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艾滋病预防的关键一跃
0人浏览 2024-06-22 19:49

上世纪80年代,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在美国传播开来。被这种病毒感染的患者,免疫系统溃不成军,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最后死亡。

罪恶之源的发现是在1983年,来自美国、法国的两位学者分别独立分离出艾滋病的病原体HIV。

这种邪恶的病毒会进攻人体免疫系统的总指挥官CD4免疫细胞。只是俘虏还不够,HIV还会利用CD4细胞做自己的老巢,繁衍出无数病毒。

最终导致能够发挥作用的CD4越来越少,免疫系统逐渐崩溃,各种常见细菌、病毒感染都变成了致命伤害,比如白色念球菌感染,往往一场小感冒也能导致艾滋病人因免疫系统缺陷而致死。

虽然医学界对于HIV已经有足够的认识,但目前关于HIV的防治仍具有较大挑战:疫苗一直没能面世,药物仍不能治愈HIV。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医学界没有在努力。日前,吉利德抗病毒药物lenacapavir开展的PURPOSE 1试验最新数据,给预防带来了新的曙光:

该临床结果显示,在头对头每日口服PrEP药物的情况下,lenacapavir在每年注射2针的情况下,实现了0感染。

这意味着,lenacapavir有望成为预防最持久的药物,凭借依从性优势能够给HIV预防带来重大改变。

虽然PURPOSE1的试验结果是偶然还是必然,还有待吉利德跟踪更多研究去论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见证,HIV防治持续向前。

/ 01 / 有限手段的挑战

30多年来,口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一直是艾滋病毒治疗的基石,其不断提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扭转了艾滋病毒流行最初的悲惨进程。

就目前而言,不管是暴露前的“预防”,还是暴露后的“阻断”,都有了明确的指南。

例如,对于HIV阴性个体,推荐的暴露后预防方案,包括在HIV暴露后72小时内联合使用两种或三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28天疗程,可以明确减少艾滋病毒感染的概率。

不过,依从性是暴露后预防的极大挑战。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截至2022年底,健康患者暴露后预防的总体依从率仅为58.4%,较2014年增加了1.8%。

也就是说,虽然大部分个体在暴露后会想到阻断疗法,但真正坚持到疗程结束的个体不到6成。

这样的情况下,在暴露前持续用药,更是不大现实。这无疑给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而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核心在于治疗方案需要每日用药,一方面繁琐会造成忘记用药,导致阻断中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频繁给药带来的副作用问题导致停药。

综合因素导致,市场对于更长效的HIV药物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对此,药企也展开了持续的攻坚,艾滋病治疗药物进入了按月给药的频次。

例如,葛兰素史克的抗病毒药物Cabenuva,能够做到每两个月给药一次。作为全球首个艾滋长效注射疗法,Cabenuva的推出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2023年第四季度,Cabenuva 销售额为2.23亿英镑,同比增长 73%。基于药物销售的强劲表现,葛兰素史克在去年9月份,将其到2026年的HIV销售预测从之前的64亿英镑上调至70亿英镑。

如今,吉利德的闯入可能改变葛兰素史克的预期。

/ 02 / 潜在的颠覆者

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吉利德开发了靶向HIV衣壳蛋白的长效小分子lenacapavir。

对于小分子药物来说,如果没有显著的化学修饰,如高度亲脂性前药,就很难实现长效给药。lenacapavir的分子结构方面也令人惊叹,分子量为968.28,含有10个氟原子,结构比较复杂。

这种改造,已经解决了开发长效HIV疗法的一大难点,避免药物被肝脏清除。也就是说,lenacapavir拥有很长的半衰期,口服给药后的中位半衰期为10至12天,皮下注射给药后为8至12周。

在2/3期临床试验CAPELLA中,对于对多种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的HIV感染者,73%的患者在接受一次皮下注射lenacapavir治疗26周后,仍能将HIV病毒水平维持在无法检测到的水平。也就是说,达到了只需6个月接受一次治疗就能够维持抗病毒的效果。

2022年8月,lenacapavir在欧盟首次获批,可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于患有多重耐药HIV感染的成人患者;2023年9月获得FDA批准上市。

在今年的机会性感染大会上,吉利德和默沙东宣布了长效HIV口服组合疗法islatravir和lenacapavir的2期临床试验最新结果。在24周时,该组合疗法保持了高比率(94.2%)HIV患者的病毒抑制(HIV-1 RNA <50拷贝/毫升)。

因此,研究者认为这一组合具有成为首款每周一次治疗HIV口服组合疗法的潜力。

而日前PURPOSE1试验最新数据的公布,则预示着lenacapavir具有改变“预防指南”的潜力。

PURPOSE 1试验,在南非和乌干达招募了5300多名女性,治疗组为一年注射2次lenacapavir,对照组为每日口服PrEP药物Descovy或Truvada。

最终结果显示,在lenacapavir组的2000多名女性中,在试验期间没有发生感染,而Descovy组的发病率为每100人年2.02例,Truvada组为1.69例。

也就是说,每年2针的情况下,lenacapavir能够实现艾滋病0感染,这也是其受到市场关注的原因。

当然,上述PURPOSE 1的临床结果是不是绝对靠谱,还需要吉利德继续证明。FDA批准之前,吉利德还需要复现此次的3期结果,因为吉利德此前没有进行中期研究,仍存在不确定性。

对此,吉利德的策略是,等待PURPOSE 2试验数据的读出做进一步验证。PURPOSE 2试验主要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秘鲁、南非、泰国和美国的男性行为者、跨性别男性和女性中评估PrEP的长效药物。

该研究的结果预计将2024年底或2025年初公布。吉利德的计划是将两项关键试验的数据结合起来,以寻求FDA的批准。

届时,lenacapavir是否能够继续其100%的预防效果,也将最终揭晓。

/ 03 / 能否成为关键一跃?

如果lenacapavir能够继续证明自己,无疑将成为艾滋病预防的关键一跃。

在预防领域,市场最开始期待的是疫苗。

1984年,时任美国卫生部长玛格理特·海克勒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HIV是导致艾滋病的元凶,并乐观预测疫苗在两年内就能面世。

然而,在此后近40年间,从一开始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再到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新思路,科学家尝试了多种路线,以及不同路线结合的“联合疫苗”,几千亿的研发费用、近百款疫苗,皆未能取得成功。

没办法,HIV太过原始、简单,以至于它有近乎无限的变异可能,这也导致了疫苗入局者需要面对重重挑战。

去年1月份,在大型3期临床失利之后,强生彻底停止了其传染病研发部门的运作。在全球HIV疫苗攻坚战中,又一位强力选手接近退出。这似乎也在告诉市场,入局HIV疫苗研发领域一定要慎重。

而抗病毒药物虽然能够起到预防的效果,但正如上文所说,依从性是极大的挑战。在依从性问题难以解决的前提下,艾滋病的预防仍会存在较大的盲区。

而如今,lenacapavir在1年2针的前提下,极大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还实现100%的预防效果,这无疑使其能够实现疫苗功能的部分替代。虽然小分子药物无可避免会出现耐药性问题,但其仍然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事实上,市场已经对lenacapavir充满了期待。海外分析师认为,如果PURPOSE 2临床成功,lenacapavir在HIV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全球峰值销售额将达到30亿美元—40亿美元。而随着最新临床数据公布之后,吉利德股价也是应声大涨8.46%。

显然,尽管在ADC等领域接连受挫,但吉利德在抗病毒感染领域的积累,仍不可小觑。

如果lenacapavir能够兑现预期,无疑也会激励更多的选手加入HIV防治的攻坚,持续推动防治手段的迭代,最终距离攻克HIV越来越近。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