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五家“千亿民营银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0人浏览 2024-06-13 08:42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宁银行、众邦银行和新网银行五家民营银行迈入千亿俱乐部。

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之外,在银行业内,还有另外一类重要的参与者——民营银行。

2014年,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当年首批5家民营银行完成批筹,分别是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

社会对民营银行寄予的希望是,与传统商业银行互补发展、错位竞争,立足小微和三农,为普惠金融贡献独特而重要的力量。

走过十年发展路,时间来到2024年。如今全国已经成立了19家民营银行,资产管理规模总量升至2万亿元。

回首十年,它们是如何践行使命的?在哪些领域做出了特色?又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

目前已经有18家民营银行公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纵览行业,全年民营银行大多实现营收增长,其中有四家同比增幅超50%,另有两家出现下降;利润表现有所分化,虽然仍有个别银行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录得较高速增长,但是总体而言盈利缩水,“增收不增利”成为行业性普遍现象

据《中国经营报》援引业内人士分析,盈利承受压力的原因在于民营银行增加了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金额,同时提升拨备覆盖。

具体到各家银行的业绩表现,“分化”是最显著的特征。挖掘分化背后的原因,就会有更深层次的发现,看见决定民营银行业绩的胜负手,以及它们当下面临的挑战。

绝对双雄数字化领跑行业

民营银行整个行业约2万亿元的资产规模,由两家绝对的头部“双雄”占据一半,即分别依托于腾讯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

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2023年年报显示,微众银行净利润突破百亿元,成为第一家突破这一关键门槛的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达到5356亿元,站上了5000亿元关口,且较年初取得了13%的较高增速。据中国新闻网分析,微众银行实现利润大增的关键是利息净收入,当年录得301.62亿元,同比增长20.79%

“双雄”之一、另一家资产规模遥遥领先的民营银行,是背靠着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网商银行。天眼查数据显示,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蚂蚁科技集团,持股比例近30%。该行在2023年也实现了较好的业绩增长,营收录得187.43亿元,同比增长19.49%;净利润录得42.03亿元,同比增长18.8%;年末资产总额增加至4521.3亿元。

显而易见的是,“数字化”是上述两家背靠科技巨头的民营银行脱颖而出的关窍所在。央行牵头组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旗下《中国电子银行网》曾撰文分析指出,科技是自从民营银行成立以来就根植于其发展脉络之中的战略特点,“互联网基因”深植于民营银行的业务模式。力争用科技突围、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能力,也是民营银行的行业竞争力,越来越突出的显著特色。几乎全部的民营银行都已经制定了数字化战略,护航长期发展。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两大头部民营银行也存在竞争关系,对垒格局清晰。目前微众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上保持持续领先,且有与网商银行进一步拉开差距的趋势。

五家“千亿行”各有喜忧

以千亿元资产总额为门槛,可以划分出头部民营银行队列。其中除了上述“双雄”,还有另外三家银行的身影——苏宁银行、众邦银行和新网银行。

苏宁银行成立于2017年,当时由苏宁易购等作为主要发起人股东,也是江苏省的首家民营银行。后来随着苏宁集团遭遇经营困难,苏宁银行也进行改名。2024年3月27日,江苏苏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的更名核准批复,从此苏宁银行化身苏商银行。前期积淀下来的实力让苏宁银行仍排在民营银行前三甲,2023年末资产总额攀升至1163.56亿元,紧随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之后,排名第三、但差距明显。

在武汉孕育诞生的湖北省首家民营银行是众邦银行,创建于2017年。2023年末,众邦银行资产总额攀升至1144.84亿元,小幅落后于苏宁银行。

第五家跨过千亿元资产总额的民营银行是新网银行。天眼查数据显示,这家银行的股东中有A股猪肉养殖龙头新希望相关联的新希望集团,还有小米背景的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两家集团的核心人物刘永好和雷军也在新网银行担任董事席位。截至2023年末,新网银行资产总额攀升至1029.3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录得54.9亿元和10.1亿元,核心指标都实现了同比两位数的较高增长。

五家“千亿行”虽然已经跑到行业头部,但也各有忧虑。

例如资产规模暂时排在老大的微众银行,虽然盈利增长亮眼,但是营收增长显现疲态,增速已经从前两年的30%以上放缓到2023年的刚过10%。

不良贷款率的控制,也是摆在眼前的难题。2023年,微众银行的不良率为1.46%,和2022年的1.47%基本持平,但较2021年和2020年的1.20%出现了较明显的上升。不良率问题相对更突出的是网商银行和众邦银行,据《南方都市报》盘点,2023年头部民营银行里,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28%,排名第一;跟在之后的为众邦银行的1.73%、新网银行的1.71%、微众银行的1.46%和苏商银行1.17%。

苏宁银行有股东的烦恼。据证券之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苏宁集团实力和影响力大不如前,旗下公司纷纷选择“去苏宁化”来避免潜在影响。

新网银行“增收不增利”的问题也在被媒体关注。据中新财经,新网银行的营收虽然在2021年到2023年从26.41亿元大幅增长到了54.89亿元,但净利润几乎“原地踏步”、从9.18亿元增至10.1亿元。另外,2024年二季度初,小米汽车热闹发布,但与小米高度关联的新网银行不在首批被曝的金融优惠购车服务之列。“雷军参股的新网银行为何错过小米SU7盛宴?”一些媒体发出疑问,并关注到了新网银行能否借助股东优势的问题,但亦有观点指出身为民营银行的新网银行有它自己的定位和策略。

不难看出,历经十年发展路,站到头部的五家民营银行,也都有各自成长的烦恼。

末尾小银行难以做出特色

头部民营银行尚且艰辛前行,更何况尾部公司。正如前文所述,“双雄”资产占据整个民营银行资产总额的一半,留给腰部和尾部的市场份额就更小了。因此,民营银行更是“二八效应”显著的行业。

在五家“千亿行”之后,还有十多家资产总额在200亿元到1000亿元的中小型民营银行。例如天津金城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2023年末资产超过700亿元;小的如安徽新安银行,资产规模不过近193亿元。

受限于股东背景、业务模式,以及自身科技成色等多重因素,一些末尾的小银行难以做出特色,业绩出现波动。

据澎湃新闻盘点,营收上,2023年吉林亿联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出现同比下滑,同比降幅分别为1.72%、10.92%;利润上,湖南三湘银行、天津金城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净利润出现缩水,有甚者同比降幅高达71.97%;在资产总额上,亿联银行、新安银行也出现了缩水。

据《中国经营报》,有民营银行从业人士谈及2023年资产端的表现时展望,2024年民营银行也将面临重重困难。从大盘子来看,社会企业融资需求不强,而民营银行能从中分到多少羹更成了挠头难题。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农商行如今都在不断深入普惠金融市场,令民营银行的竞争压力倍增,做出特色更是难度极高的命题。

对资金的渴求、对资本金的渴望,是不少中小型民营银行面临的另外两大主要压力。目前民营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缓解资金需求、借此为基础拓展业务。《证券时报》援引万得数据发现,2023年民营银行实际发行同业存单规模1726.1亿元,同比大增28.42%,意味着行业对这一资金工具的依赖加深。

资本金方面,2023年末,有约一半的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下降,4家资本充足率低于12%。受制于业绩表现、股东影响力等多重因素,民营银行能否及时补充资本充足率,“解渴”有难度。

息差较好但资产质量一般

在讲究规模效应的银行业,大型银行的资金成本比民营银行低的不止一星半点。对于中尾部的小型民营银行,经营压力不容忽视。

用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过去曾是多家民营银行维持业绩增长的优势。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不少博主主动推荐民营银行的存款产品,相互分享高利率存款心得。

但是进入2024年以来,银行业存款利率继续一降再降,民营银行的吸储(负债端)正在承受更大的压力。据第一财经盘点,2024年已经有多家民营银行下调挂牌存款利率,且业内预计未来仍将会进一步走低。

现象背后,是民营银行息差表现良好、但资产质量一般的深层事实。

表观来看,民营银行的净息差几乎一骑绝尘。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末民营银行平均净息差高达4.39%,显著高于商业银行1.69%的整体平均水平,这也是一些民营银行可以提供更高利率存款产品的基础。

为什么民营银行的净息差可以做到如此优秀?这是因为民营银行客户较为下沉、资质相对一般。这也意味着,这样的净息差可否持续存疑。据《证券时报》,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银行业正在加大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民营银行的净息差有回落可能。

客户资质一般,也拖累着民营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不良率数据显示,2023年末,锡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等4家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表现较好、低于1%,网商银行2%以上的不良率为行业最高。

目前摆在民营银行眼前的难题,既有来自大行的挤压,也有头部“双雄”背靠科技大厂、发力数字化、尽显头部优势的直接竞争。无论是客户基础、品牌效应,民营银行亟需做出特异化的同时,更接受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好在前路依然有光,民营银行有其独特的服务小微、深耕普惠市场定位,全行业也在卯足力气在数字化上下功夫、做文章。未来民营银行还将拿出什么来与传统商业银行错位竞争、进而用普惠金融来激发下沉金融市场的无限潜力,市场依然抱有期待。

 

作 者 | Han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