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厦漳泉都市圈”怎么建 省政府发布规划
0人浏览 2024-07-05 20:16



问道者 杜一用


2022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首次提出将“厦漳泉都市圈”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之一。最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由省政府正式发布。透过规划,或许可以看到“厦漳泉都市圈”未来的样子。



“厦漳泉都市圈”实际上并没有包含闽南三市的全部辖区,漳州的华安县和泉州的永春县、德化县并不在规划范围之内。整个都市圈陆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16%;常住人口1800多万,占全省约44%。


“厦漳泉都市圈”面积不大,却是整个福建省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整个都市圈2023年经济总量2.5万亿,对全省GDP的贡献度将近46%。这个经济体量相当于三年前的重庆和广州,甚至比2023年的西部第一大城市成都和“最强地级市”苏州还要略胜一筹。人均GDP 13.6万元,则超过了成都。



一个堪比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意味着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统一市场,这是厦漳泉乃至福建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这也恰恰是领导部门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建设的主要动力。


事实上,闽南三市的互补性本身就非常强。厦门有特区政策优势、漳州有资源优势,泉州则有民营经济优势。三方优势互补,从大的方面讲,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撑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城市。



闽南三市的产业互补性也很强。厦门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漳州现代农业发达,临港重化产业发展后劲很足;泉州民营经济、台港澳侨资源优势明显,是“世界遗产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


与规划中的国内其他都市圈相比,厦漳泉三地还同属闽南文化、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具有强烈自我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一体化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在《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前,厦漳泉同城化实际上已经推进了十多年。然而,在公众的认知中,厦漳泉同城化取得的成效“感觉并不明显”。就像《规划》里说的,都市圈内部行政壁垒依然存在,中心城市间发展的同频共振效应还不明显,厦门发展空间较为受限,漳州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泉州发展集聚度仍然不高。



究其根本,一些意识里的东西根深蒂固短期很难改变。比如厦门,虽是改革开放前沿,四十多年后的“小岛意识”依然浓烈,本岛始终是厦门整体规划的轴心。一座岛内外一体化都加快不了的城市,要领导厦漳泉同城化,不太可能言行一致。


而泉州是“民营经济第一城”,经济体量一直遥遥领先于厦门,向来自视甚高。在泉州的意识里,是因为厦门挖了墙角,才导致优秀民企总部的大量外迁。他们或许压根就没正视过厦泉两地软硬环境在吸引人才上的差距,也从没承认过厦门是老大哥,一直深挖洞、广积粮,力图阻止企业外迁。但事实上到了今天,即便是厦门也不再是泉州优秀企业的最终目的地,一些泉州民企开始把运营中心或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上海、西安等经济或人才高地。



这种从不服输的心态,想让泉州打心眼里服从于以厦门为首的一体化大局,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实际上,在过去的厦漳泉一体化进程中,只有漳州认识到与特区存在的互补性,主动向厦门靠拢。今天去看,漳州的这种主动作为无疑是明智的。最近几年,漳州开始表现出后发制人的势头,经济增速经常位居全省第二,经济总量与厦门的差距越来越小。而泉州作为全省经济强市的领先地位却被福州反超了。


厦漳泉同城化的经验表明,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很重要。因此《规划》明确,要在省委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依托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工作机制,完善厦漳泉三市定期协商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都市圈内统一管理、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



按照《规划》,厦漳泉要构建“一带两轴三核多片”空间格局。“一带”即沿海城镇发展带,“两轴”即厦门-漳州北部山海协同发展轴和厦门-泉州北部山海协同发展轴,“三核”即厦漳泉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多片”指交界地带融合一体化的先导型工程和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


《规划》提出,在充分发挥“魅力厦门”、“潜力漳州”和“活力泉州”优势的情况下,到2030年,要使“轨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时通勤圈”更加成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要超过30%,解决市场分割、跨界污染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区域冲突。到2035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的样板。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