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QUANTUMPH-P晶泰科技,18C第一股热度爆表,AI制药第一股
0人浏览 2024-06-05 13:45

QUANTUMPH-P (02228.HK)保荐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4年06月13日(星期四)

招股价格:5.03港元-6.03港元

集资额:9.42亿港元-11.30亿港元

每手股数 1000股 

入场费 6090.81港元 

招股日期 2024 年06月04日—2024年06月07日 

招股总数 18737.30万股 

国际配售 17800.40股,约占 95% 

公开发售 936.90万股,约占 5%

总市值 171.36亿港元-205.43亿港元

发行比例  5.50%

市盈率  亏损


公司简介:

QUANTUMPH-P (02228.HK)(简称:晶泰科技)是一个世界前沿的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 由三位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的物理学家温书豪、马健、赖力鹏于2015年创立, 是港交所第一家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

所谓18C章,是港交所去年3月底生效的“特专科技上市机制”,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中为特专科技公司量身定制了第18C章,大幅放宽了收入门槛等上市条件,支持特专科技企业上市,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五大行业中尚未盈利或者没有足够收入的公司。目前仅黑芝麻智能和晶泰科技按照18C章提交了上市申请,但黑芝麻智能还没上市。

晶泰科技的业务主要来自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从靶标验证、苗头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生成、先导化合物优化至临床前候选药物推荐,涵盖小分子、抗体、多肽、ADC及PROTAC等各种模态;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即固态研发服务专注于分析固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是药物和材料科学研发的关键。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拥有50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亦持有超过160项已授权专利、约39项正在进行的药物发现项目,并有四个研发机构,其拥有实验室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3个年度2021、2022、2023:

晶泰科技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0.63亿元、1.33亿元、1.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6.66%;

研发分别约为人民币-2.13亿元、-3.59亿元、-4.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0.36%;

研发占亏损比分别约为9.95%、24.95%、25.21%;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21.37亿元、-14.39亿元、-19.06亿元。

公司过去三年多来收入快速增长,但研发支出也在持续上升,目前仍需加大业务和客户群体的拓展以实现商业化规模效益,2022年公司净亏损同比有所收窄,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占亏损比约为37.8%。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5.68亿,账上现金7.11亿。



基石投资者:

基石投资者有8家,认购占比32.59%,本次有8位基石投资者分别为海棠壹号(由海杉控制)、Ginkgo Fun、Mammoth及恒基地产联席主席李家杰等知名投资者,占全球发行比例的32.59%。

共有15个承销商。

保荐人历史业绩:

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2.中签率和新股分析


(来自AIPO)

目前展现出来的孖展已超购6.60倍。这个票超购50倍以上才回拨20%,10倍或以上但少于50倍回拨10%。


中签率分析:


在不回拨的情况下,按发行中间价5.53港元计,全球发售总募资额约10.36亿港元,其中基石投资者约3.38亿港元,其余国配约6.47亿港元,公开发售约5181.06万港元。

根据18C的发行规则,公开发售初始份额占5%,若认购10-50倍,则回拨股份至10%到公开部分,若认购超过50倍以上,则回拨至20%。

关于中签率方面,目前已经超额了,如果按照5000人认购,一手中签率应该是21%。认购按照2万人申购,一手中签率也会在20%左右。

甲组的各档融资所需要的本金还有融资金额对应如下表:


乙组头,这次是549万本金,乙组的各档融资所需要的本金还有融资金额对应如下表:


乙组的各档融资以及各档利息利率对应的金额如下表:

然后这个票招股书上按发售价范围的中位数5.53港元计算,公开的上市所有开支总额约为9510万港元,募资额约10.36亿港元,占比约9.18%,开支相比募资额算是相当少了。

这票打不打?且看我下面的分析:


晶泰科技自成立以来共获得共8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腾讯、红杉中国、软银愿景基金、谷歌等知名机构。此外还有国寿股权投资、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真格基金、五源资本、Neumann Capital、Artisan Partners、人保资本、中金资本、招银国际资本、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中信证券投资、中信资本、海松资本、顺为资本、方圆资本、Parkway基金、雅亿资本、峰瑞资本、人人公司等。


其中,腾讯在2015年成为晶泰科技的A轮融资投资人,当时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2018年在后者的B轮融资中追加1428.6万美元,此后又数次加码。

而在2020年9月,晶泰科技完成2.89亿美元的C轮融资,创下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融资额的最高纪录,软银愿景基金2期等领投,腾讯等早期股东追加投资。最近一次的消息是,2021年8月晶泰科技获得3.8亿美元D轮融资,腾讯和厚朴参与投资,每股成本0.611美元,投后估值19.68亿美元(相当于153.86亿港元)。

而在公司Pre-A轮融资时,交易前的估值为830万元人民币,交易后的估值达到1030万元人民币,而2021年公司估值已经达到19.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6年时间公司估值暴涨1720倍。

成立至今,晶泰科技合计融资额7.32亿美元(约人民币53亿元)资金,是全球AI新药研发领域当之无愧的“融资王”。

最后一轮154亿hkd,这次发171亿,募资11个亿,规模稍微有点大,募资规模和去年第四范式有点像。晶泰科技为港股首家通过18C规则上市的公司,至少这个18c第1股的噱头是直接拉满了,然后这公司也不缺钱,账面资金有个30多亿,并且还结合了人工智能生物概念,之前谢诺那边,做一级投资的就非常了解这家公司,拿这家公司做对标的,至少说明晶泰还是有点实力,好歹不是那种上市骗钱的公司。不排除后面这一波蹭热度的新股一定是会有大跌会有出事的,希望不会是这个晶泰吧!目前就是不知道目前是哪个罢了,一脉阳光和宜搜都有这个可能!哪有可能随便来一个新股,孖展就被打爆的呢?之前最火的2000倍的优博是首日涨了6%,第2天直接就破发了大跌10%,是高位套牢了不少进来的韭菜,这也反馈出现在新股行情其实是挺弱的,没有前几年孖展火爆那时候这么强!

目前看来这个票可能至少是个长线逻辑的,是不是要等9月份刚过通以后才有机会,现在也不好说,打新客能不能赚钱?现在六月份了,新股陆陆续续都来了,就看你们资金够不够用了。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