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原创】以“澄西”精神,助力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专访中船澄西副总经理周建祥
0人浏览 2024-04-17 16:41

  2003年,一艘“死而复生”的“宾夕法尼亚”轮将“澄西”品牌推向了世界,同时也让全球对中国的造船业刮目相看。如今,屹立于长江口50年之久的中船澄西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造船“世界第一”的奋斗历程,以“澄西”精神塑造了中国造船业的传奇,并将继续助力中国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

  2024年,对于中国造船业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在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基础上,成功摘取了世界造船业3颗“皇冠上的明珠”。1月1日,随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 魔都号”正式商业首航,中国已同时具备大型邮轮、航空母舰和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建造能力(这三种船型代表造船业技术的天花板),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集齐“三颗明珠”的国家。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从衰到兴、从小到大、从在全球市场微不足道到独占鳌头,经历了岁月的涤荡和行业的起伏跌宕,其中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批造船企业退出市场。然而,大浪淘沙始见金,以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船澄西)为代表的一批船企洗尽铅华,拼搏奋斗,将中国造船业推向了世界的制高点,成为现代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诉说着中国造船业的传奇。

  屹立于长江口50余年的中船澄西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尤其是在2003年将一艘“死船”“宾夕法尼亚”轮“复活”后闻名全球,使“澄西”品牌享誉世界。该公司业务从起初的修船扩大到造船,建造的船型从当初的江船延伸到自主研发的大型散货船、MR型油轮、自卸船等,实现了由“澄西制造”到“澄西创造”的历史性跨越。造船业如今已成为其后发支柱产业,生产效率和准时交付率在国内领先,年造船能力在百万载重吨以上。“今后我们将在把自主研发船型做大做强的同时,与时俱进,继续开拓中小型气体船等市场”,中船澄西副总经理周建祥在接受《航运交易公报》专访时透露。

  “扬子江水孕育明珠,万吨船坞托起朝阳;芦苇滩上傲然唱起,改革潮中乘风破浪。澄西的精神伴着巨轮远航…… ” 一首《澄西之歌》响彻长江。“澄西”精神折射出的是中国造船人世世代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魂”。

  “澄西”品牌,享誉全球

  Q

  《航运交易公报》:2003年,中船澄西将“死船”“宾夕法尼亚”轮“救活”的事件轰动全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修造船业的崛起,也让“澄西”品牌名扬世界。能否请您简单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及其对中船澄西乃至中国修船业发展的意义?

  A

  周建祥:“宾夕法尼亚”轮原是一艘集装箱船,在行驶到斯里兰卡公海时,由于舱内装载的烟花爆竹发生剧烈爆炸,火势迅速蔓延,在海上足足烧了2个月,致使该船损失惨重。保险公司向德国船东支付了赔偿金,“宾夕法尼亚”轮便成了一艘“死船”。

  后来,有一位英国船东斥资300多万美元买下了它,并向全世界招标修复“死船”,成为全球船舶界关注的焦点。许多修船厂包括澄西都加入竞标的行列。经过反复考察,英国船东最终决定由澄西船厂担起“宾夕法尼亚”轮的修复重任。

  然而,修复这样一条“死船”比造一条新船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首先,这条船损坏极其严重,3号舱到6号舱,船体8层以上,还有机舱、导航、电器系统全部损坏。对方给我们240天的时间完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此外,该船原是由韩国建造的,技术和国内的不太一样,韩国船厂原本同意提供图纸后又因种种原因变卦,但是标书要求100%恢复原貌。工艺那么复杂的船,没有图纸,怎么办呢?没有退路,我们只能迎难而上,自己设计图纸,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及要求施工,最后在公司上下所有人员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修理任务。

  最后,我们提前完成了任务,前后只用了230天的时间(扣除设计和勘验的时间,修船期仅用了170天),圆满完成了4000多吨钢制工程,大大小小129台设备的修理和换新,近200公里电缆的铺设和通讯导航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报警检测系统的换新工作。在澄西人的手上,一艘被拉到拆船厂的“死船”就这样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满载着我们的骄傲和澄西精神,重新扬帆起航。当八十多岁的老船主来澄西考察全流程的施工现场后,对我们的工作赞不绝口,十分满意,并且在合同价的基础上又奖励澄西20万美元。

  “宾夕法尼亚”轮的胜利完工交付震惊了修船界,很多航运业界专家对该船已经宣判了“死刑”,所以称之为“一个奇迹”。业界对澄西的修理能力给予高度认可,将澄西称为“五星级修船厂”,提高了“澄西”品牌的知名度,这对中国修船史也极具里程碑意义。

  Q

  《航运交易公报》:中船澄西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造船史的缩影。能否简单介绍下50年来中船澄西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经历了哪些风雨,又是如何成功克服困难的?

  A

  周建祥:自1973年建厂开始,澄西人便以修船起家,从无到有,边基建边生产,直至今天的“修造非”三业齐飞——修船、造船和应用产业,主要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993年,第一艘改装船“斯拉维扬斯克”轮的胜利完工交付创造了多项外轮改装、大型修理的新纪录,标志着中船澄西船舶修理业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大促进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1994年起,十万吨级浮船坞“衡山坞”和“金山坞”的相继投产标志着修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船澄西船舶修理业务强势崛起。

  2003年开始,随着澄西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我们抢抓市场机遇,在巩固修船的同时积极发展造船和应用产业,快速形成了三业齐飞的良好格局。仅用十来年的时间,中船澄西的造船能力大幅提升,从仅能建造小的驳船开始到具备建造53000吨级散货船的能力,船舶建造质量和周期控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在造船、修船订单急剧下跌的背景下,我们全面推行“抢坞期”和“保船期”,扩大“双高”船的承修比例,加大改装船的承接,提高“蓄水池”效应,直到修船借助脱硫塔安装的新机遇重新起飞,造船在2012年以后相继推出64000吨级和82000吨级散货船。随后,我们抓住航运市场新的机遇,快速接单,先后批量承接了沥青船、木屑船、多用途重吊船、纸浆船、自卸船等订单。同时扩大造船产能,从之前利用外租船台,到扬州基地投产后利用双船厂造船,迎来了新的飞跃。

  “澄西”精神,业界传奇

  企业文化助推澄西跨越发展,从一片茫茫芦苇滩,到一座现代化的修造船厂,中船澄西走过了极不平凡的50年发展之路。这50年里,澄西人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创造了一个个令业界惊奇的神话,抒写了澄西发展新的辉煌篇章。“修造好每条船,为世界航运事业进步和人类幸福作出贡献”被淬炼成澄西人的企业宗旨。

  Q

  《航运交易公报》:讲到“澄西”精神,中船澄西经历五十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企业精神,之所以能够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屹立不倒且名扬中外,离不开澄西人长期的奋斗和坚持。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中船澄西的企业精神?

  A

  周建祥:中船澄西在历年来艰苦卓绝的创业岁月中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是澄西人从来不畏难,在筚路蓝缕中跋涉、在栉风沐雨中开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我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发扬“协力攻坚、奋力争先”的优良传统,我们心中想的是“兴装强军”“兴船报国”。

  我们有一支“锐意创新、敢为人先、蓬勃向上、顽强拼搏”的人才队伍,其中也不乏“澄西二代”,也就是年轻一代继承上一辈人的技艺和精神,将工艺做到精益求精。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澄西人不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澄西”精神。

  澄西发展每一个阶段都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挑战,新的时代下我们也面临新的问题、新的瓶颈和更大的挑战。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澄西人有着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锐气,善于在危机中孕育新机,把挑战变成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这也是 “澄西”精神的生动写照。

  “澄西”技术,绿色建造

  Q

  《航运交易公报》:在适应时代发展方面,全球航运业正面临减碳、脱碳的挑战,这对于上游造船业影响深远。从造船业的角度来看您认为机遇和挑战分别在哪?

  A

  周建祥:整个航运业减碳、脱碳是船舶行业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也是大势所趋。船舶脱碳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和方向,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到2030年和2050年全球船队需要提高低碳及零碳燃料的应用比例。

  我认为对于造船行业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先说挑战,航运业绿色革命要求造船业绿色发展、绿色造船,这对于小型修造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或将面临被淘汰的可能。而对于拥有自己的产业链和脱碳技术研发的修造企业来说则是机遇,技术优势得以凸显,进而体现在价格成本优势和市场份额上。因此,在脱碳的当下,造船业也将面临又一轮洗牌。

  Q

  《航运交易公报》:中船澄西在船舶脱碳技术方面实现了哪些突破?

  A

  周建祥:面对船舶减碳、脱碳的挑战,中船澄西已经提前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从减碳方面,2023年我们做了甲醇的一些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主要包括:针对自研船型包括MR型油轮、82600吨级散货船做了船型储备,尤其是82600吨级散货船研究比较深入,甲醇方案做了多个、船级社也做了AIP(原则性认证);联合设计院推动85000吨级散货船项目落地;做了88000吨级散货船的甲醇方案;参与了氨燃料主机参研项目,与集团动力研究院研究氨燃料主机在未来的应用。

  从脱碳的角度,我们也联合其他单位开展合作,关于脱碳技术和船型做好技术储备。例如关于标准版自研船型82600吨级散货船做了“脱碳READY”技术方案。面对2024年的发展方向,船东可以在做碳捕捉还是甲醇两个路径方面考虑,进行选择。

  修船方面,我们致力于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装置改装,主要包括风力助推转子安装、空气润滑系统安装、气泡减阻等方面。

  目前,我们在从“减碳”到“脱碳”的路径上有序进行努力和突破。在船舶开发方面,站在船东的角度,既要帮助他们满足法规的要求,又要为船东的运营成本考虑,为船东创造价值。

  澄西“百亿梦”

  Q

  《航运交易公报》:成立50年来,中船澄西形成了哪些优势产业?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A

  周建祥:中船澄西精耕船舶修造、应用以及防务产业,经过半个世纪不断探索和发展,奋斗出一条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澄西特色发展之路。

  修船方面,澄西凭借优质高效的服务、精湛一流的技术,致力于双高船的修理和功能型改装、能力升级型改装和绿色节能型改装等各类改装业务,赢得船东的高度认可,享有“五星级修船厂”的美誉。

  造船方面的优势在于,实现了由“澄西制造”到“澄西创造”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自主研发的船型82600吨级散货船、50000吨级MR型油轮、40000吨级自卸船推向市场以来得到了船东客户的积极反馈和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和2024年至今,公司自主设计船型的新签订单量占据现有总订单量的80%,目标是将该比例提高到90%。自主研发、自己建造的船型具有节奏可控、质量高、交期准、性能优等优势,目前散货船建造水平与日本船厂相当。

  总体来讲,中船澄西主建船型已经涵盖散货船、集装箱船、MR型油轮三大主流船型以及自卸船、沥青船、木屑船、纸浆船等细分市场船型,在全球客户中享有良好的口碑,与世界知名航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应用产业主要以钢结构为核心,主要从事国内外风力发电塔塔筒制造,成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位居国内前列,逐渐成为国内风力发电塔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产品远销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及非洲等地, 同时在新兴产业方面坚持自主研发,聚焦LNG罐箱制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Q

  《航运交易公报》:中船澄西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什么?将在哪些方面助推中国造船业进一步发展?

  A

  周建祥:过去的一年,澄西人发挥特有的澄西精神,创造了营业收入、工业产值、经营接单首次“三超60亿” 的新纪录——接单、产值和销售均超60亿元。

  面对新的开始,我们将继续巩固品牌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价值创造,同时,公司通过抢抓市场机遇、高效决策,调整生产资源,全面擘画了“百亿”澄西的奋斗蓝图。

  2024年是实现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百亿梦”的关键之年。2024年我们的计划“三超70亿”。每年以提高10亿的目标递进,力争在不久的将来达到造船80亿元、修船和应用产业各10亿元的规模,最终2027年实现澄西“百亿梦”。

  具体到造船方面,在现有七大类品牌船型基础上,聚焦高附加值船型和细分市场船型;修船方面,将继续深耕“双高船”修理、功能型改装、绿色节能减排型改装和能力升级型改装等。

  Q

  《航运交易公报》:中国已然成为造船大国,要发展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还需要往哪些方面继续努力?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哪些助力?

  A

  周建祥:中国造船目前已全面赶超韩国和日本,三大指标连续14年全球领跑,而且亮点不断,彰显了中国船舶工业在全球正以上升的势头不断发展。我国的产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占比明显提高;我们有一个比较大、完整、强势的产业链,这是非常独特的优势。

  我们已经是世界造船大国,但还不是造船强国。我们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已经占据全球第一,但是LNG运输船、超大型油轮、海工项目与韩国相比还有差距。因此要专注于技术及人才储备,持续推进造船建模工程,扩大在全球高附加值船型订单的市场份额。

  关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助力方面,船舶配套能力仍然是短板,与日韩相比尚存差距。还有大量船舶配套产品依赖进口,自主品牌较少,市场认可度低,售后服务网络不健全,而日韩完全是全流程配套。因此,增强船舶配套服务是我们上下游产业链努力的方向。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