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振兴制造业:你愿意让孩子当工人吗?
0人浏览 2022-10-19 19:49

  要振兴制造业,首先要消除工人的焦虑,让他们愿意甚至乐意当工人。

  最近,振兴制造业是热点话题,各地也纷纷出政策力挺。

  比如,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上海印发《上海市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浙江发布《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

  大家讨论都很热烈,但是你要是去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问:“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当工人吗?”八成是否定的答案。

  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傻,知道当工人买不起房,退休待遇低,所以,很多年轻人宁愿去开滴滴,送外卖,自由一点,收入高一点,也不想去当工人。

  年轻人的选择有错吗?没错。

  01

  首先要消除工人的焦虑

  无论是减税退费,还是智能制造、数字化,又或者是增加贷款力度,那都是老板的事儿,虽然很重要,但是并不是直接和工人相关,最多是间接相关。

  工人很现实,哪里工资高,哪里综合福利好,就去哪里,他们也管不了“振兴制造业”这么宏大的主题。

  那么,有没有解决方案呢?有!德国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高质量发展,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可以卖出好价钱,就可以多交税,维持公共系统的运转,同时也给工人发比较体面的工资。

  那么,这个循环是怎么形成的?

  我的看法,主要靠“三轮驱动”。

  第一,教育和福利。

  第二,高度重视中小型企业,不制造金融和房地产的泡沫。

  第三,城市多中心均衡化发展。

  先说教育和福利。

  德国教育当然也有分流,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分流,不断有人进入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方向,也有人继续向上,去读普通中学、大学。

  毕业之后,大学生收入确实比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高一些,我问了一下在德国工作的朋友:

  一般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年薪在45000欧元到50000欧元,技术工人一般在32000欧元-35000欧元。

  差距并不大,因为付出的教育成本也不一样,每个人的天分也不一样。

  而且德国的教育系统是相对开放的,如果你进了职业学校,想去读大学,整个体系都默认这是正常变动,只要符合条件,一路绿灯。

  最重要的是孩子确实在职业学校能学到真本事,工厂很欢迎。孩子当工人也可以在教授、公务员面前昂首挺胸,因为社会氛围就是这样,大家只是分工的不同,大家都是平等的。

  我的一位朋友在德国某大学当教授,他说大家对保洁员的态度、语气和对其他学者一样,没有人敢表现出高人一等的神态和语气。

  福利方面,因为补贴很多,所以如果爸爸当工人,妈妈生娃养娃就好了,生得越多,补贴越多,工厂也不能随便解雇工人。

  不需要买学区房,大城市也一样,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孩子都是读公立学校,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都差不多,没有所谓重点学校、重点班。

  租房子住也可以和有房一族一样在附近的公立学校上学。

  德国工人在这种情况下没什么可焦虑的,所以大家当工人也很心安。

  要振兴制造业,首先要消除工人的焦虑,让他们愿意甚至乐意当工人。

  一个好的制度,不是只让聪明人有钱赚很快活,而是让那些善良的普通人也能安心生活。

  02

  中小企业是中坚力量

  德国工人收入高,政府有钱。钱从哪里来?企业交的税多,这钱肯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大企业不用说了,占德国企业数量99%的中小型企业贡献了约54%的经济增加值,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它们是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在2764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企业就占了47%。这些企业更看重的是世界份额,销售额则是其次。

  按照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提出的“隐形冠军”说法,世界上存在着2500多个中小型企业作为经济界的“隐形冠军”,它们营收总额相对较低,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却长期处于行业的世界第一。

  ▲德国大众在德国属于重量级企业。

  在这些隐形冠军里,高达1300多家企业是德国企业。

  德国企业的家族式运行理念侧重于整个家族经济收入的细水长流,其核心在于稳步经营、可持续经营。

  德国绝大多数企业对上市融资或者做大规模没有兴趣,大家只想控制风险,赚点稳当的钱。

  德国企业在雇佣方面也采用终生雇佣制度,同时遵循高标准、高薪资的员工管理模式。

  德国这些隐形冠军企业,通常会把较多金投入在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之上,从而实现公司产品的创新发展。

  这样一种稳扎稳打的格局自然使得德国制造有机会走向高质量制造,既然是高质量制造,自然就可以卖出高一些的价格,相应的,利润也就高了。

  这就回答了“钱从哪里来,税从哪里来”的问题。

  德国人对金融泡沫和房地产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既没有兴趣去炒房,更没有兴趣去吹大金融泡沫。

  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1970-2019年间,德国非金融私营部门贷款余额平均增速为5.43%,低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同期,德国非金融私营部门贷款余额增速的波动率为4.19%,也明显低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而信贷供给的平稳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投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而且德国企业也不愿意去找银行贷款: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基本都奉行谨慎的财务政策,主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外源融资比例较低。由此,德国企业部门杠杆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BIS数据显示,德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平均水平为54.3%,长期低于60%,远低于多数发达经济体水平。企业普遍担心大量向银行部门融资,会丧失部分控制权。

  德国人不炒房是因为首付比例高,杠杆不够高,而且严苛的税收制度使得德国人无法炒房:在保有和使用环节税负较轻,但在交易环节税负较重,还会征收遗产税与赠予税,谁炒房谁傻。

  不玩金融,不玩房地产,就只能去老老实实做制造业,做出高质量产品,卖出好价钱。

  有了钱,就可以发比较高的工资,就可以交比较高的税,就很容易摆平很多事儿。

  03

  均衡发展,制造业压力小

  还有一个均衡发展的问题。

  如果极少数城市过度集中优势资源,一定会推高房价,增加交通拥堵程度,同时拉高制造业成本,让制造业老板痛不欲生,最终卖掉厂房、设备参与到炒房大潮中,是不是熟悉的味道?

  德国走过弯路,后来吸取了教训。

  德国联邦宪法第106条规定,德国应追求区域的平衡发展和共同繁荣。因此在城镇建设的政策上,有两项最高宗旨:一是在全境内形成平等的生活环境,减少各地区的差异;二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使后代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德国的首都柏林只有300多万人口,汉堡、慕尼黑、科隆都不过100多万人口。

  ▲德国慕尼黑

  打个比方,这四个城市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东莞的人口多。

  德国的城市分布坚持“去中心化”的城镇化模式,因而形成了“多中心”格局,有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法兰克福区等11个大都市圈,这11个大都市圈分布在德国各地,聚集着德国70%的人口,并解决了国内超过70%的就业。

  德国国土面积相当于云南省,德国国土面积约有357582平方公里,云南省面积约有394100平方公里。

  就是在这么小的国土面积上有11个都市圈,而且城市的产业侧重点也不同。

  柏林是文化、工业中心。

  慕尼黑是啤酒城,宝马、西门子、英飞凌、安联、慕尼黑再保险等众多著名公司总部均设于此。

  汉堡是重要港口、贸易中心。

  科隆是媒体业中心、香水之都和化工中心,著名的科隆大教堂享誉世界。同时,这里也是汉莎航空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斯图加特是汽车城,精密仪器、机械、汽车工业等极为发达。

  杜塞尔多夫拥有众多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

  汉诺威的工业制造业、旅游服务业、展会行业等都很发达。

  正因为产业不同,需要的人才不同,产业链和生态都不同,所以资源的压力,成本的压力没那么大,大家各玩各的。

  再加之德国教育的普惠性,德国民营中小企业得到了稳定发展的环境,安心做事不炒房不玩金融,也对上市兴趣不大,所以德国人很“佛系”,“佛系”才能出精品。

  多中心均衡发展的模式使得德国制造业能长期获得一个相对舒适的成本压力区,这个成本包括原料成本和人力成本,老板不至于为了挽留资深员工而头疼,因为孩子在哪里读书都差不多,租房子也能享受好的教育,只要好好干活,我就雇佣你一辈子。

  德国制造业为什么牛?

  因为尊重工人、技术人员的权益和终极追求,工人和技术人员很安心,做出精品就有指望了。

  这当然不止是企业的事,而是一个系统的事儿,需要教育与福利制度、推动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制度、城市多中心均衡发展的制度等等全都运转起来,不断迭代优化,最终才能使得“高质量发展”这个飞轮快速均匀地转起来。

  制造业起来了,待遇上来了,孩子们自然愿意去当工人,这是经济规律和人性使然。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