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新框架研究笔记20230914
0人浏览 2023-09-15 07:53

  20230914新框架研究笔记

  最近遇到点事情,更新偷懒了,后面会换个形式和思路

  此前的观测指标失效,需要新的框架和思路。此前的框架是看汇率,过去一两个月,跟踪汇率(背后本质是中美利差,和两个预期GDP增速差)是最简单有效的策略,但在新一轮的政策监管下,HL已经失效了。很典型的,在近期汇率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并未相应出现指数行情。

  原因很简单,在CNH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升到5年新高,最新费前年化收益已经2.94%的情况下,继续做空汇率的难度是变大了。但同时我们看到以人民币计价的沪金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金价,出现了巨大的价差。市场就以这么一种奇妙而又合理的方式,进行了一种变相的做空。因此15万亿规模的离岸HL市场也已经失效了,不再成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观测指标。

  市场的框架:

  1.为什么2023年,投资这么难,为什么期待的政策迟迟难以落地?

  骨子里是中美利差的扩大,而美国之所以敢于持续加息,背后是制造业回流和供应链重建的巨大动能,因此归根结底是中美脱钩。只要美联储的加息过程没有结束,降息预期没有重启,投资必然是一场艰难的旅程。而在这些潜在的加息预期出清之前,也是不可能过度推出特别强力的政策的,好药要留着关键时刻用。在美元高利率的环境下,世界上任何不可测的风险事件都有可能发生,2024年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概率将持续扩大。

  2.长期的风险在哪里,困惑在哪里?

  中国长期GDP增速放缓的预期,是最大的变量。在经历改革开放后,持续20多年的5%以上高增长之后,2023年实际上是近年第一次实质性增速小于5%(剔除低基数效应),而更可怕的是这种增速可能是长期持续和存在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进程达到相当幅度和人口出生率的快速放缓。除非发生新技术突破强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技术突破利好,否则这种相对的低增速时代,可能是未来几年的常态。

  作为一个长期高增长国家,所有投资人都热衷于高增速的景气度投资和成长股投资,因此在这种新环境下,面临迷茫无措是很正常的反应。很简单的道理,在GDP增速6%的环境下,5倍于GDP增速=30%,这种增速就是典型的成长股,但在增速3%的环境下,5倍于GDP增速=15%,已经是这种环境下同样优秀的公司了,但一般大家并不会把15%增长的公司认同为成长股。

  同样在GDP6%增速环境下,4%的红利公司仅仅是平庸的机会,或者说是适合于少数特定风险偏好与收益率要求的投资者,但在GDP3%的世界,4%的红利型公司,是适合于大部分人的优质投资机会。

  因此对于大钱来说,从成长型投资框架向红利型投资框架的转变,是必然之路。而对于依旧热衷于成长型投资机会的投资者来说,未来几年能够持续继续实现30%增速的公司和细分行业,选择的难度与不确定性都是大幅加大的。因此,最近半年大家吐槽最多和最纠结的点,就是未来三年能够确定性高增长的方向是不多的,敢于长期持股的确定性也是不足的。

  另外一个点,随着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发展到达一定阶段,中国的发展从GDP也开始向GNP转变,也就是生产和销售可能向海外出现转移,但对股票投资者来说,GNP持续高于GDP增速,会带来新的高增长机会和收益率差异,也是财富分配转移的另一种重要形式,这个思路还要再继续研究思考,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向和思路。

  3.那么未来会怎样?如何进行未来投资布局?

  首先,我觉得2024年将迎来非常重要的投资机遇期(港股双击的中长期判断没有改变),很简单2023年发生过的一切,在2024年都会以反向的形式表现,归根结底,美联储还是掌握全球金融资产的最终定价权。而美联储的加息在24 Q1-Q2发生,基本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也应警惕潜在可能发生的其他黑天鹅),而早已完成降息的国内,将迎来中美利差逐步缩窄的美妙时刻。至于之前流出的外资,什么中国长期增速放缓,政策不可控这种屁话,听听就好,只要有赚钱效应,金融资本从来是毫无节操的(至少在短期,对于热钱),因此现在流出有多残酷,届时流入就有多美好。

  其次,能够看到长期增长动能的方向,还是有一批的,在预期进入稳定期后,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这些方向包括:

  1.以H为代表的自主线,打破卡脖子环节,长期必将胜利

  2.国产车为代表的,具有全球竞争力,进行全面进口替代和出口

  3.物美价廉具有下沉能力的消费,下沉到三四线乡镇,乃至出口,特别是东南亚

  4.数字经济替代地产经济,数据要素成为财政新动能

  5.机器人换人,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逐步实现量产化

  6.AI革命,颠覆式应用爆发,算力从训练走向推理,国产算力占据半壁江山

  7.苹果Vision Pro,能否逐步激活虚拟现实,带来消费电子新增量

  第三,中短期更加关注赚钱效应和市场共振,这也是近期新的框架构建的思路。

  1.赚钱效应

  持续的赚钱效应,是市场短期有机会的最重要象征,年初以来,数据要素,人工智能都是有长达40个交易日(两个月)的赚钱效应,这种环境下,普遍取得较好投资收益是正常的。而在市场吐槽最狠,亏钱效应最强的7-8月,基本没有连续4天以上的赚钱效应。

  变化发生在8.30日,从这一天开始【华为】板块已经连续出现了12个交易日的赚钱效应,行情主线从华为手机、发展到华为车、再到华为算力与智能应用等。9.14日赛力斯因为大订数据强势涨停,延续了这种赚钱效应,而9.20的华为全连接大会和9.25的产品发布会(公主回国两周年纪念日),代表后续华为方向仍然可以是重点跟踪方向。其中华为车(M9非常值得期待,想换车)和华为智能计算与应用,仍未完全挖掘,值得重视。

  其二的赚钱效应来自光刻机,自9.6日以来,已经实现了7天的赚钱效应,二期大量的20cm和连板,让这条线显得更加暴力。光刻机骨子里代表自主可控的突破卡脖子能力,具体实际情况不方便说,也没有必要说,理解为炒情绪而不是炒业绩就能理解。这条线难度相对是更大的,不过也是打破旧有机构陈腐思维,最好的一个训练场。

  资料来源:韭研公社

  2.市场冷与热

  最简单的两个指标,就是涨停情况与全市场涨跌比例。

  肉眼可见,在涨停板数量少于30,上涨个股接近1000数量时,大概率接近于市场冰点,13、14号两天属于近期冰点氛围,但因存在华为与光刻机这两个明显的赚钱效应,因此连板,高位个股也在增加,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状态。

  Whatever,9.15之后两三天看好市场普遍反弹,重点继续看好华为线。

  长期重点研究港股有alpha的公司,重视刚刚得到市场认可的标的。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