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深度 | 半导体材料行业专题:晶圆厂扩产拉动材料需求,硅片国产替代正当时
0人浏览 2022-08-04 14:28

一、下游晶圆厂扩产推动,半导体制造材料需求上涨

1. 材料是半导体行业的基础,半导体制造材料国产化率约10%,市场空间广阔

半导体材料位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细分领域最多的环节,半导体材料可划分为制造用材料与封测用材料。

全球整体市场空间(制造+封测)约643亿美元,其中,制造材料市场规模约404亿美元。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约119亿美元,占比约18%。目前,国内半导体制造材料国产化率约10%,主要依赖进口,成长空间广阔。

图:半导体制造材料国产化率情况

4d408bf5eedc01535fd9117bf3b347a4.png

2. 游晶圆厂扩产拉动需求,促进半导体材料企业成长

受益于5G、IoT、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晶圆厂纷纷扩产,带动半导体材料市场市场规模扩大。

新建晶圆厂为本土半导体材料企业带来新机遇:半导体材料需要长期、稳定、小批量供货后才会通过认证。认证周期通常需要1~2年时间。新建晶圆厂为材料企业实现国产替代迎来窗口期(约2~3年),该段时间是本土半导体材料进行国产替代的最佳时机。当产能开始爬坡后,材料认证则相对困难(主要原因系考虑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供应链安全、认证周期长、认证时间成本高等多种因素,晶圆厂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已定型的产品结构)。

2280b6d7897efa23008c54de737bd749.png

7a415bdb52e7011f6785316efc765a3c.png

3.  半导体企业的衡量维度

产品稀缺性稀缺性决定赛道竞争优势,稀缺性越高,认证进度越快,市场价值越大。

产品齐全性:半导体材料细分种类繁多,因此覆盖的种类越多,越有可能进入更多的客户供应链,市场成长空间越大。

客户验证进度:若已进入晶圆厂供应链并实现量产,则有助于在晶圆厂扩产时期节省验证时间,奠定后续竞争优势。

ca9e6f6e88e660ed91c7929c94923d8d.png

二、硅片是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材料

硅片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石,大部分集成电路的制造流程都是在半导体硅片上进行加工,根据SEMI数据,2020年晶圆制造材料占半导体材料63%,其中半导体硅材料为晶圆制造材料主要组成部分,占比约为35%,其质量直接影响制作完成芯片的质量和良率,从而影响整个半导体产业以及更下游的通信、汽车、计算机和消费电子等众多行业的发展。

图:半导体芯片制程与全球晶圆制造材料2020年成本占比

image.png

单晶生长技术:拉晶工艺是硅片制作核心工艺之一,主要流程为将电子级高纯度多晶硅拉制成单晶硅锭,单晶生长技术的重点在于保证拉制出的硅锭保持高纯度水平的同时,有效控制晶体缺陷的密度,单晶的生长过程决定了硅材料的直径、电阻率范围及分布、氧碳浓度等技术参数。单晶的生长方法主要可分为直拉法和区熔法两种。

除单晶生长外,硅片制造还需后端加工技术,包括:切片、倒角、研磨、刻蚀、抛光、外延、退火、背封、清洗包装等技术,对单晶硅棒做一系列处理,最后产出成品硅片。

图:硅片生产工艺流程image.png

硅片制作过程中所用设备与耗材

设备端:在硅片的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用到不同的半导体设备,包括单晶炉、切片机、倒角机、研磨机、抛光机、清洗设备和检测设备等。

长晶设备为硅片制造工艺难点,对应价值量较高,成本占比约15%~20%,目前海外供应商主要为韩国S-Tech、日本的KE和日新技研,国内供应商主要为晶盛机电、南京晶能、连城数控等,目前长晶炉国产化率已较高。

切磨设备包括滚磨、切片、研磨、减薄、倒角设备,成本占比约5~10%,目前主要供应商为日本SKK、Disco、东京精密等,加工端设备国内目前国产能力较弱。

抛光设备成本占比约20%,价值量与长晶设备相当,海外供应商为日本BBS、冈本机械、Ebarra,国内供应商主要为华海清科,目前已部分开始国产替代。

外延设备成本占比约15~20%,海外供应商为AMAT、ASM,国内主要供应商为北方华创,目前已部分开始国产替代。

清洗、检测设备成本占比约10%,其中设备品类较多,清洗设备目前已逐步开始国产化,检测设备目前国内仍较薄弱。

耗材端:硅片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多晶硅、石墨制品、石英制品、切磨耗材、包装耗材、化学试剂、气体、抛光耗材、备品备件等,参考沪硅产业及立昂微披露的成本拆分为例:

多晶硅占比最高,约占总成本的20%~30%,单万片消耗量约500~600kg多晶硅,目前主要的海外供应商瓦克集团、丸红株式会社和德山株式会社,目前国内主要供应商为黄河水电和江苏鑫华,且已开始逐步替代海外厂商;

石英坩锅约占总成本的10%~15%,单万片消耗量约10只石英坩锅,目前主要的海外供应商为MPM、Ferrotec,国内主要供应商为晶盛机电、欧晶科技等,目前国内石英坩埚国产化率已较高;

抛光耗材成本占比也较高,占比10%~15%,抛光耗材种包含抛光液、抛光垫及抛光载具,单万片抛光液/抛光垫消耗量分别约400-500kg/30~60张,抛光载具则用量较小,晶圆尺寸提升对应抛光耗材消耗量提升较大,目前海外抛光耗材供应商为Versum、Dupoint,国内供应商为上海新阳、安集科技等,目前国产化率较低;

包装材料在成本端占比也较高,占5~20%不等,海外主要供应商为Entegris、国内主要供应商为义柏科技,目前国产化率较低;此外主要原材料还有石墨件、切磨耗材、化学品和气体等成本端占比在1%~5%不等。

根据尺寸划分,硅片可以分为6英寸(150mm)及以下,8英寸(200mm)及12英寸(300mm)硅片。12英寸硅片性价比更优,由于硅片尺寸越大,单位面积产出的芯片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如8英寸到12英寸,直径增加了1.5倍,产出面积增加了2.25倍,分摊的生产成本、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更低,硅片边缘的损失也越少,在同等工艺条件下,尺寸越大的硅片可使用率越高,因此单位成本也会降低。根据SEMI统计,2020年12英寸硅片占比约67.2%,8英寸硅片占比25.5%,6英寸及以下占比7.3%,12英寸硅片为更大尺寸(18英寸,450mm)商业化量产前的主流应用。

图:半导体硅片尺寸演进

image.png

图:不同尺寸半导体硅片市场份额预测

image.png

不同尺寸硅片下游应用也有所不同,12英寸硅片主要应用于逻辑芯片及存储器中,如MCU、ROM、Nand Flash、SoC等,尤其是28nm制程以下芯片;8英寸则主要用于功率器件及特色工艺产品,如MOSFET/SBD、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指纹识别芯片等。由于8英寸产线建厂时间较早,产线基本已折旧完毕,且技术较为成熟,在部分制程要求不高的芯片上成本较低,而12英寸对代工企业厂房洁净室及设备的设计精密度要求都较高,初期投资及后续研发投入较大,因此一般用于制造难度较高的逻辑芯片。

三、硅片历史发展的复盘与未来展望

1. 硅片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并购整合实现垄断

硅片产业的发展随着半导体产业的转移和变迁而呈现“本土化”的显著特征。自上世纪60年代起,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由美国向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迁移,为半导体硅片公司的崛起创造了优沃的土壤,后经一系列并购重组,形成了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企业垄断格局。20世纪末全球硅片市场主要厂商超过25家,经过产业整合,到2006年逐渐形成由信越、SUMCO、环球晶圆、Siltronic(德国世创)、SK Siltron五家厂商主导的寡头垄断格局,前五大供应商市占率达90%左右。

图:2020年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竞争格局

image.png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硅片市场向前五大厂商集中的趋势有所放缓,2020年硅片行业CR5从93%将至87%。以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立昂微为代表的中国硅片公司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中崭露头角

2. 硅片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硅片价格主要受市场供需影响,从历史周期来看,硅片行业市场需求情况与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高度相关。中金公司结合当前市场情况对未来硅片市场进行预测,总结出如下四点发展趋势:

1)受益晶圆厂扩建,全球硅片持续供不应求

2021年全球硅片出货量总计 141.65 亿平方英寸(MSI),YOY+14%,市场规模达126亿美元,YOY+13%,出货量达历史新高,主要原因为下游晶圆厂扩建带来的产能增长,面对晶圆厂扩产潮带来的硅片供应紧张,硅晶圆厂商迎来新一轮涨价潮,SUMCO、Siltronic、环球晶圆于2021年下半年宣布大规模扩产,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有望投产,满产需等到2025年,环球晶圆收购Siltronic失败后,宣布将原计划用于收购案的资金转为资本支出及营运周转使用,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推行为期三年、价值36亿美元的产能扩张计划。由于硅片厂商扩产周期较长,因此未来三年硅片行业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图: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量

image.png

图: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及单价

image.png

2)12英寸硅片需求量迅速提升,其中外延片占比提升快

12 英寸晶圆主要用来生产逻辑芯片、存储器等高性能芯片,在整体出货面积中逐渐提高,未来12英寸晶圆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SUMCO预计,2021年全球12英寸晶圆需求达到720万片/月,至2026年有望超1000万片/月需求量,保持9.4%CAGR高速增长。

外延片被大规模应用于对稳定性、缺陷密度、高电压及电流耐受性等要求更高的高级半导体器件中,主要包括MOSFET、晶体管等功率器件及CIS、PMIC等模拟器件,逻辑芯片随着制程节点的推进也对外延片产生较大需求。根据SEMI统计,12英寸硅外延片占比至17年来持续提升,至4Q20单季度出货已达约600万片,占整体出货的30%,随着数据中心、手机CPU等对高性能逻辑芯片需求量上升,未来12英寸外延片占比预计持续提升。

8英寸晶圆生产的主流产品则包括显示驱动、CIS(CMOS图像传感器)、MCU、电源管理芯片、分立器件(含MOSFET、IGBT)、指纹识别芯片、触控芯片等产品,受到电动车、5G智能手机、服务器等需求带动,8英寸晶圆产能自2019下半年起呈现严重供不应求,SEMI预计至2024年8英寸晶圆厂产能有望达690万片,扩产幅度略小于12英寸晶圆厂产能,但由于海外硅片厂产能扩产以12英寸晶圆为主,因此我们认为未来8英寸晶圆供给也仍较紧张。

3)中国大陆地区占比持续提升

硅片需求与下游产能基本呈正相关,根据SEMI发布的《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中国大陆将在8英寸晶圆产能处于领先,2022年将占全球8英寸产能的 21%,日本将占据产能的16%,中国台湾地区和欧洲及中东地区各占15%,12英寸晶圆产能方面,2019年至2024年,全球至少新增38个12英寸晶圆厂,其中中国台湾11个,中国大陆8个,至2024年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产能将占全球约20%。2020年中国大陆硅片市场销售收入达13亿美元,占全球比例约11.6%,预计该比例未来有望随着大陆晶圆厂产能扩建逐步上升,至2025年占比有望达20%以上。

四、硅片行业国产化情况分析

1. 国内各尺寸硅片国产化率差异较大,12英寸硅片为未来突破关键

目前国内硅片产业链基本已布局较为完善,但整体国产化率仍偏低,其中硅片制造设备中单晶炉国产化率较高,耗材中多晶硅国产化率较高,其余则均处于海外进口阶段;硅片生产阶段目前6英寸及以下硅片国产化率较高,8英寸硅片国产化率水平较低,其中外延片略高于抛光片,12英寸硅片则处于刚实现“从0-1”突破的阶段,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图:硅片产业图谱

image.png

2. 国内12英寸硅片产能不断扩建,未来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12英寸半导体硅片发展较晚,2018年沪硅产业子公司上海新昇率先成为实现国产12英寸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打破了我国12英寸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零的局面。目前拥有12英寸硅片生产能力的公司包括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立昂微、西安奕斯伟、中欣晶圆等,并且多家8英寸及以下硅片厂商开始布局12英寸大硅片项目。下游晶圆厂需要先对硅片产品进行认证,才会将该硅片制造企业纳入供应链,一旦认证通过则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对于国内硅片厂商而言,新增产能是切入下游晶圆厂、加速国产替代的关键。

图:中国大陆12英寸硅片产能

image.png

风险提示:下游晶圆厂扩产延迟、海外产能超预期扩建、国产化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华安证券

(文中所提个股仅为历史,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

$鹏华国证半导体芯片ETF(f159813)

$鹏华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A(f012969)

$鹏华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f012970)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7
  • 发个锤子
    2022-08-04 14:40 2 回复
    mx_***821wt9 回复 坚定不移的徐盛1: 嗯,明天挨捶 回复
    2022-08-04 22:56
  • 炒个股还多学了门技术
    2022-08-04 23:01 3 回复
  • 2022-08-06 01:23 4 回复
  • 产品供不应求怎么还多亏损?
    2022-08-08 05:27 5 回复
    yangyangqb 回复 mx_***108oe4: 自相矛盾,引散户入局,那些忽悠的最可恨 回复
    2022-08-08 09:07
  • 牛魔王大教头
    8.8周一涨停开盘-机器人叠加军工概念业绩暴涨的国企大连重工002204,涨停开盘
    1、上周我们多次强调事件突发引起半导体暴涨一周,相信大家都吃到肉了,半导体周一还有冲高机会,继续吃肉:
    2、本周疫情突发,大盘料将冲高回落回踩3200整数点位,极端情况下,甚至回踩3150低点再次确认底部,
    3、大盘回落期间,主力资金会在无明显确定机会下重拾妖股(热点半导体有冲高回落获利资金)获得利润,世界首富的机器人概念叠加军工概念傍身的002204无疑是主力青睐的妖股属性,;
    4、妖股历来无视大盘涨跌,机器人概念002204大连重工周一暴力涨停开盘,军工也是近期热点;
    5、上周五临近收盘,妖股大连重工002204收盘才勉强封住跌停板,主力一直在吸筹码,分时图上,尾盘抢筹资金异常活跃,主力吸筹明显,拉升在即,以大连重工前期妖股的niao性,低开高走,今天周一极有可能小幅低开后暴力拉升,抢筹主力不乏暴力涨停开盘,希望大家一起继续吃到肉!!!
    2022-08-08 09:17 6 回复
  • 7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