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蔡恩泽:上市公司炒概念将越炒越虚
0人浏览 2024-05-25 11:27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蹭热点”“炒概念”及股价操纵行为的监控处置和打击力度,为 AI 长远发展营造信披规范、运行有序的市场;上市公司要保持战略定力,打好技术地基,以核心技术突破赢得市场支持;投资者要把握好投资尺度,切勿跟风炒作。

  5月20日,广东一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多次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发布涉及热点概念的信息,公司及公司时任董秘收到上交所的监管警示。

  A股市场从不缺少“炒概念”的题材,炒完了互联网+,又炒元宇宙,接着又炒AI,蹭着热点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也激起股市泡沫飞溅。

  哪里有新概念就往哪里投钱

  中国股市的一大顽症,就是过度炒作题材或概念,围绕热点张扬造势。那些抛弃主业,在不同时期贴近当时热点以炒作股价的案例,俯拾皆是。

  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中弘股份就是其中的典型。十多年前,市场热炒什么,公司就进军什么领域。2012年,公司曾投资矿业市场,2013年7月下旬,又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手游,随着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的暴涨,自当年8月9日至9月2日的10次交易中,大股东共套现13亿元之多。中弘股份进军和主业毫不沾边的手游市场,“玩概念”的意图明显。

  眼前也有一个案例,向日葵跨界半导体产业,遭追问投资是否具有合理性。今年3月1日,向日葵披露,拟与一家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金属基陶瓷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此前,向日葵投资TOPCon电池项目在近一年内宣告失败。3月5日,向日葵股价下探。当晚,深交所对该公司下发关注函,对其再次跨界投资的行为表示担忧。

  在某一个时段,一种时髦的题材很受市场追捧,于是投资者便养成一种跟风的习惯,哪里有新概念就往哪里投钱。

  历史的教训值得总结,概念光环下是尴尬的现实。炒作概念股的结果是半数投资者亏损。当资源都蜂拥某一概念,使其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当所有资源都任由某个产业任意挥霍的时候,一场盛大的资本狂欢之后,留给市场的却是一地鸡毛。

  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股市上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与中国股市的不成熟有很大关系。

  什么是概念?概念很可能是对市场走势的深入挖掘,但也许又是一个市场炒作的噱头,甚至是一个自欺欺人的骗局。投资者不可能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受骗上当被套牢在所难免。

  但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形象靠什么来建立?企业的效益靠什么来争取?企业的前途靠什么来铺就?显然不是靠概念炒作所能奏效的,弄不好只是春风一瞬而寒流数度。

  概念终究是虚的,再炫再美妙的概念也必须以企业的盈利为基础;脱离了企业实力的概念,只能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那么机构和企业为何要联手进行概念炒作呢?就机构来说,通过“爆料”制造一些重大新闻,可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提高其所瞄准的上市公司的市场关注度,在“做多”中牟取暴利。但一旦押错了宝,就会自毁家门。

  就企业来说,如果不是对企业精耕细作,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只是靠炒作概念进行资本运作,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上市公司把盈利的希望寄托于热炒概念上,这是一种投机心理在作祟,归根到底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炒概念最终把自己“炒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有些公司也不是故意炒作新概念,只不过在资本运作中没有办法找到整合资源的路径,只能随大流去炒概念,结果把自己越炒越虚,最后变得空心化。

  当前ChatGPT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十分火爆,在ChatGPT的带动下,开启了一个AI时代的新篇章。但一些公司在相关技术上并没有多少突破,却把ChatGPT概念当作筐,什么货都往里装。

  即便是货真价实的ChatGPT概念股,也是表现各异。截至2024年5月17日,A股ChatGPT概念上市公司共有55家。其中万兴科技、蓝色光标各领涨20%,也有数家下跌的。除了资本运作技巧外,企业本身的AI技术底气是一个重要因素。

  归根到底,企业的内生活力才是实实在在的根基,一家公司必须拥有丰沛的技术创新潜力、不断增长的盈利能力、持续拓展的市场空间,以及周转顺畅的现金流量,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才能给投资者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蹭热点”“炒概念”及股价操纵行为的监控处置和打击力度,为AI长远发展营造信披规范、运行有序的市场;上市公司要保持战略定力,打好技术地基,以核心技术突破赢得市场支持;投资者要把握好投资尺度,切勿跟风炒作。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