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小米人的巡护冒险
0人浏览 2024-04-08 17:10

  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在小米进入到「人车家全生态」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技术优势赋能可持续发展环境议题,坚持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也与猫盟(全称: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 )共同让小米人化身巡护员,亲身体验在动物保护过程中,如何布设红外相机、追踪动物痕迹、巡山识别动物。

  让更多小米人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激发更多技术创新,共同探索如何用技术保护珍稀动物。

  01

  巡护体验,从实际工作中找需求

  在动物保护的工作中,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巡护,掌握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资源基本状况,是开展保护的重要基石。为此我们开展了《探秘生物多样性:一日巡护冒险》系列活动,小米公共事务部、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皆参与支持。借由实际的体验,让小米人从中了解到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易。

  ▍巡山调查,寻找动物痕迹

  调查物种数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那“野生动物普查”是如何开展的呢?最基础的方法就是样线调查法。调查者以固定的时速沿样线行走,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发现的物种种类、数量及个体离样线的距离。以样线上观测到个体密度推算出被调查该物种密度。

  (图:观看巡山模拟视频)

  这需要调查员对于动物痕迹有敏锐、快速的观察。通过观看走山视频,小米人亦从第一视角体验了巡山偶遇狍子的经历,并近距离观察了华北豹、蒙古兔粪便样本,辨认小动物们留下的脚印。

  (图:小米人们体验辨认动物脚印)

  然而,深山网络覆盖差且不易取得电源,没信号、手机没电亦常使调查员与外界失去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带有卫星通信功能、电池容量大的小米14 Ultra能更好地满足巡护时的需要,同时0.7s瞬息抓拍功能也能助力捕捉到一闪而过的动物身影。

  (图:小米14 Ultra双向卫星通信)

  ▍红外感应技术(PIR),捕捉动物身影

  然而,让调查员在山林长期驻守是不现实的,因此能24h“值班”的红外相机成为动物保护工作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红外相机是利用动物体温和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异来触发拍摄,依靠被动红外(PIR)传感器来检测动物的热辐射变化,从而触发相机进行拍照或录像。当一只动物进入相机的侦测范围时,红外感应器会检测到这种温度变化,从而触发相机拍照或录像,研究人员提供了珍贵的数据。

  (图:小米人学习使用红外相机)

  我们将实际保护工作中使用的红外相机带到了现场,许多小米人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开始思考,那小米摄像机是不是也有助力动物保护的潜力?

  其实家用摄像头拍到野生动物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去年三月在吉林便有村民拍到东北虎。而小米室外摄像机电池版同样采用PIR人体热感应技术,并搭载了一颗广角高达130°的1080p分辨率的摄像头,持WDR宽动态技术,采用F/2.1大光圈,即使在逆光、暗光环境下也能捕捉到画面细节。最重要的还有外机防盗设计(非法触碰报警),这对于在野外常常丢失的红外相机来说,可是解决了一大难题。

  (图:小米室外摄像机电池版)

  然而为了起到监测动物的作用,红外相机的安装位置也十分讲究,往往需要像动物一样思考,在他们进食、休息、迁徙的位置布设红外相机。通过模拟地图,小米人也体验了对相机布设点的选择。

  (图:小米人在模拟地图上选择布设点)

  在体验过程中,许多小米人感到疑惑:“风力发电站也会布设红外相机吗?”,在实际情况中,在建设风电的过程中会对该区域的野生动物会造成直接影响,但当风电建成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外来人员和车辆对修建风电的道路使用频次降低,野生动物,尤其是胆大的豹子,也会时常出现在附近的道路上。这也让我们明白,动物保护工作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则容易掉入惯性思考的误区。

  ▍AI图像处理,动物保护的潜在应用

  山林间站岗的红外相机为巡护员们提供了宝贵影像,长期的观测还能记录下物种出现频率的变化。那么红外相机拍摄的大量图像数据需要怎么处理呢?

  在实际工作中,当回收了上万张红外图像数据,调查员首先要做的是将图像按时间、地点等相关属性进行分类和标记。接着,对图像进行清晰度调整、背景噪声去除和对比度优化等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再经由人工或自动筛选去除无动物出现或图像模糊不清的照片,最终再在有效图像中辨认动物种类、动物个体。

  然而,要识别出动物个体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在就来试试看,你能不能分辨出以下这只华北豹,是下方四只华北豹中的哪一只呢?

  (图:待识别的华北豹个体)

  (图:已识别的华北豹一家)

  答案是:豹王!

  小米人在体验时都直呼“太难啦!” 在反复比对每一只豹的花纹后,现场一度陷入全员“豹脸盲”的尴尬境地,有的小米人另辟蹊径,通过五官、身材、眼神、气质......等角度寻找答案,最终也无疾而终。

  (图:小米人辨认华北豹个体)

  找茬认豹游戏让我们浅尝了动物个体识别的困难,而动物保护工作者们则需要对成千上万张动物图像进行人工分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的算法能力在智能化红外图像处理上具有巨大潜力,而自2016年开始,小米AI长期耕耘在视觉领域,将AI大模型植入小米澎湃系统,支持AI搜图功能,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就能精准搜索相册图片。

  (图:小米AI搜图功能)

  同时,小米自研声音识别算法在国际上遥遥领先,精进的音频标记算法能够识别环境中的动物叫声,实现闻声识动物。未来,小米会继续突破发展AI实力,为物种监测和识别提供更多可能性。

  02

  当技术遇上动物保护

  巡护体验让同学们瞥见了动物保护工作最轻松的部分,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红外相机、无人机监测、数据库...这些技术在现在的保护工作中有什么应用?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猫盟的项目官员武阅,分享他在全国多地一线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经历,与小米同学们探讨动物保护中技术应用的现状和挑战以启发更多技术解决方案。

  武阅老师在分享中提到动保组织收集数据往往是动物保护的第一步,保护工作还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路杀、盗猎、栖息地破坏等都为野外动物生存造成威胁。“动物保护”这个笼统概念被展开为一个个具体领域的行动,为技术助力动物保护提供了更多思路。

  (图:武阅老师现场回答小米同学疑问)

  现场,小米同学们与武阅老师开启了激烈的脑暴讨论,“华北豹活动范围是如何通过红外相机结果计算的?” “目前动物标记追踪的实践是什么样的?” “动物跨境保护是如何开展的?”,问题层出不穷,武阅老师的解答让同学们动物保护的真实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03

  保护生物多样性,小米持续前行

  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小米一直在行动,始终将创新与责任并重。小米希望借助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唤醒更多人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在小米通知音自然博物馆中,我们与全球自然录音师合作,从东非草原到南美雨林,记录下了120多种珍贵的物种声音可供设置为系统提示音,把自然的多样奇妙融入城市生活中。

  (图:小米通知音自然博物馆)

  亦在今年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推动“地球一小时”活动,利用其在AIoT和智能电视领域的技术优势,通过小米电视循环播放主题海报,将公益理念带入千家万户,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参与;小米的可穿戴设备如手表和手环等也推出了“地球一小时”特别主题皮肤,提醒观众采取行动减少能源消耗,欢迎大家进入表盘商店进行下载。

  (图:小米可穿戴设备“地球一小时”特别主题皮肤)

  而在小米公益基金会成立五周年之际,小米公益平台在4月至5月联合小米社区、红树林基金会(MCF)、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蓝豹救援队围绕“生态保护”与“应急响应”两大主题开展候鸟守护摄影比赛、线下生态保护活动、防灾减灾知识问答及灾害应急技能培训,共同守护绿色生态,加强应灾能力。

  (图:米粉公益月活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需要小米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小米坚持做自然的长期守护者,将持续探索基于创新技术的自然保护解决方案,小米愿同各方伙伴一道,共同努力,以科技创新助力生态保护行动更进一步,携手构建绿色共赢的未来。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