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陶冬:日本利率先礼后兵
0人浏览 2024-06-16 21:42

  日本银行说,“我要动手啦,不过慢一点”;美国联储说,“我不动手,但是今年一定动手。”美日央行貌似矛盾的言辞,给本来就动荡的市场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美日央行的话术对资本市场带来冲击,美国国债涨、全球股市跌,日元弱、日债强。石油天然气和黄金白银一起上涨。欧洲议会选举选举中极右势力上位,法国总统出人意料宣布提前议会选举,法股和欧元受到拖累。

  上周万众瞩目的央行会议,不在美国而在日本。由于五月份央行干预债市的资金规模出乎意料地远小过规定的金额上限,市场普遍预期BoJ在本次会议上启动QE减量的程序。市场猜对了一半。日本央行宣布在未来1-2年会减少买债规模,“让长期利率更自由地根据金融市场作出调整。”经历了十余年反市场政策后,央行终于打算放下有形之手了。

  行长植田和男直言,“应该用可预测的减少购债方式来确保市场稳定性”,一旦开减规模将是“重大的“。然而市场猜错了另一半,央行既没有给出计划的细节,更没有实施减少购债的行动,典型的鹰派戏码,鸽派舞姿。当局先广昭天下,削减市场的沽空头寸,勿谓言之不预。

  为了稳定人心,行长表示不会减持日债,只会少买一点,数量也不会太激进,但是不排除减码QE的同时开始降息。笔者预计七月会议上给出具体的减码细节,加息恐怕要等到九月份。日本银行的目标顺序是,1)政策正常化,2)引导市场利率上升,3)调高政策利率。前两点已经发生,第三点做了一次,后续动作没有迫切性,反而不触发市场恐慌更重要。

  经过这些年,日本银行积累下了大约755万亿日元的资产,其中主要是日本国债,规模是巨大的。更有甚者,由于颇大的日元与美元之间的利差,日债与日元在市场上又积累下庞大的沽空盘,许多还连着衍生产品。日本升息牵一发动全身,既可能造成日本债市崩盘,也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构成冲击,所以透明度和预先警告十分重要。

  2013年3月开始量化宽松时候,日本银行持有91万亿日元国债,上个月持有规模则达到了593万亿,这十年干预规模之大是触目惊心的,未来的减持也可能是惊心动魄的。何况日本内需的复苏并不顺畅,消费信心似乎并没有因为三十年最大幅的的涨工资而明显改善。这就决定了日本银行在处理政策退出上十分谨慎,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

  尽管日本央行表露出了放缓QE步伐的态度,日元汇率看来并不领情。一则此举已在市场意料之中,二则日美之间利差依然巨大。如果不大幅缩小利差,资金空日元买美元资产的套利交易依然是“躺赢”的。市场赌日本央行在可预见的将来都只能做做样子,无意让利率趋向其他发达国家。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联储的FOMC开会,决定利率政策不变,但将前瞻性指导从第一季度的今年减息三次矫正为一次左右,这肯定是一个强硬的政策暗示,不过符合之前几个月通胀数据的趋势和分析员的预期。可是,接下来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上的演绎才是戏肉,“19个决策者中15位预测1-2次降息。”

  鲍威尔直言决策者对利率把握的确信度并不高,更坦白如果多见到几个最新的通胀数据,点阵图“可能就不同”。话音未落,CPI、PPI和PCE价格指数连环三击,共同指向美国通胀放缓的方向。五月CPI回落到3.3%,核心CPI3.4%,PPI为2.2%,核心PPI2.3%,全部低过前期和分析员预测中位数。接下来联储最看重的五月PCE,分析员预测环比0.1%,核心PCE也是0.1%,六个月来最小升幅。

  实际情况比表层数据更漂亮。扣除能源、食品和房租的超级核心CPI通胀,在五月份环比上涨接近零。飞机票、保险、汽车服务、酒店等服务业价格看来已经停止上涨,这是联储最想看到的,这证明525点的加息开始对内需产生影响了。至于房租,仍有0.4%的环增,不过租约合同有周期,所以房租一般被视为落后指标。

  然而,政策决策者拒绝庆祝,依然摆出了相对强硬的姿态。主要原因是联储在过去几年对通胀联储屡屡判断失误,所以在没有更进一步地确认之前,保守疗法可能风险较小,何况不到两个月前才刚刚换上了鹰派一点的立场。联储在观察,市场也在观察。

  毫无疑问,服务业通胀出现受控的迹象是好事,非通胀(disinflation)场景更趋全面。不过非通胀不代表通缩,物价稍微受控也不意味着经济即将面临衰退。目前的物价数据只能说,进一步加息的风险逐渐消退,经济回落正常增长范围,是否需要减息、什么时候开始减息仍属未知数。

  如此栏目不断指出,触发联储进入减息周期的,可能不是衰退而是事件。在长达十余年的零利率环境之后,利率涨得太猛,停留的时间太久,对经济体的融资成本乃至融资能力带来压力,经济中最弱的一环(如商业地产)出现断裂的机会颇大。这可能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转折点,只是时间点难以预测。

  本周看点:1)美国零售数据。最新的消费信心、CPI数据之后,美国零售数据会给出美国消费者是否开始勒紧裤腰带。2)英格兰银行会议。英国六月份减息的机会不大,不过行长贝利关于未来减息的语境一定被交易员所重视。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