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一条政策引出未来十年的黄金之路
0人浏览 2024-06-13 10:21

  6月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消息,但很多人忽略了,就是国资委颁布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退金令”。这个政策的发布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央企资金尽快退出金融业务。也就是说,以前央企只要对金融机构有投资的、有参股的或者自己直接开设银行、保险等,现在不支持了,而且以后原则上也不允许了,现在该退的就得尽快退。

  很多央企正在加速的落实这个规定,比如鞍钢集团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转让本溪银行1.08亿股股份;中国船舶转让华泰保险880万股股份;大唐电力转让富滇银行9亿股股份;中国石油,有中医保险也要退;中粮集团和中粮科技转让马云的微商银行股份;国机集团所属一拖股份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中原银行3.23亿股股份。

  “退金令”源起

  2023年,"空转"一词贯穿整个金融体系——中国通过刺激政策放出来的钱,最终并未按预定设想流入最初规划的地方,因此也就没有对实体经济起促进的正向作用。而且这些"空转"的钱并非留在了金融机构账上趴着。既然是放出来的钱,就会有利息成本,金融机构不会放着不用。

  现实中的"空转"是金融机构非旦没有把这些钱流入到实体企业里,而且这些钱还在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之间来回流转。也就是说这些资金仍在用于金融体系内部的投资。

  “退金令”中所指的央企,并非仅是实体企业,相反更多指的是央企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而这里说的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券商等;另一类就是非标准的金融机构,主要指的影子银行(指不是银行,但做的是银行做的事的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等)。另外,这些影子银行的资金从哪来?除了股东投资的自有资金外,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从这些标准的金融机构贷的款。

  “退金令”到底是要求央企资金从哪些金融机构退出,怎样退出?基于上面提到的两大类金融机构。对于第一类,要求央企控股或参股的银行等标准金融机构,不得再将资金贷款给影子银行——非标准金融机构,已经贷出的资金要逐步抽回。对于第二类,要求央企资金从控股或参股的非标准金融机构中直接退出。除此之外,所有涉及央企资金直接或间接购买的非标准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也需要尽快抽回。

  “退金令”会让部分银行破产

  之前的“退房令”就是要求央企资金尽快退出房地产业务的政策。最初“退房令”发布于2010年,但当初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在2020年又再次重申,结果那之后的几年房地产业被接连压制。某地方国资当年按要求直接从恒大撤走了200亿,这也间接导致了恒大资金流直接断裂。

  因此对于“退金令”,产生类似联想是正常的。但实际上,关于影子银行的业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防范,近几年一直都在重申,因为影子银行不是标准的金融机构,因此涉及的金融业务相对比较隐秘,而且难以被完善的监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隐性债务的风险。这个隐性债务风险甚至不仅仅是对实体企业,还会针对国内某些庞大的神秘资金。

  控制甚至肃清影子银行的业务规模,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属于一种防范金融风险于未然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会蓄意让某些银行资金断裂,让该暴的暴,而不是一直拖到最后集体连暴,从而发生不可挽回的连锁风险。因此,对于那些压根就不存在暴雷风险的企业,“退金令”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与二级市场的新国九条相似,仅仅也只会让本该暴雷的垃圾企业尽快的肃清,而优质公司则不会受到影响。

  那对于百姓的主要影响是,如果目前仍在购买影子银行的相关产品,或者是已经购买的产品仍在存续期间,就需要注意相关的投资风险。尤其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得注意不要再像过去一样盲目投资了,尤其不要再抱有保本的幻想。

  如何降低“退金令”风险

  要降低央企“退金令”带来的金融风险,首先需要了解“退金令”及发布的目的。2024年6月3日,国资委要求央企不得再新设参股、控股或收购各类金融机构,这是对增量的限制。同时,对存量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信托和各类财富中心等,要求央企应退则退。“退金令”主要目有两个:

  ① 要求央企聚焦主业;

  ② 尽快剥离不良资产,避免风险金融机构拖累央企。

  结合2020年的央企“退房令”理解本次的“退金令”目的。当时国资委要求央企退出部分涉房企业,而后是4年的房地产企业密集破产期。因此,这次“退金令”要提前做好准备,大型央企要撤离,普通投资者也应尽快撤离。

  撤离的第一步是要识别哪些金融机构有风险。以银行为例,可以参考央行发布的银行评级和国家金管局发布的银行风险指标。2023年央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将337家银行列为高风险银行,并将其放在红色警戒区域,同时将1700多家银行放在黄色区域,这些银行暂时安全,但其风控指标处于安全边界。应尽量避开这337家高风险银行,但这些银行名单是保密的,因为这部分银行一旦公之于众,极大概率会引发挤兑。

  但好在有风险的地方总是有迹可循。可以在金管局网站上查看2024年一季度披露的银行风控指标,与我们所关注的有概率存在风险的金融机构进行对比。例如,2024年一季度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村镇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度、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流动性比率等指标。

  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通常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3.34%,远超其他银行(宇宙四大行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工行不良贷款率1.36%,建行1.37%,农行1.33%,中行1.27%),这就是风险系数较高的提示,应当重视。从流动性比率来看,民营银行的流动性比率通常远低于其他类型银行,城商行的资金利用率也较低。可以通过找到关注的银行与平均指标进行对比,上市银行必须披露这些指标,非上市企业如果有资产或存款在相关银行,也可以要求其提供。

  如果以上比对都较困难,简单记住一点可以相对降低风险:尽量远离高息揽储的银行,如存款利率超过3个点甚至5个点以上的地方中小银行,以及明显已经出现经营不善迹象的银行。同样,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也可以通过偿付能力这一基本指标来判断。2024年一季度,国家金管局对全国财产险和人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了排名,有13家保险公司不达标,被评为C级和D级。

  除了这部分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金管局网站了解其他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情况。例如,2023年一季度,财产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为234.12%,人身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为186.2%。如果持有的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远低于这些数值,就要谨慎了。

  最后,对于券商,尤其是上市券商,可以通过2023年的财报了解其风控指标,如净稳定资金率、流动性覆盖率、资金杠杆率和风险覆盖率等。例如,天峰证券的净稳定资金率和风险覆盖率连续多年垫底,提示我们其风险较高。

  总之,有风险的金融机构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我们不贪婪,保持足够的警觉,在经济周期衰退萧条时,记住所有高收益背后都对应着高风险,能远离就尽量远离。

  长期看应保持乐观

  包括“退房令”在内,“退金令”,从长期看是利好各自行业的。以史为鉴,2016年7月初,国资委召开工作会议后退出“退煤令”。2004至2011年的七年间,煤价累计上涨200%左右,2005-2015年是煤炭的黄金十年,和金融的黄金十年,和房产的黄金十年一样,当时挖煤最赚钱了,央企陆续跟着进来挖煤,导致恶性竞争,煤炭企业大部分出现亏损。到2015年,大家没法玩了,于是“退煤令”就颁布了。

  所谓“退煤令”就是通过,退出、合并等形式让央企退出煤炭挖掘市场。当年“退煤令”刚出时, 37家上市公司,煤炭的整个资产收益率都不足0.1%,当时存银行一年期利率都有5%。“退煤令”出来后,煤炭产业先是闪崩,股民纷纷退出,机构进来接盘,然后到了最近的两三年,煤炭板块上市公司的几十家企业,资产收益率增长达到了20%。因此,不管是“退金令”还是“退房令”,总有周期性,从长期看不必悲观。

  另外,在这种影响之下,除了正规的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的产品之外,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潜在收益,那就是引导资金走向二级市场。从这个角度看,退金令恐怕不失为既能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能提振资本市场的一石二鸟之策。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