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以诗意点燃善意,共助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在宁举办
0人浏览 2024-05-24 10:32

  华夏时报记者 周南 文梅 北京报道

  “牵手自然,诗意奔来。”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带着守护自然的初心,由CM公益传播和《诗刊》社联合发起的第二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红山专场主题活动在南京举办。

  相关负责人表示,珍稀动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标志。“我们希望用诗意点燃善意,希望诸多处境艰难且不为人类所熟知的珍稀物种,可以被看见、被关注、被珍惜。”

  “不认识则无感,不关注则不会保护”

  “为什么要为珍稀动物写诗?”不少人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不认识则无感,不关注则不会保护。”这是项目方的回答。

  当人们谈“生物多样性保护”时,面对的是一个抽象概念。但这个概念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物种,涉及包括人类在内的不同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而认识与了解珍稀物种,是保护它们的第一步。

  诗歌和自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离人类都既近又远。当我们路过一花一木一动物的时候,也在路过一首诗。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该项目的发起与推进,可以激发更多文学界人士将视野投向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也希望诗歌可以成为连接人类和大自然的媒介,把珍稀物种带入大众视野。”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发言中指出,“认识动物就是认识人类自己,只有先认识,才会有关注,有保护,这也是我们举办诗歌活动的初衷。而诗人作为最敏感的人类群体,更应该有危机感,保护珍稀动物,是衡量文明程度与进步的标志,诗人应该走在前面,带头保护珍稀动物,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带头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特设“海洋专场”,青少年参与正当时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活动延续了以往“以珍稀物种名称作为诗歌名创作诗歌”的创意。不过,本届活动不再举办以发起方为主场的诗歌征集,而是采用专场形式展开。

  此前,5月1日,活动方已携手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启动了“红山专场”诗歌大赛征稿,本专场于5月21日结束征稿。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则携手晨光文具、野生救援WildAid、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举办“海洋专场”诗歌大赛线上征稿,面向全社会征集海洋珍稀物种的诗歌作品,本专场于6月30日结束征稿。

  问及这一变化的原因,项目负责人表示,CM公益传播与《诗刊》社联合发起“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项目,并不希望发起方大包大揽所有系列活动,而是作为主题倡议发起方,以更开放的心态,寻找并影响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公益理念不变的前提下,平衡各方需求,开展更多样化的跨界合作。如此一来才能促进项目理念真正走进公众日常生活,实现真正的普及,让“认识珍稀物种,守护诗意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被多样化地演绎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专场”特别鼓励青少年的参与。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形成小手拉大手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风尚,“海洋专场”还特意增设全场大奖“闪光青少年·珍稀奖”以及青少年优秀作品奖“向光青少年·守护深蓝奖”。以期借助晨光文具在学生群体的影响力,让项目能够走进广大学生的视野,号召他们一起守护人与自然的诗意未来。

  跨界合作,以诗意点燃社会善意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止“5·22”,也不止诗歌。

  为了让更多人翻阅大自然这部百科全书,发现自然的奥秘与大美,共谱人与自然的美好未来,除了线上征稿,5月22日当天,李少君、诗人蓝蓝、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臧棣,以及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赢椿等游览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听园长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同时通过网络直播,与网友一起“云逛”动物园。

  众人还在“诗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沙龙上,对诗歌文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层情感连接进行了探讨。

  臧棣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人与生命最根本的联系,动物的纯真和真实非常动人,唤起了我们人很多的本能和天性。从每种生物身上,我们都能看见自己的侧影,不同生物也丰富了我们的感官和感受。”

  此外,现场还举办了读诗会,诗歌现场创作互动、动物摄影展、文化市集、本土物种诗意游园会、红山顶流印章打卡、手偶剧表演《黑鸢五号的奇妙旅途》等子环节。诗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了跨界合作。

  活动还携手微公益和微博环保共创微博话题#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并邀请演员刘敏涛、贾乃亮、李晨、马天宇、赵露思、李兰迪担任公益传播大使,发布倡议内容,号召公众感受诗意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天虹的支持下,公益倡导海报在7省34座城市的100家天虹旗下购物中心与商场超市的室内外大屏、电子屏播放。

  据悉,为保证项目的专业性,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还作为指导单位,对项目组提出的科普疑问与专业性问题给予了耐心指导。公益伙伴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爱心企业中国林业出版社等也进行了支持。

  “我们期待更多组织与个人不仅助力‘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项目,也能在珍稀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上提出更多创意与创新行动。”项目负责人说道。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