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国产减肥药,也去IPO了
0人浏览 2024-06-11 20:36

减肥生意,撑起一个IPO。

作者 | 信翰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减肥生意,撑起一个IPO 减肥,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如今在资本市场上同样炙手可热。 GLP-1类药物,作为减肥领域的新兴明星,不仅赢得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积极的市场预期。 泰德医药,凭借其在这一前沿领域的深耕,似乎站在了市场的风口上,准备乘着这股热潮,在港股市场掀起波澜。 泰德医药赴港IPO的消息,为减肥药市场增添了新的热度,同时也将其置于聚光灯下,接受市场对其商业策略和成长潜力的细致审视。 

减肥药生意的热潮 减肥药,作为减肥生意中最为活跃的一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热潮。 GLP-1类药物的问世,因其在减肥和糖尿病治疗方面的潜力,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该药物通过模拟肠道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有效降低食欲并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帮助患者实现健康减重。临床研究显示,这些药物能够显著减少食物摄入量,并在长期内维持体重减轻。 GLP-1类药物的成功,如诺和诺德公司的司美格鲁肽,在2017年获得FDA批准用于降糖治疗,并于2021年将其适应症进一步扩展至成年人体重管理,即减肥领域。 这一批准,标志着GLP-1类药物在减肥领域的正式应用。 名人效应的加持,如埃隆·马斯克的公开推荐,更是让这类减肥针剂迅速走红,成为减肥领域的热门选择。 减肥药生意的热潮,不仅在消费市场上掀起了波澜,也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一场追逐。 泰德医药,作为这场追逐中的一员,从一家被上市药企以低价抛售的子公司,到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CRDMO,其发展历程充满了转折和戏剧性。 泰德医药的前身中肽生化,曾是国内多肽CRDMO领域的先行者。2015年被信邦制药以高达20亿元的价格收购。然而,由于业绩不佳,一度被其母公司以7.5亿元低价“甩卖”。 这一举动,在当时看似是对中肽生化的放弃,却为泰德医药的控股股东徐琪、李湘莉女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捡漏”机会。 短短几年时间,泰德医药不仅整合了中肽生化的资源和技术,更在GLP-1类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CRDMO,年营收达到3.4亿。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实现了从“甩卖”到“捡漏”再到行业领先的华丽转身。 如今,随着其赴港IPO的消息,泰德医药正准备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新的波澜,同时也将接受市场对其商业策略和成长潜力的细致审视。 然而,当这门生意遇上资本市场,其非理性繁荣的现象,便逐渐显露无疑。 

利润创新低,面临盈利困境 揭开其财务报表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2023年利润探底的尴尬局面。 4890.5万元的年内利润,不仅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低记录,更在行业整体向上的大潮中,显得格外突兀。这一利润的显著下降,是对泰德医药盈利模式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市场信心的一次重大打击。 在行业整体增长的背景下,泰德医药的这一表现尤为令人关注。 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从毛利率和净利率的连续三年下降中可见一斑。2023年,公司的净利率降至14.5%,这一数字的下降,不仅揭示了成本控制的不足,更反映出收入增长的乏力。 在同行业公司中,泰德医药的盈利指标已跌至末游水平,这一现象,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其业绩的担忧。 更令人关注的是,泰德医药的业绩与行业的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多肽CRDMO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泰德医药却出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降,这种背离行业趋势的表现,无疑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未来发展构成了挑战。 然而,泰德医药的估值问题,更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个谜团。 2021年,公司的估值一度达到28.13亿元,然而,面对2023年利润的大幅下滑,这一估值显得与公司的实际业绩严重不匹配。 市场的质疑声四起,泰德医药的估值是否过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 历史交易的波动,为泰德医药的估值问题增添了复杂性。中肽生化的收购与回购,以及随后估值的飙升,这一系列的交易行为,无疑加大了市场对泰德医药估值合理性的质疑。 从20亿元的收购价到7.5亿元的回购价,再到28.13亿元的估值,这一过程中的估值波动,不仅令人困惑,更引起了投资者的警觉。 在利润创新低和估值成谜的双重压力下,公司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盈利能力,并重建市场信心。 同时,公司还需要向市场提供更加透明和合理的估值依据,以消除市场的疑虑,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泰德医药的IPO不仅是对其自身业务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整个减肥药市场的一次检验。在这场资本市场的盛宴中,泰德医药能否成为市场的试金石,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这不仅是泰德医药面临的挑战,也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问题。 

减肥药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减肥药市场,一个充满争议与期望的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非理性的繁荣。 这股热潮背后,不仅折射出社会对瘦身的渴望,也反映了消费者心理、社会审美以及市场需求的复杂互动。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快速见效的解决方案,减肥药以其承诺的便捷性,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加之媒体和广告的推波助澜,“瘦身即是美”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放大了对减肥药的追求。 社会审美标准的单一化,也在无形中加剧了这一趋势。 瘦身被广泛视为健康、成功乃至自律的标志,这种审美观念的普及化,促使人们不惜采取极端措施来达到理想的体型,减肥药因此成为了许多追求者的选择。 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减肥药的研发和销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愿意为减肥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这一需求的激增,不仅促进了减肥药的研发,也导致了市场上减肥产品的多样化。 但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问题。 例如,一些减肥药品在未经过充分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便被推向市场,引发了关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广泛担忧。 曾有报道指出,某些减肥药因含有未公开或被禁止的成分,导致了消费者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案例。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对整个行业的信誉造成了冲击。 此外,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未经验证的减肥产品,这些产品往往通过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一些所谓的“快速减肥”产品,实际上可能含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对心脏、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社会对于减肥药的盲目追捧,掩盖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追求速效的浪潮中,人们可能忽视了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的价值,转而过度依赖药物减肥。这种偏颇的观念,对于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极为不利。 在这一背景下,减肥药市场的繁荣,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商业成功。它反映了医药科技的进步,但更深层次地,它揭示了医药伦理与商业利益的复杂交织。 我们需要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不忘健康的本质,倡导科学、健康的减肥方式。让减肥药真正成为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目标的辅助工具,而非盲目追求速效的替代品。而这需要行业自律、监管到位,以及消费者教育的共同努力。 随着IPO的脚步愈发临近,泰德医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它不仅需要面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严峻考验,更要深入应对减肥药市场非理性繁荣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泰德医药的IPO之路,不仅是对公司自身的一次大考,更是对整个减肥药市场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一次检验。 参考资料:猫财经《低价“抄底”核心资产,跃升全球第三大CRDMO,泰德医药赴港IPO》智药投《减肥药又一个IPO! 曾被上市公司打折贱卖》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