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10年的利息,一把就跌没了
0人浏览 2024-05-23 10:48

今天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开盘涨13%、10点04涨到20%、10点08涨到25%,收盘的时候被砸、一度被砸回最初的起点。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统计日期:2024.5.22

国债被炒成了新股,而且是波动无敌剧烈的那种。

不正常,这肯定不正常。那到底哪儿不正常呢?

首先,债券的收益来源就两个部分,一个是利息、一个是价格波动。前者是债券发行条款里面规定好的(每年利息多少、期限是多少年),后者是买卖双方交易出来的,但是一般债券的价格波动较小,因此“利息收益”是大多数长期投资者买债的主要理由。

根据条款,这个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利息是2.57%/年、期限是30年。假设在没有价格波动的情况下:

►  持有特别国债5年,收益率约13.5%((1+2.57%)^5-1=13.5%)。也就是说,如果有客官今天开盘(涨13%)买进这只债,相当于未来5年的利息没了

►  持有特别国债7年,收益率约19%((1+2.57%)^7-1=11.89%)。也就是说,如果有客官在10点04(涨20%)买进这只债,相当于未来7年的利息没了

►  持有特别国债9年,收益率约25%((1+2.57%)^9-1=25.7%)。也就是说,如果有客官在10点08(涨25%)买进这只债,相当于未来9年的利息没了

而随着尾盘这一跌,以上利息损失,全都立马反映在了账面上。

那么,为什么特别国债在上市首日,会突然出现这么高的溢价呢?

市场上大多数解读都把原因归结于“需求端”:资产荒导致的需求暴增(用国债替代一些低利率理财)或者投资者对债券投资的了解不够而追高买入。

但我们认为,卖单有限、流动性不足,也是导致高溢价的重要原因。

我们去看了一下今天特别国债的成交数据,10点多的时候一共就成交了65万元(按成交均价计算),换句话说,仅仅用65万,就把特别国债的价格拉涨了25%!如果换成一个卖单活跃、大家都不惜售的品种,大概率不会出现这么高幅度的溢价。

所以,那些流动性不好或者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没有卖单的品种,一旦需求爆发,很容易出现“溢价”。

今天特别国债的超高溢价,也让我们想到了几个大家容易遇到的、可能会碰到高溢价的例子,大家记得留意、避免踩坑:

海外ETF的超高溢价

今年年初,某个投资美国指数的ETF,先连续涨停、后连续跌停。但令人纳闷的是,它跟踪的指数(下图橙色线)并没有出现大幅波动。另外,这个ETF成交量也不大,即便是放量的那几天,日均成交额也基本都在2000万以下。

图:某投资美国市场的ETF的K线图走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我们之前就科普过,这个ETF出现溢价的原因是:前期流动性不好(涨停之前基本没啥成交量)、叠加“卖单有限”。而卖单有限的原因是基金公司把ETF的申购上限设置的很低。

这就类似于有一天经销商(ETF做市商、负责申购ETF卖出ETF提供流动性)发现供货商(基金公司)提供的货(ETF)很少,导致经销商(ETF做市商)无货可卖,这个时候只要买单稍微多一点点,就容易拉出溢价。

而为什么基金公司不愿意供给ETF了呢?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QDII额度。咱们境内的基金公司想去美国买股票,需要有QDII额度。QDII额度是针对每家基金公司单独审批的、不是无限量的。如果这家基金公司的QDII额度吃紧,那么就会通过限制申购QDII基金的方式,来降低对QDII额度的需求。

所以在买海外ETF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应基金公司的QDII额度是否充足(PS:以下两只ETF的申购上限均在1亿以上,客官们如果想投资海外市场,纳指100ETF富国513870、标普油气ETF513350都可关注)。

LOF基金的场内溢价

LOF基金的主战场不在股票市场内,所以大多数LOF基金的成交都不活跃,如果客官们用股票账户买LOF基金,一定要注意是否溢价过高。

总结

成交不活跃、卖单有限的品种,容易出现过高溢价,所以针对这类投资品,客官们一定要小心。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f014674)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A(f014673)

$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C(f019261)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基金的投资风险,本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具有与标的指数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业绩表现将会随着标的指数的波动而波动。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