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里程碑!扩容预期下碳价首次破百,2030年前碳市场有望覆盖8000家企业
0人浏览 2024-04-25 15:44

  华夏时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拍摄报道

  2024年4月24日,对于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当日,全国碳市场开盘价99.52元/吨,收盘价100.59元/吨,最高价101.51元/吨,历史性突破了100元/吨的大关。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上线,在前两个履约年当中价格始终较为平稳。2024年以来,在法规上线、扩容预期、配额收紧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碳价一路走高,在2月底收复80元/吨后,4月初又突破了90元/吨,直到月底正式突破了百元大关。

  “2030年前,碳定价将成为一个主要的碳减排政策工具,可以管控70%的排放量和80%的减排量。”4月24日,在第八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年会上,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周丽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碳价近期一路飙升,价格波动超出了许多人的预判,其背后反映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企业惜售,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市场预期。未来,碳市场的调控机制也将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多因素推涨碳价

  2021年7月以来,全国碳市场鸣锣开市近三年,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第一个履约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个履约周期是2021、2022年。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启动时,碳价为每吨48元,到第二个履约期的高点达到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

  此前,碳市场的波动带有较为明显的履约驱动性质:每次临近履约期尾声,碳配额往往量价齐涨;等到配额清缴工作结束,交易量又明显降低。不过,2024年以来,市场出现了反常的表现:在交易量没有明显放大的情况下,2024年2月以来,碳价一路上涨,从2月1日的72元/吨左右,上涨至4月24日的101元/吨,涨幅约为40%。并且,在这将近3个月时间里,仅有17个交易日价格是下跌的,其余时间碳价均收涨。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碳分析师宋雨彤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这一轮碳价的上涨可能有多个因素推动:一方面,根据网上的公开信息来看,下一个履约期有收紧配额的预期。配额分配的基准线可能进一步下调,第二履约期配额也提前预支了2023年的配额,新CCER发放不及预期;另一方面,扩容相关政策频出,对于引入更多重点排放单位的预期,在未明晰工业配额分配基准线的前提下,可能会影响配额短缺企业的购买策略。

  不过她认为,配额结转政策的出台、旧CCER在2025年在全国碳市场不能使用都可能会释放一部分惜售配额,增加市场的流通量。随着配额预分配的启动,交易量加大,配额价格涨势可能放缓甚至回调。

  此外,春节前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也将于5月1日正式执行,明确将对未按照规定清缴其碳排放配额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处未清缴的碳排放配额清缴时限前1个月市场交易平均成交价格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随着该条例的实行时间渐近,部分企业抓紧履约的预期也在增强。

  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此前测算,碳中和情景下的边际减排成本,即碳价会在2020年达到58元/吨,到30年的时候是104元/吨,此后会一路飙升,每5年将近翻一番。

  扩围预期渐近

  对于碳市场来说,如果不能覆盖到更多高排放行业,碳价涨跌终归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周丽指出,虽然碳市场是非常好的政策工具,但它的预期减排贡献率和它所覆盖的行业范围,以及这些行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碳强度的下降率密切相关。

  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周丽介绍,碳市场的初期设计要覆盖这8大行业的20个子行业,门槛为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6万吨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预估会有8000家企业在未来可能会全部被纳入。

  今年以来,各方面都释放了碳市场扩围的预期。2月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扩围工作将把握好节奏力度,科学合理确定不同行业的纳入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碳排放重点行业;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在今年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到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4月3日,生态环境部还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水泥熟料生产》进行公开征求意见,被市场解读为水泥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要信号。

  周丽表示,未来全国碳市场可能要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前,我们要做的是健全数据质量监管体系、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引入有偿分配机制、增加交易主体类型和自愿碳市场的交易产品;到2030年,希望能全面覆盖8大行业8000家企业全部纳入进来,有偿配额的比例有所提高,试点碳市场衍生品交易等;到2035年碳达峰实现后,将由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转向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形成一个能实现主体多元、产品多样、价格合理、法规健全、监管有力的碳市场。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