,还有很多涉及企业隐私、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等信息或数据。

  这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欧盟在对中国电动企业加征关税问题上,会出现积极配合的企业课税税率较低,不积极配合的企业课税税率较高现象。原来,所谓的“积极配合”,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抢夺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岂不是将特务手段公开化,连遮羞布都不盖了。

  实际上,所谓的政府补贴,对新兴行业、新兴技术、新兴产品来说,哪个国家没有进行过补贴,哪个国家不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而一旦企业技术成熟、产品成熟,各种补贴也就会逐步退出。对电动汽车来说,也是如此。

  中国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除了价格方面的因素之外,与技术、产品、售后等也有密切关系,是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表现。欧盟不反思自身的问题,不充分考虑欧洲汽车生产企业的诉求,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除了迎合美国的需要之外,竟然还有抢夺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的”阴招“,这不禁让人对欧盟的品行产生了质疑。

  长期以来,中欧合作一直比较愉快,纵然有些分歧,也不是原则性的,通过交流就能化解。现在,竟然发展到用非正当手段抢夺中国企业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的程度,确实让人意想不到。这样的方式,无疑对欧盟的形象也是严重伤害。如果执意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随着更多调查中的秘密曝光,欧盟的国际形象可能就要崩盘了。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1
  • 1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