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厦门世界500强国企陷流动性危机
0人浏览 2024-05-24 11:38



问道者 杜一用


在流动性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厦门三大国企之一的象屿集团最近火力全开,把债券和定向增发这两个融资工具全部用上,向专业投资者和特定对象募集80多亿元资金。厦门这家世界五百强国企,在赖以生存的供应链接连歉收之后,正摸着地产过河。



象屿集团2023年以836亿美元营收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42位。厦门象屿是象屿集团名下唯一的上市公司,2023年营收4590亿。象屿集团的业务主要有五大板块,供应链、地产、金融服务、港口航运和创新孵化。供应链都装进了上市平台厦门象屿,可见,供应链撑起了厦门象屿,厦门象屿则承载着象屿集团全村的希望。


然而,这个全村的希望却在2023年起开始出现歉收。2023年厦门象屿营收下降了14%,净利润下降了40%。到今年第一季度这种下滑趋势还没有放缓,营收继续下降19%,净利润又下降25%,扣非净利润下滑122%以后,甚至出现了1000多万元的亏损。



2022年厦门象屿刚创下史上最好成绩,营收超过5300亿,净利润26亿。相隔一年,趋势逆转。年报的解释是,受国内外环境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表现在,主营的金属矿产和能源化工供应链营收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农产品供应链更是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形,营收增长16%,毛利润却下降了138%。


厦门象屿“歉收”背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制造了罕有的危机感。在2023年报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还有55亿,到今年第一季度变成了-113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从2023年起就开始出现负数,年报是-9亿,今年第一季报变成-14亿。到今年第一季度,厦门象屿背上了将近900亿的负债,负债率71%。



供应链无法产生良性现金流,象屿集团不得不走上对外举债的道路。作为象屿集团唯一的融资平台,进入5月中旬,厦门象屿接连发布了两条募资公告,一是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50亿元公司债券;二是向特定对象增发股票,募资32.2亿元。


年报说,象屿集团多年来持续推动模式转型升级。看起来,象屿集团正在学老大建发集团,利用供应链做大现金流,想把房地产培育成“赚钱机器”。只是今非昔比,现在进军房地产,如果手中没有掌握雄厚的资本,根本就玩不转。



其实象屿集团生来就带有房地产基因,九十年代初就以承建厦门象屿保税区起家,后来依托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做大了供应链,才有了今天世界五百强的样子。不过,依托房地产起家的象屿集团却一直没有把房地产做成主业,是在整个行业大量去杠杆之后才跑步进场的。


厦门三大国企最近几年都高歌猛进加快在房地产跑马圈地,建发房产更是从排名前50一口气跑进了前10。承担着“赚钱”使命的象屿地产想要跑得快,离不开母公司的输血,而这恰是象屿供应链的价值所在。


房地产的盘子做得越大,需要的输血量越多。2021年象屿地产的销售额只有169亿,2023年冲到了425亿,三年里翻了将近三倍。对应的是,根据象屿地产债务报告披露,2023年象屿地产向象屿集团拆借了625亿元。



在象屿供应链前景变得微妙的时候,象屿地产还算不辱使命,初步展现了“赚钱”能力,2023年净利润将近9个亿。反观承载象屿集团全村希望的厦门象屿,2023年的净利润只剩下15亿。象屿地产以10%都不到的营收,却贡献了超过兄弟公司厦门象屿一半的利润。


不过,象屿地产的负债率现在也不容乐观了。到2023年期末,象屿地产总资产1045亿,负债819亿,负债率78%。象屿地产2023年的负债率比前一个年头增加了3个百分点。


高杠杆可是最近几年民营房企哀鸿遍野的根源,以象屿地产目前的体量,要承担起为母公司“赚钱”的使命,看来还任重道远。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1
  • 1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