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奈雪的茶通过上市聆讯,“流血上市”系谣传,新茶饮内卷愈演愈烈
0人浏览 2021-06-08 16:27

6月6日晚,奈雪的茶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上市进程正式进入冲刺阶段。

在奈雪的茶所披露的聆讯后的资料显示,奈雪的茶2020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217万元。

奈雪的茶在连续亏损之后,终于在去年扭亏为盈,也将此前“流血上市”的言论一举击碎。

但真正想要引领新茶饮赛道的队伍,当一只“领头羊”,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奈雪的茶虽然在资本的大道上跑的风生水起,但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奈雪的茶未来的路依然是充满挑战。

高成本一直是架在奈雪的茶脖子上的一把大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自杀”现象。

为实现差异化,高端定位使得奈雪的茶必须在产品、服务两大方面都让消费者体会到不同于其他的体验。

比如,鲜果要用最新的;茶叶要用高品质的;店内灯光都由爱马仕公司设计,为了让女孩们自拍时也不用打灯调光。

平均每家店员工总人数达到21人;就连店面都越开越大,有的店面甚至能达到400平米。

而在这背后,奈雪的茶则需要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从2018年开始加速扩张之后,成本方面的压力又更上一层楼。

据奈雪招股书数据,2018年-2020年原料成本占比逐年增高,员工成本也已连续三年超过30%。

成本连年上涨的背面,却是业绩的逐年走低。在店内日均订单量开始下滑的同时,奈雪的茶总营收的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率仅为22%,而2019年这一数字则为130%。

如此看来,去年6217万元的净利润也难掩奈雪增长放缓的尴尬。

不仅如此,奈雪的茶一直引以为傲的产品方面最近也出现了问题,而且是最为棘手的“食品安全”问题。

最近,有消费者投诉称奈雪的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其购买的奈雪的茶新品“霸气玉油柑”在瓶盖处“析出了黑色不明物质”。

类似的问题已出现多次,早在2020年5月便有媒体报道,南昌以消费者在奈雪的茶购买的欧包在购买后仅6个小时的时间里,便出现了发霉变质的现象。

此外,据财经网科技报道,截止2021年5月13日,奈雪的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高达300多条,投诉内容除了门店服务之外,还包括了诸如吃出头发、购买的面包发霉等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定位高端,且在产品和服务上都投入大量成本的奈雪而言,可以说是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奈雪的茶,就是为了买奈雪高端定位下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现在反倒在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上出了问题,消费者自然会选择用脚投票,去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不过,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处,实则是管理上的弊病。

这并非是奈雪的茶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新茶饮行业的一个通病。快速扩张之下,食品安全的监管难度会越来越大。

尽管奈雪的茶一直采用直营的方式进行扩张,但这并没有减少高速扩张下衍生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不用其他说门槛更低的加盟店。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监管的人不上心,开店的人不在意。最后就只能让对食品安全最上心、最在意的消费者帮忙监管了。

如今,中国新茶饮发展已经逐渐开始走向内卷化。盈利绕不开高速扩张,产品创新也摆脱不了同质化的阴霾,抄袭似乎已经成为了新茶饮行业一种被默认的美德。

在这样一个无效但不可逆转的竞争环境之下,无论是“只做规模”还是“只做品质”都只会把路子越走越窄,最终被行业抛弃。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奈雪的茶的创始人之一彭心曾流露出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野心。

然而,在今天的行业环境之下,先不说走出国门,奈雪的茶距离在国内把根扎深,在新茶饮行业站稳一席之地甚至都还有一段距离。

这次上市,或许会为奈雪的茶迎来一个新的契机。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