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两家跌幅 70% 的低位军工龙头
0人浏览 2024-05-24 20:04

  过去几年,有很多业绩优秀的公司大幅下跌,有的是周期股,有一大部分是因为19、20两年涨幅太大。经过这两年多的调整,有的估值已经合理甚至偏低了。岩松投研圈做过多期内容,主讲近两年跌幅较大的优质公司,从股价历史走势、主营业务、发展情况、估值等方面入手,对这些公司做了深入分析。

  还不知道岩松投研圈是什么的朋友,可以点这里的链接看看:我们的成长。

  今天一起分享两个军工龙头公司案例。中航高科、光威复材分别是航空复材和碳纤维领域的龙头,最近两三年的最大跌幅接近70%。我们不做未来的判断,主要是用数据说话。通过回顾历史行情,把公司和行业的情况做个了解。

  另外,我们按照1、2、3级行业分类,把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数据,整理了一张“万能表”。用最简洁的方式把评判股票的关键数据融汇在这张万能表上了。任何一只股票处于哪个行业的哪个细分领域,行业地位如何,都一目了然。

  如果你觉得用得上,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找助理领取。

  --------------------------

  我花了三年时间写的一本书——《规律与人性》。

  投资的所有问题都在于“市场规律”和“人性问题”。书中讲了投资的完整逻辑,该怎么看待自己,该怎么看待市场,最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做。那些让你投资亏损的底层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可能都在这里。这本书原价50元,现在京东活动只需二十多就能买到。

 

  中航高科 :航空复材龙头

  1.历史股价波动幅度

  公司股价从2019年1月启动,到2021年1月见高点,股价在2年时间里上涨近6倍。在高位震荡了一年才后开始大幅调整,3年多的时间里,股价最大振幅接近70%,目前跌幅接近50%。

  2.主营业务

  中航高科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公司,主要业务为“航空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两大板块。2023年,新材料产品营收46亿,营收占比97%。

  公司业务核心是航空工业复材、优材百慕、航智装备、万通新材四家子公司。

  航空复合材料的应用可减轻20%-30%的飞机结构质量,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评价飞机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大型飞机结构中的应用已提升到50%以上。

  中航复材是国内航空高性能复合材料最高水平的代表,承担了AG600、C929系列等多项型号研制及攻关任务。在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金属基及陶瓷基(含C/C)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较高。

  北京优材百慕已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完成了众多机型刹车装置零部件产品的国产化,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民航飞机用钢制刹车盘副供应商。

  南通航智装备以原有机床产品为基础的数控制造装备和航空专用装备制造企业。南通万通属于公司技术孵化平台。

  3.发展历程和重大变化

  公司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南通机床厂,1994年上市。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将原有机床业务改造为数控机床及航空装备业务,注入航空工业集团及所属单位的新材料业务。2019年公司剥离地产业务,聚焦主业。

  公司未来规划

  按照公司年报描述,公司将以“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总要求,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主线,聚焦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核心主业。

  公司的远景目标是,到2035年跻身国际航空复合材料第一梯队。2024年经营工作目标是:营业收入50亿元,利润总额12.82亿元。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力争实现营收49.12亿元,利润总额13.70亿元。

  4.行业未来发展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材料混合而成,用于航空领域的复合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增强树脂(CFPR),由基体材料:基材树脂和增强材料:碳纤维两部分组成。

  国际航空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显示,未来二十年全球旅客周转量将以每年3.9%的速度增长,预计将有超过41429架新机交付,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价值约6.1万亿美元(以2020年目录价格为基准),由此将为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全球复合材料领先企业集中分布在美国、日本、欧洲,主要知名企业有Hexe公司、Spirit公司、Toray公司、Euro-composite公司、Sovay公司等。

  在技术贸易壁垒加剧和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内复合材料产业急需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需求增加,为我国复合材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2022年以来中国商飞交付多架C919大型客机,开启国产大飞机商业化进程;两会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都为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市场需求。

  5.业绩和估值状况

  公司业绩是从2018年开始稳定增长。2015年重组时,公司营收规模不足20亿,利润仅1.5亿。2023年营收48亿,利润10.3亿,营收只增长了1倍多,但利润增长了6.8倍。

  再看估值情况。2019年股价启动时,估值为30倍左右PE-TTM,2021年初市盈率高达120倍PE-TTM,但2021年相比2019年,利润增长并不多。所以是纯粹的拉高估值,后面几年业绩快速增长也填补不了估值的泡沫。

  公司最新估值已经下降到26倍PE-TTM,按估值分位看,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低区域。按照公司2024年计划达到12.8亿利润,增长23%,目前市值对应22倍左右的市盈率。

  6.小结:

  (1)大飞机加速量产和“低空经济”启动给复合材料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2)公司是国内航空高性能复合材料最高水平的代表,参与C919等机型的复合材料供应;

  (3)公司历史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目前估值适中。

  光威复材:碳纤维领军企业

  1.历史股价波动幅度

  公司股价同样是从2019年1月启动,从36元一路涨到2021年1月的最高点150,两年时间上涨了3倍多。然后又从2021年调整至今,期间最大振幅超过65%,目前跌幅超过56%。

  2.主营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可为客户提供“原丝-碳纤维-织物-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品-装备制造-检测分析-技术设计”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

  2023年,实现碳纤维及织物产品营收16.67亿,营收占比66.23%;碳梁营收4.26亿,占比16.94%;预浸料营收2.68亿,占比10.65%;制品及其它产品营收1.46亿,占比5.79%。

  以传统定型产品为主的T300级别占比51.12%,收入8.52亿元;工业用为主的T700级别占比15.57%,销售2.60亿元,同比增长16.06%;以新定型航空用碳纤维为主的T800级别占比17.20%,销售2.87亿元,同比增长50.61%;以新定型卫星结构应用为主的MJ系列碳纤维占比12.39%,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54.45%。

  综合看,传统产品依然是公司业绩的基石,同时高端产品销售在快速增长。

  3.发展历程和重大变化

  公司成立于1992年。2002年开始研制碳纤维。2013年突破CCF800等关键技术,形成全产业链。2017年A股上市。

  2019年,向客户交付首架份AR500无人机平台。在内蒙古启动万吨级碳纤维产业化项目。2022年,CCF700G碳纤维通过装机评审。参研的TP500无人运输机、“旋戈”500CJ(AR-500CJ)舰载无人直升机均顺利首飞。参研的第二代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型风帆成功应用于大型油轮“新伊敦”轮。

  一根鱼竿捅破欧美封锁

  化学纤维分也分高端和低端,低端的像衣服、丝袜之类,高端的比如碳纤维。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C919大飞机大量使用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它的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七至九倍,具备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

  欧美曾长期对我国碳纤维进行“三封锁”,就是产品封锁、技术封锁、设备封锁。国防部和科技部也组织过几次技术攻关,但都失败了。中外碳纤维产业的技术差距拉到30年以上。让人意外的是,最后是靠着光威复材的一根鱼竿捅破了欧美的封锁。

  光威复材原是一家钓鱼竿企业,因受不了日本企业的傲慢,花了巨资引进了当时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的生产线。有次领导去光威参观,对他们说“给国家干点事吧,不要总围着鱼竿转了”。光威创始人陈光威当即决定压上了光威十几年的积累进军军工产业,终于在2005年,光威T300级碳纤维生产线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验收,打破了西方的垄断及封锁,改变了全球碳纤维产业格局。所以当时就有了,一家鱼竿企业,撑起了中国国防装备的说法。

  打破日美的碳纤维封锁后,国际上8000元/公斤的T300级碳纤维价格一下子就“崩盘”了,2007年降到了200元/公斤不到。以前因为进口的碳纤维材料很贵,复合材料成本也居高不下,使用国产碳纤维制造复合材料后价格大幅降低,每年为中国的下游产业节省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成本支出。

  公司未来规划

  公司认为以航空航天为核心的装备用碳纤维业务随着新定型产品转入量产进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贡献和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增强;而各种通用型碳纤维随着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可能加剧内卷,对公司风电碳梁业务和包头碳纤维项目的影响喜忧参半,预期2024年风电碳梁业务可能会呈恢复性增长,而即将投产的包头碳纤维项目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

  2024年,公司重点工作包括:

  • 加大对第三代碳纤维M40X和T1100G投入和研发力度,达成重要里程节点;
  • 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包括T700S级/ T800S级、T700G/T800H以及MJ系列等系列新产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 装备业务,推动T800级碳纤维千吨生产线的等同性验证工作早日完成。
  • 内蒙古项目,积极推动项目稳步投产,积极筹划并做好客户开发、市场准备和产能消化。
  •   4.行业未来发展

      国产碳纤维企业在高端装备应用的牵引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同时,国产碳纤维逐步形成了涵盖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四个系列的碳纤维产品产业化能力,初步形成了系列化的碳纤维工业产品体系,而随着低成本和高效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带动碳纤维应用从早期的航空、体育休闲领域逐步扩大到航天、风力发电、压力容器、碳碳复材、低空飞行器、船舶、汽车、建筑工程、轨道交通、输电电缆等一般工业领域。

      根据《2023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3 年我国碳纤维的运行产能为140830 吨,在全球占比达到47.7%,位居全球第一,国产碳纤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76.7%。

      但2023 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量为115000 吨,对比2022年下降了14.8%,首次出现需求负增长,我国的碳纤维市场2023年需求量为69075 吨,对比2022 年也下降了7.2%。企业盲目扩张很快导致供求失衡,全球碳纤维行业从前两年的供不应求进入到内卷状态。

      5.业绩和估值状况

      公司历史业绩持续稳定增长。2017年营收9.5亿,利润2.4亿,2022年营收25亿,利润9.34亿,营收增长2.6倍,利润增长3.9倍。2023年市场竞争加剧,业绩有所回落。

      再看估值。2019年初,股价低点时,公司估值在35倍PE-TTM左右,高峰时涨到85倍左右的PE-TTM。这段时间里股价涨3倍,其中利润增长1.5倍,估值上升2.4倍,估值拉动的更多。

      现在公司最新的估值是25倍左右的PE-TTM,从历史分位看,目前估值基本在历史最低区域。市场预期公司2024年利润大致在9亿+,目前220亿市值对应了24倍的市盈率。

      6.小结:

      (1)公司属于碳纤维龙头企业;

      (2)低端产品内卷加剧,高端产品在快速增长;

      (3)公司T800级碳纤维将应用于国产大客机。大飞机国产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加快建设,有利于公司航空航天级碳纤维产品增长;

      (4)公司历史业绩稳定,目前估值适中。

      我们整理了一张万能表,包含A股所有股票的重要数据,比如每家公司近三年的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研发费用等等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数据,同时按照1、2、3级行业分类。

      你可以看到,任何一只股票处于哪个行业的哪个细分领域;和同行业的竞争公司对比,它的行业地位如何,有哪些优劣势。如果营业收入够多,说明公司够大;如果扣非净利润够多,说明公司够强。如果净资产收益率够高,说明公司质量更好。如果研发费用够好,说明公司竞争力强。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