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蛋白降解技术盘点:LYTAC、ATAC、AbTAC、PROTAB、REULR、KineTAC、IFLD……
0人浏览 2024-04-19 19:55

  近年来,以PROTAC、分子胶为代表的细胞内靶向蛋白降解(intracellular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iTPD)技术已发展为小分子药物的重要新模式(图1a)。PROTAC技术最快的项目已经进入III期临床,多款新型分子胶也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在iTPD技术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细胞外靶向蛋白降解(extracellular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eTPD)技术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iTPD和eTPD相关机制

  细胞外蛋白质组由分泌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由至少四分之一的人类基因组(4000-5000个基因)编码。除了靶蛋白所处的位置不同,iTPD和eTPD之间至少有三个显著的区别。首先,细胞通过两种主要途径“回收”蛋白质:蛋白酶体(通常被用于处理细胞内蛋白)和溶酶体途径(细胞外蛋白降解的典型途径)。iTPD几乎完全借助蛋白酶体途径,而eTPD则借助溶酶体途径。

  其次,iTPD和eTPD具有不同的动力学,使用不同的蛋白酶。iTPD更快,通常在几个小时之内,因为所有的成分都在细胞质溶胶中。相比之下,eTPD较慢,通常在6-48小时内进行,因为它涉及从膜到早期和晚期内体的囊泡运输,最终与溶酶体融合,蛋白质得以降解。

  表1 iTPD和eTPD的对比

  第三,由于找到能够成药的E3连接酶配体充满挑战,iTPD系统目前可用的E3连接酶非常有限,主要是CRBN和VHL。这两种连接酶在组织中广泛表达,这限制了组织选择性靶向。相比之下,eTPD已经使用了多种降解系统,这些系统具有更大的可选择性以及更好的组织靶向性。因此,eTPD代表了一种新兴的制药模式。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两位科学家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xtracellular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an emerging modality for drug discovery”的综述文章,总结了eTPD领域的最新进展,对迄今为止开发的各种eTPD系统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它们的优势和未来的挑战。文章重点介绍了降解细胞外蛋白的6种不同途径:

  1、基于FcRn的eTPD

  ——sweeping antibodies——

  新生儿Fc受体(FcRn)负责抗体的再循环(抗体被内化到核内体中,在到达溶酶体降解之前再将抗体送回细胞外)。Igawa及其合作者设计了一种 “sweeping antibodies”,利用FcRn以pH依赖的方式将靶蛋白递送到酸性内体中,释放靶蛋白,之后经过溶酶体途径降解(下图)。2020年,pH-switchable抗体的衍生物satralizumab(靶点IL-6R)被批准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 一种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这是首个获批的eTPD类抗体。此外,科学家们还在开发靶向C5a、PCSK9、CXCL10、RNase A和TNF等靶点的“sweeping antibodies”。

  2、利用基于聚糖的循环受体实现eTPD

  第二类eTPD利用基于聚糖的循环受体来实现膜结合和可溶性靶蛋白的降解,代表性技术包括LYTAC、MoDE、ATAC。

  ——LYTAC——

  LYTAC是一种双功能分子,有两个结合域,一端是与细胞表面跨膜受体CI-M6PR(cation-independent mannose-6-phosphate receptor)结合的低聚糖肽(oligoglycopeptide)基团,另一端是一个与靶蛋白结合的抗体或小分子。这两个结合域通过一个化学linker连接起来。在质膜上形成的三聚CI-M6PR–LYTAC–靶蛋白复合物会被细胞膜“吞没”,形成一个运输囊泡。囊泡会将复合物运输到溶酶体中,之后靶蛋白被降解。LYTAC具有降解膜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潜力,名为Lycia Therapeutics的公司正在推动该技术的临床转化。

  2023年10月,LYTAC技术先驱、斯坦福大学Carolyn R. Bertozzi教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Science杂志发表最新论文,揭示了LYTAC更详细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表面CI-M6PR的很大一部分被内源性甘露糖6-磷酸(M6Ps)修饰的糖蛋白占据,意味着LYTAC无处可结合。通过抑制M6P的生物合成,细胞表面未被占用的受体的比例增加,进而CI-M6PR-LYTAC-靶蛋白复合物内化增加。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重要发现将为下一代LYTAC的设计提供指导, 帮助LYTAC发展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推荐阅读:最新Science:开发下一代LYTAC,这篇论文必须读一下!)。

  ——MoDE、ATAC——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是一种内吞细胞表面受体,主要在肝细胞上高表达(每个细胞多达500,000个拷贝),在内源性蛋白被内化到肝细胞并降解的自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前,ASGPR已被用于RNAi疗法的开发,研究者们通过偶联ASGPR的靶向配体tri-GalNac到siRNA上,成功将siRNA递送到了肝脏中。最近,科学家们也报道了借助相同思路开发eTPD的新策略。例如,有研究团队将10个tri-GalNac拷贝偶联到靶蛋白结合抗体上,以降解多种靶蛋白(如EGFR)。不过,基于ASGPR的生物制剂类eTPD存在一个主要限制,即需要大量tri-GalNac修饰(每个抗体6到10次),这导致在体内被快速清除。

  利用ASGPR的双功能小分子eTPD技术也在发展,如MoDE(已被授权给Biohaven)、ATAC(ASGPR Targeting Chimeras,由Avilar Therapeutics开发)。其中,ATAC使用的高亲和力单齿ASGPR靶向部分比tri-GalNAc小三到四倍。由于ASGPR是一种肝脏特异性溶酶体靶向受体,因此,相比LYTAC(CI-M6PR在多种细胞中广泛表达),ATAC技术能够以限制细胞类型的方式降解胞外蛋白,有潜在的安全性优势。

  ——Apt-LYTAC——

  最近也有研究小组报道了基于小适配体(8–25 kDa)的ASGPR衔接器,该技术被称为Apt-LYTAC。研究小组将tri-GalNac连接到可溶性生长因子PDGF和膜受体PTK7的适配体的5 '端,并证明,在HepG2细胞中,大约50%的标记PDGF在4小时内被降解。显微研究显示,结合PDGF的Apt-LYTAC可以被运送到溶酶体中。研究同时证明,利用Apt-LYTAC,HepG2细胞上的膜受体PTK7被降解了50%。

  3、基于跨膜E3连接酶的eTPD

  ——AbTAC——

  除了细胞质中的600-700个E3链接酶(含RING结构域),还有30多个跨膜E3连接酶存在。该家族中的RNF43已被用于开发AbTAC(本质是一种双抗)。研究显示,AbTAC能够通过招募膜结合E3连接酶RNF43降解PD-L1(推荐阅读:新版PROTAC技术,成功降解PD-L1)。此外,也有研究表明,AbTAC可以降解EGFR。

  ——PROTAB——

  2022年9月,来自基因泰克的科学家在Nature杂志报道了一种类似的PROTAB技术。作为概念验证,研究人员首先开发了靶向IGF1R的PROTAB。研究设计的PROTAB是一种双抗,结构一端靶向IGF1R,另一端靶向RNF43或ZNRF3(也是一种膜结合E3连接酶)的N端糖蛋白D(gD)。将该PROTAB加入表达RNF43或ZNRF3细胞中,细胞表面的IGF1R被有效降解。研究进一步评估了PROTAB技术的通用性,并证明该技术可以导致HER2、PD-L1显著降解。这些结果证明了PROTAB技术可有效降解多种热门细胞表面靶点。(推荐阅读:Nature:PROTAC之后,PROTAB来了)

  ——REULR——

  2023年4月,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了一种基于纳米抗体(nanobody ,VHH) 的降解工具箱,称为REULR(Receptor Elimination by E3 Ubiquitin Ligase Recruitment,具有双特异性VHH结构域)。具体来说,研究设计了针对5种跨膜E3连接酶(RNF128、RNF130、RNF167、RNF43和 ZNRF3)的纳米抗体,并证明这种双功能REULR分子可以通过诱导接近来加强跨膜E3连接酶与多种疾病相关靶受体(EGFR、EPOR和PD-1)的相互作用,从而在不同水平上有效清除靶受体。研究人员认为,VHH REULR尺寸更小,理论上具有肿瘤穿透的优势,但也更容易通过肾脏过滤被清除。目前,名为InDuPro的初创公司正在推动REULR技术的转化。

  4、基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循环受体的eTPD

  ——KineTAC——

  许多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可以通过其受体进入溶酶体并被降解。2022年9月,Katarina Pance等人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利用诱饵循环受体CXCR7将细胞膜及细胞外靶蛋白运送至溶酶体实现降解的新型降解剂,即细胞因子受体靶向嵌合体(cytokine receptor-targeting chimera,KineTAC)技术。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