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为公益实践提供技术指引 《中国技术公益发展报告2023》发布
0人浏览 2024-05-17 13:27

  华夏时报记者 文梅 北京报道

  十五年前,当我们谈论起“技术公益”这个概念时,它是模糊抽象的,似乎是Web2.0,是借船出海,是互联网公益,是公益传播,是ICT ForGood。十五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谈及“技术公益”,我们看到:——身边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看到“技术公益”愈加清晰的发展脉络,看到行业上中下游的深度投入和专业研发,看到技术与公益正行进在双向奔赴的道路上……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技术与公益的结合正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近日,适逢NGO2.0(深圳市图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成立十五周年之际,该机构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经过深入研究与精心编纂,《中国技术公益发展报告2023——公益与技术的双向奔赴》在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公益大会.数字技术公益分论坛上正式发布,希望能够为公益领域带来新的视角与思考。

  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技术公益的内涵、演变以及在中国的实践案例,为公益组织和技术企业导航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综合阐述了技术公益不仅仅是一种趋势,更代表了公益行业与技术行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报告指出:技术公益的核心理念是将技术与公益紧密结合,通过专业的技术能力,更加高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和公益痛点,以实现更有效且不断创新的公益服务,为公益活动贡献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也为技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供创新性的路径。技术行业参与公益无论是对公益组织进行赋能,还是直接运营公益活动,都成了公益行业的一部分。公益行业的运营、转型与发展,是技术公益的基础。

  报告表明: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数字化能力呈现阶段性、差异化,不同规模的公益组织有相对不同的数字化发展诉求。整体来看,公益组织亟需借助数字化实现组织可持续成长,推动行业生态良性运转。技术企业基于业务类型个性化定位技术公益服务领域,场景应用日益清晰,运转轨道愈发专业化,并且持续进行公益服务领域和应用场景的扩散,在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包容和互助共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全面和多元化的技术公益发展蓝图标志着社会进步的新篇章,它不单是技术应用的展示,更是科技与社会责任协同作用的实践。技术超越了其传统角色,成为驱动社会变革和提高人类福祉的关键动力。它鼓励所有社会成员,包括公益组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合力推动公益事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加强技术公益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多元主体共创共享,构建便捷的公益通道,提升技术公益趣味性等方式,实现技术与社会的责任共担,让技术公益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新潮流。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为深入了解技术公益的发展现状,为公益组织和技术企业解决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实质信息,《中国技术公益发展报告2023》从开放创新、互联互通、公正透明、益企合作、共享包容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一些典型技术公益案例,旨在为技术公益伙伴提供参考和启示,助力更多组织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公益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技术公益的可持续发展。

  据该报告出品方之一、NGO2.0(深圳市图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张强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这份报告无论从前期调研还是文本落实,都经过了深度研究和专业呈现,是精心打磨的技术成果。期间,研究团队邀请多方参与深度访谈,收集一手资料,文本与数据分析相结合,挖掘技术公益发展的内外驱动力:项目团队基于对多位深耕技术公益领域专家的访谈请教,并结合调研数据及对公益领域诸多典型案例的搜集整理、总结与提炼,将技术公益案例分为五大模块,更加明晰公益领域数字化的探索与生态格局,为公益组织、技术企业、行业组织等多主体在未来携手共同绘制技术公益崭新蓝图提供现实参照。

  “NGO2.0陪伴了中国技术公益的发展和成长,对中国技术公益有较为全面的立场和视野,对当下技术公益的主流表达和各方实践均有不错的挖掘和沉淀。基于此,这份报告创新性地阐释了技术公益的内涵与演变过程,并从技术企业的驱动角度对技术参与公益进行进一步解读;在案例总结上,将技术公益案例分为五大模块,为公益组织、技术企业、行业组织等提供方向和参考,希望能为中国公益组织的实践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引。”张强说。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