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浏览 | 2024-11-13 15:04 |
近日,由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上海院”)与法国JFA建筑事务所、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和地茂景观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作设计的天利·上高地项目(罗阳路869号新建工程)竣工交付并投入使用。
传承城市记忆 赋能城市更新
“天利·上高地”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北临淀浦河及公共绿地,南至罗阳路,西临梅陇西路及公共绿地,东邻上海市闵行区罗阳河畔幼儿园。旧址原为天利混凝土厂,建于1994年,拥有20年厂史,曾为上海的城市发展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天利原有混凝土产业已不再符合现阶段区域发展的要求,周围商户、居民备受困扰,混凝土厂面临工业用地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基地的特殊性使得项目希望在重获新生、焕发活力的同时,也能够保留和承载部分城市记忆。
项目邀请了三位国际知名设计师——雅克·费尔叶(法国)、安藤忠雄(日本)、德怀特·劳(美国)操刀方案设计,分别负责园区整体、艺术空间和景观设计。上海院项目团队很荣幸能作为设计单位,联合一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师,共同探索区域整体更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可能性。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0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5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1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3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园区,由一栋高层办公楼与九栋多层办公楼、多层商业楼、以及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组成。
“天利·上高地”项目设计的核心概念是空中花园,旨在打造一个融合科技、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为一体的空中花园式商业办公园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消费的好去处。
方案总平面图 JFA
一、绿色花园办公
景观设计强调南北向休闲活动街区以及东西向人文办公街区,两者互相渗透并向外延展。结合滨河绿带与园区内景观,链接城市与自然,打造花园式办公空间;合理布置主要功能场地,看似“无序”但实则有序的铺装肌理以及不规则种植区域限定流线和划分空间,不同铺装细节的碰撞为空间本身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创造出开敞、简洁且充满活力的办公环境。
概念分析图 JFA
九栋多层独栋办公将园区设定为绿色基调,花园延续至淀浦河河岸公共绿地,与之融为一体。
每栋独栋办公楼均采用独立的方形平面图,在面向花园和河流的方向采用通透的玻璃材质。独栋办公楼一层将体量缩进成为架空区域,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同时提供可以避雨的空间,而顶层则将设置为私密性更高的花园。
概念分析图 JFA
办公与商业建筑围合出一片开敞内院,包含广场、雨水花园和绿地的“城市客厅”,让精彩的人、事、物在这里聚集,形成有温度、有生命力的园区核心,景观延续建筑肌理和材质,以混凝土为主要元素的铺地和小品贯穿整个设计,创造出整体性极强且尺度适宜的景观环境。
作为本案的重点,景观植物的打造更是经过精心设计,三角枫、香樟、白玉兰、樱花等骨干乔木,配以原生态观赏草以及随季节变化而具有不同颜色的草花,随着空间节奏起伏贯穿建筑,并体现不同的植物形态变化,实现春夏观叶,秋季赏色,冬季悦絮,风吹草动,回归自然,景观与建筑不再被割裂而是能因此相辅相成,融合共生。
二、垂直空中花园办公
地块西侧毗邻城市交通网,设置一栋50米高的高层办公楼,拥有无遮挡的视野和舒适的日照,同时在城市交通路上看来颇具标志性。高层办公楼的东立面和西立面将会有开放的垂直花园,容纳大量垂直绿色景观,成为本项目的一大特色。
垂直花园楼层之间设计钢结构室外楼梯,东西各层造型均不相同。施工图团队为了实现方案要求的效果,跨度极大的室外楼梯几乎没有梯柱,对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塔楼结构设计特点
高层办公楼(B1#塔楼)大屋面结构标高49.25m,共11层,标准层层高4.4m,首层5.4m,平面布置整体呈现纺锤状,中部存在上下不对齐的凹口,设置景观露天钢楼梯,为本单体主要景观面。
为满足结构设计安全可靠,同时减少工程造价的要求,结构专业紧密配合,对B1#塔楼结构体系多轮选型,从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型钢柱-钢梁-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等多种备选方案中,综合考虑结构自重、工程造价、施工便利性、建筑功能、装配式可行性等多种要素,最后选择了施工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的钢框架结构体系。结构钢梁主梁采用700高H型钢,次梁根据挠度采用400-500高H型钢,钢柱采用400/600/800x600等箱型截面,楼板采用120厚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
B1#塔楼结构模型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左:钢框架方案;中: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方案;右:型钢柱-钢梁-混凝土核心筒方案
本工程B1#塔楼结构存在位移比超过1.2形成的扭转不规则、二层局部转换形成的局部不规则,针对B1#高层塔楼中部楼板收进可能形成的楼板局部不连续,经过与业主、方案多轮协商优化,按上海超限审查要点要求,调整中部景观凹口的平面布置,避免出现连续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典型宽度50%的情况,避免塔楼结构抗震超限。减少了项目设计周期、提升了结构经济性。
B1#塔楼典型平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三、有温度的社区商业配套
沿着罗阳路,城镇居民可以直接进入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社区文化设施。相邻的多层商业楼巩固了城市生活的气息,并为东北侧那些独栋办公楼带来更私密的氛围。河岸景观将延伸到项目中,景观的价值也将会在项目中突出强调。
四、立面效果
施工图深化过程中,为了达到效果最优和经济性最佳,建筑专业与幕墙顾问、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多方配合,组织多次专项设计讨论,最终确定除了C1#楼(社区文化设施)采用幕墙体系,其余单体外立面均采用窗墙体系,大的落地玻璃外窗之间的非透明墙体采用轻质隔墙,做到了窗墙体系幕墙效果,达到了建筑外立面效果和经济性最优化。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单体外立面均采用窗墙体系,达到了幕墙外立面效果。窗间的轻质隔墙做法,同时满足建筑外墙的防火要求和保温要求。
五、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
C1#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承载着安藤忠雄大师的精神与灵感,也在城市更新的层面,以文化资源赋能产业升级,为城市带来全新的风貌;也必将成为塑造文化品牌、带动区域发展、助力中部崛起的新一现象级文化地标。C1#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作为城市更新项目“天利·上高地”的核心文化建筑,为本项目的点睛之笔,是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产城深度融合、文化内核塑造的重要区域性节点,并为闵行区及上海市打开一个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交流窗口。
混凝土诗人与诗的混凝土
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建筑家安藤忠雄在C1#建筑中运用了光的灵动,赋予了混凝土诗的生命。安藤忠雄先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建筑实践中,不断打破常规,挑战全新的建筑几何美学,将清水混凝土建筑做到了极致。
C1#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建筑面积约为1283㎡,安藤忠雄先生在“一个具有都市感染力和自然氛围的有趣环境”中构思了一个小体量却不失象征性的建筑。
C1#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我想这其中并不只是被中国听到的声音,并不只是被亚洲听到的声音,而是面向世界的声音,我想要实现的是一个让人们能够互相沟通、互相交融的场所。”
安藤忠雄
为了保证地面层的步行空间,必要的建筑体量与功能模块被配置在二、三层及地下层。远远看去,C1#建筑仿佛一个“浮空的玻璃盒子”,以开放性的姿态与视野最大限度地融入周边环境、展现都市活力。这是本建筑的创作灵感、设计亮点。
C1#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精细化配合
C1#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采用幕墙外立面和清水混凝土核心筒。清水混凝土核心筒属于一次性浇筑,方案希望清水混凝土完成面、门套饰面、设备按钮等要在同一平面,达到平整效果,所以施工图过程中,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水、暖、电各专业、室内设计、施工各方组织多轮的精细化配合,进行多方设计预留配合确认。配合精细到墙上的每一个按钮的留洞大小、深度和高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结构创新做法
C1#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共3层,建筑整体呈现下小上大的倒金字塔悬挂造型,预制率要求大于40%。结构创新采用钢桁架+悬挑钢梁+混凝土核心筒混合体系,中部为清水混凝土核心筒,墙200-400厚,核心筒角部设置钢骨柱。外框为钢桁架+悬挑钢梁,钢梁悬挑长度约5-9m。
为确保悬挑钢受力可靠性,核心筒连接部位设置钢骨柱,悬挑钢梁沿核心筒贯通设置。外框桁架腹杆根据方案要求采用200圆钢管,为确保腹杆在偶然作用下失效后结构的安全性,要求悬挑钢梁在摘除部分腹杆后依旧能保持竖向承载力。各层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核心筒采用清水混凝土。
C1#楼结构模型
C1#楼立面外框桁架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C1#楼二层平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C1结构主体施工
C1#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将依托以安藤忠雄先生为核心的大师群体,在未来致力于引进高质量、重量级的艺术展览与文化内容,覆盖“建筑文化”“生活美学”“艺术设计”“传统演绎”等各个领域,以国际顶级文化艺术资源形成文化影响力、提升区域软实力。同时,未来将在本社区文化设施中发起的“新锐建筑师展览计划”“青年建筑师交流计划”“数字艺术展览计划”“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计划”等等富有引领性和创新性的公益计划,与优质的文化内容,将共同成为区域文化带动产业的重要抓手,以科创赋能产业生态、吸引高端人才,以文化的引领导向城市的繁荣。
六、室内与自然的交流
室内精装修的范围为园区内的高层办公塔楼(B1#楼)。室内设计采用自然的形态,在整体的造型设计上体现出整齐的几何形式,与建筑的体块形式相呼应,并与室内空间相互渗透。通过光的引入结合建筑的“混凝土元素”纹理,自内而外的延伸相互交融、浑然一体,让光落在空间内的每个角落,让一切都在自然的光线下优美的展现出来。
挑空的大堂与大面积的落地窗相得益彰,既能有效地引入大量自然光,又能提供外部景观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减少了对人工照明的依赖。自然光的引入不仅可以提升室内的光线质量,还能让室内空间显得更加开阔。不仅增强了空间感,还提升了建筑的气势和视觉效果。混凝土背景墙充分保留其原始的质感,让墙面自然呈现出混凝土特有的灰色调或斑驳感,这种不加修饰的美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原始美感。
阶梯式设计本身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打破传统平面空间的单调感,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加生动和层次丰富。不仅提供了层次丰富且灵活的座位与活动区域,还能促进人们的交流与互动。将书柜与阶梯相结合,使书柜成为互动平台的一部分。阶梯上的植物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还能增加空间的自然感。在增强空间亲和力的前提下,让人在互动和休闲的过程中更加放松和愉悦。混凝土台阶与木台阶的结合,被视为混凝土与自然元素的完美融合——不仅融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特性,还在视觉和体验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对比与和谐。
结语
项目团队凭借在城市更新与高品质落地合作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从方案前期到项目落成,全程跟踪配合,在各个阶段为合作设计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创新与支持把控,确保方案设计的创意在技术上得以完美实现。本项目探索了以办公、商业、文化、生态等多元要素,实现旧工业区再生的创新实践,尊重历史文脉,并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生活空间和文化体验,打造具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城市更新新典范。
天利·上高地项目(罗阳路869号新建工程)
建设单位:上海天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总体规划、建筑方案:法国JFA建筑事务所
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建筑方案: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景观方案:地茂景观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上海熙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总监:程隽
项目经理:程隽、姚璐
设计总负责人:赵永华、姚璐
建筑设计: 陈艺文、李倩、董一龙、徐文、王小凡、刘双雁、张舒雅
结构设计:刘桂然、钱耀华、罗闻捷、屠静怡、芮静文
机电经理:干红、刘琉
给排水设计:刘琉、郭敬、丁莹
暖通设计:张洮、周富玉、丁娜、张浩杰
电气设计:高晓明、彭俊凡、宋世豪、李正
室内设计:章翊、金嘉毅、黄巧惠
景观设计:沈磊、王幸、张晓辉、李雨航、孟如意
节能绿建:李春、王悦欣、戴向韵
商务团队:王惜琼、郑彦、吴浩
建筑摄影:三千影像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