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美国经济奇迹会消失吗?
0人浏览 2023-11-23 14:53

三年前,近80岁的拜登上任时,市场充满了怀疑论调。

是啊,这位号称“睡王”,疑似“老人痴呆症”附身的史上最年迈美国总统,大概率不可能“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但三年过后,让人惊讶的是,美国真的似乎在走向复兴。

今年以来,在美联储频繁加息,去杠杆、踩刹车的不利局面下,美国却实现了——

1,前三季度GDP增速2.4%,七大工业国中排名第一的增长;

2,最低失业率降到3.4%,为近50年来的最低值;

3,美股逼近历史新高,纳斯达克指数涨幅35%,领涨全球。

这些数据摆在一起,看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用“奇迹”二字来形容也不过分。

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追根溯源,都源于拜登的“再工业化 3.0”战略。

美国希望重振制造业,这个话题已经讲了许多年,奥巴马讲过,特朗普也讲过。

但他们都失败了,至少是收效甚微。

奥巴马是最早提出重振制造业愿景的,但在他任内,挽救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混乱、医疗改革等问题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未有实质性的大动作。

特朗普时期,和中国打了三年毛衣战,大搞关税保护,看起来虎虎生威。

但实际成效,却让人沮丧不已。

2021年,拜登上任那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较2019年扩大逾25%,其中制造业占商品出口比重降至近40年新低。

确实是有一部分产能,基于供应链安全和税务成本等考虑,从中国转移出去了。

但他们,99%都转移到了东南亚和墨西哥。

就几乎没有转移回美国的。

可见关税毛衣战,作为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落后武器,效果真不敢恭维。

就在美国人一片绝望的时候,拜登上台了。

所有人都忽视了他的雄心。

拜登上台之后,借着疫后纾困的契机,推出了自罗斯福新政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投资计划。

这些计划,以政府的有形之手为指挥棒,通过先后落地的四大法案,在基建和高端制造业上展开了雄心勃勃的投资。

第一步,是以经济纾困为由,启动大规模财政刺激。

2021年3月,刚上任没多久,拜登就火速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援计划》(ARP)。

这个方案的绝大多数用于补贴居民和企业,以提升市场的消费能力,其中也包括了约100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

100亿美元看起来不多,但仅仅是个起点,为的是凝聚共识。

第二步,以基建为抓手,将公共投资增加至5500亿美元。

上任之初,拜登就在竭力宣传一种观点:

“美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道路、桥梁和机场,但如今的美国基建已经落伍,在全球仅排名第13位,甚至落后于中国,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实施基建法案以赢得21世纪的经济竞争。”

在他的不懈呼吁下,两院逐渐达成共识。

到年底,2021年11月,包含5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IIJA)获得通过。

轰轰烈烈的基建热潮在2022年开始掀起,其中包括用于海陆空交通基建投资的2830亿美元,用于电网、宽带投资的1380亿美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的950亿美元。

这把火,对于美国修复疫情期间的供应链混乱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制造业复兴不可缺少的基础。

第三步,在高端制造上再加码。

单靠基建投资,是不可能让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拜登很清楚这点。

因此在基建法案通过后,拜登继续力推“重建更好法案(BBB)”,该案获众议院通过,但在参议院受阻。

最终经过两党辩论,在2022年8月拆分落地为《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和《通胀削减法案》(IRA)。

《芯片与科学法案》的重点是芯片产业,计划在10年内新增2800亿美元投资。

其中,527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研发、制造和劳动力培育,1699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科学等先进制造领域的布局。

《通胀削减法案》的重点是新能源和医疗产业,计划在5-10年内投资金额达到4330亿美元。

其中,3690亿美元用于资助美国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等。

这四大法案,合计总金额31630亿美元,约22.5万亿元人民币。

如此天量的财政刺激计划,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也让中国当年的“四万亿计划”相形见拙。

一般来说,财政刺激是把“双刃剑”。

用得不好,会在未来留下后遗症,造成通货膨胀、产能过剩和大萧条。

但用得好的话,则能化腐朽为神奇,让病弱的经济迅速稳定,重拾信心,恢复健康的增长。

一切就看政府如何出招,能否将钱花在“刀刃”上。

拜登的四大法案,合计3.1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约三分之二用于消费补贴,提升购买力。

消费繁荣了,会导致通货膨胀。

于是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抑制通货膨胀。

2022-2023年,另外三分之一的基建投资、高端制造业投资补贴陆续上线,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这些投资法案,并非完全是由政府推行的投资,大多数都是企业主导,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获得政府补贴,因此能撬动的资金相当巨大。

由此,美国制造业开始了一轮强劲扩张,成效之大,令人瞩目。

先看失业率,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的制造业失业率一度升破13%,情况是非常严峻的。

但在拜登的四大法案推出后,2021年降到了5%以下,2022-2023年更是平均降到2.7%,低于疫情前的最低值2.9%。

这个数字,远低于美国全社会3.5%左右的失业率。

再看制造业增加值占比。

2021-2022 年期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上升了0.1和0.3个百分点,至10.7%和11.0%。

作为对比,同期的金融相关行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累计大幅下降1.6个百分点,至20.2%,创下十年以来的最低值。

在芯片等四大法案的驱动下,进入制造业的资金又集中在了芯片等高端制造业上。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23年1-4月,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行业的投资额占所有制造业厂房投资的50%以上,较2005-2022的均值翻了一倍。

反映到股市上,今年以来截至11月20日,美股市值500亿美元以上的龙头中,涨幅前十分别为:

英伟达+245%,Meta+182%,优步+121%,Shopify+100%,特斯拉+91%,戴尔科技+89%,超威半导体+87%,博通+82%,奥多比+82%,英特尔+74%。

可以看到,英伟达、特斯拉、戴尔、超威(AMD)、博通、英特尔,5个芯片+1个新能源车。

这在美股近十年以互联网和生物药企业领涨的大趋势中,是不多见的。

回望A股,今年的涨幅龙头中,出口占比40%以上的科技板块也成为了最亮丽的风景线。

中际旭创(通信,出口占比87%)、佰维存储(芯片,44%)、新诺威(原料药,52%)、剑桥科技(通信,82%)、联特科技(通信,85%)、天孚通信(通信,76%)、万兴科技(软件,90%)、贝斯特(汽车零部件,41%)、朗科科技(芯片,82%)……

它们显然是这轮美国高端制造业繁荣的最大受益者。

————

整体来看,拜登截至目前为止的制造业复兴战略都是成功的。

低失业率、消费繁荣、投资蓬勃、经济扩张,也一举扭转了过去几十年来制造业占比持续下滑的局面。

但美国的这种繁荣能持续下去吗?

很难说。

首先,2024年将是大选年,拜登能否继续连任是个大问题。

目前他的支持率对特朗普并无优势,一旦不能连任,上面的法案会不会被特朗普废除呢?

其次,债务率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美国政府的债务率超过120%,离当年爆发欧债危机的希腊和意大利并不遥远。

如此高的政府债务,始终是一把高举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将让目前的财政扩张,难以持续。

最后,财政扩张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拜登的四大法案支出合计3.1万亿美元,其中“再工业化”主题相关投资合计约 1.2万亿美元。

这虽然是一个长达5-10年的长期计划,但重点其实是在落地的第一年。

因为落地的第一年,往往边际增速最高,此后即使每年资金量差不多,边际效应也会递减。

我们看美股的走势,可以看得很清楚。

2021年,主要受益于消费法案的推出,消费支出繁荣,让美股攀上历史顶峰。

2022年,美联储加息开始后,消费支出的边际效应递减,让股市一度走熊,下半年基建投资发力后,才重拾升势。

2023年,依靠芯片和新能源法案的支撑,英伟达等芯片股和特斯拉等新能源车股票领涨大盘。

但即使如此,美股至今仍未能收复2021年的高位。

三大指数的涨幅,越来越慢,7月之后便呈现高位震荡的趋势。

最新的10月数据显示,美国CPI同比增3.2%,前值增3.7%,能源、住房价格均出现环比增速回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回落,失业率上行,薪资同比增速回落。

各种数据都显示,美国疫后的这一轮大规模财政扩张红利,已经来到了尾声。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疫情开放的情况下依然困难重重,甚至超出了许多人的最坏预期。

虽然说原因有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无疑是外资的流出,导致流动性偏紧。

而追根溯源,缘起便是拜登的四大法案,从这里衍生出的通货膨胀和加息、海外资金回流美国、制造业投资扩张又进一步带来失业率下降、加息进程超预期的漫长。

但一切终有尽头。

众所周知,在政府债务率压顶的情况下,拜登明年已经不可能推出新的财政扩张法案了。

如此,刺激效应在今年达到极值,明年就将迎来经济增速放缓的一年。

可以想象,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各种反转。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