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锻造“数字长城” 上海商用密码产业聚势远航丨产业新观察·新质生产力
0人浏览 2024-06-19 17:32

  以下文章来源于证券时报 ,作者陈雨康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最东端的上海松江泗泾,国内领先的商用密码产业集群正崭露头角。2023年3月,面积达6.8万平方米的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一期工程交付使用,此后,格尔软件、浪潮集团、智巡检测等商用密码、网络安全领域的明星企业纷纷入驻,企业数量超过30家。

  一年后的今天,基地的入驻企业已扩展到50余家,涵盖密码软件、密码芯片、密码整机等上下游企业。即将到来的7月1日是修订后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施行一周年,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实探该基地了解到,商用密码产业仍是一片新蓝海,通过不懈构建要素资源平台、持续优化产业生态,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已形成产业集群并展现先发优势。全力锻造“数字长城”,上海商用密码产业大有可为。

  创新发展动力“井喷”

  “近年来,监管层大力打击电信诈骗、数据泄露等违法事件,但光靠打击是不够的,必须从源头上对信息、数据进行保护。同时,社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也需要密码保护。商用密码产业乘势而起。”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总经理胡永表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此大背景下,2016—2017年,基于国家关于商用密码应用创新的有关精神,上海决定在商用密码产业上有所作为。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从0到1”建设起来。

  “上海在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占据先机,而传统密码行业转型又亟待同新技术、新业态融合,上海无疑是商用密码产业转型升级的沃土。”胡永表进一步表示,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扎根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可达到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一期工程落成的同期,相关政策也进一步“松绑”,让商用密码产业的创新发展动力“井喷”。

  2023年4月《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修订通过,于7月1日施行。修订后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对行政审批等流程进行了简化优化,被外界解读为监管后移、重点把控、管理放权,市场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智巡密码(上海)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巡检测)总经理郭筝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的推陈出新,体现出鼓励创新、监管后移等导向,最明显的变化是创新类的密码产品和密码系统数量逐年增多。“现在的行业监管主要是通过对密码产品检测来进行事后监管,这其实是降低了进入产业的门槛,而产业的发展质量也同时提升。”

  托起一流产业生态

  走进格尔软件的“密码工场”,一张信息量庞大而结构清晰的产业生态示意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从上中下游到外围的服务支撑机构,格尔软件的合作伙伴遍布各个细分赛道,数量达百余家。

  格尔软件董办主任祝峰对记者表示,20年前商用密码产业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结束了。现在,商用密码企业提供的产品是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需要生态合作,生态合作又离不开资源要素平台、行业协会等支撑。“因此大家集聚到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上中下游共同构建起一个四梁八柱的‘安全屋’。”

  产业集群的培育,最关键的一步是招引企业;而企业的招引,离不开产业要素资源平台的开发和建设。作为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的核心功能平台,国家级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入驻,发挥了筑巢引凤的关键作用。

  “按照国家规定,密码产品需要经过指定机构的检测认证才能走向市场,政策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商用密码产品检测。”胡永表表示,在这一背景下,基地在上海市密码管理局的指导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团队等资源,花费一年半左右时间,培育成立了智巡检测,承担起国家商用密码检测(上海)中心的培育建设任务。

  “有了检测认证这一平台,商用密码企业便自发地集中过来;反过来,基地也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服务支撑,产业集群内部的良性循环自此基本形成。”胡永表表示。

  郭筝对记者表示,智巡检测在2020年至2023年累计完成全国范围内三千余个产品和系统的测评,在全国第三方商用密码检测市场中约占十分之一的份额。

  基地壮大的同时,要素资源平台的建设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胡永表表示,基地已建成检测认证平台、密码服务平台、密码实训平台,并发起成立行业协会来推动行业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基地将继续完善融创孵化、密码实训、协同创新、检测评估、合作交流、高端智库、密码服务、攻防演练等八大功能平台。其中,融创孵化方面,计划建设不小于5000平方米的孵化平台,结合G60科创走廊政策体系及商用密码产业专项政策,做大产业集群。

  “随着基地建设的提速,上海商用密码产业已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的规划是到2026年,基地内商用密码产业和关联协同产业规模计划达50亿元以上,其中商用密码产业规模超过15亿元,年增长率计划超30%,并培育5家行业领军企业。”胡永表说,“我们有信心把基地建设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国家商用密码应用与创新发展基地,力争成为全国商用密码应用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

  勇闯新蓝海

  商用密码作为数字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有望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商用密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07亿元增至2022年的692亿元,预计至2027年可达23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7%。

  不过,同大多数新兴行业一样,商用密码产业正经历波动和调整。在调研中,多家商用密码企业表示,目前商用密码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但行业利润率仍然微薄,内卷现象较为严重。但大家坚信,商用密码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可期。

  “近年来,随着密码创新需求的开发,如工控、医疗、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创新型密码产品对传统产品的替代,也让他们这样的企业迎来了业绩的爆发式增长。”观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铮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国外,软件安全服务占密码产业的市场的95%,硬件产品只占5%,而国内恰好相反,硬件占95%,软件服务只占5%。当前,国内密码行业正面临从硬件模式向软件及服务的创新模式转变的趋势,“我们主要提供创新型密码产品加服务的SaaS(软件运营服务)模式,可以帮助下游客户节约硬件成本投入”。

  郭筝表示,商用密码产业最核心的部分是基础软硬件和产品。在通用硬件和芯片等方面,国内的技术稍逊于海外,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密码产品的下游应用上,海外在金融等传统应用领域起步较早;但在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国内外处于同步进行,且国内的应用环境相对更开放一些,有望积累先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与此同时,全产业也积极“开源”,即通过率先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出符合行业大势所趋、具备可观市场潜力的新产品,使其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30年或是量子技术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元年,量子计算将给网络安全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若量子计算被用于网络攻击、数据窃取,传统的数据加密手段会遭受“降维打击”。在此背景下,商用密码产业需得未雨绸缪,主动拥抱新一轮技术升级,抗量子密码应运而生。

  抗量子密码是能抵抗量子计算对公钥密码算法攻击的新一代密码算法,并设计在经典和量子环境下均具有安全性的密码系统。

  “抗量子密码的原理很复杂,它利用了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即使用量子计算机也难以解决。这就像是一个迷宫,即使你有再强大的能力,也难以找到出口。所以,抗量子密码就像未来信息安全的一把坚固的锁。”祝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祝峰进一步说,“格尔软件已发布我国首个基于抗量子密码的全量子一体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公司还参与了抗量子密码国家标准的制定,并联合复旦大学立项了行业标准,在党政和金融领域正在推进抗量子密码的应用试点。我们有信心, 联合各方力量,将上海打造成抗量子密码的‘示范区’和‘先行地’。”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