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要想赚大钱,你得学会利用信息不对称?
0人浏览 2024-03-18 15:23

  有个人评论说:

  如果信息对称的话,我可能就娶不到老婆了。

  虽然他笑到我了,但是这无疑道出了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利益的大前提——如果信息对称了,双方信息都公开透明了,很多交易模式将不再成立。

  今天聊到信息不对称,是想探讨两个问题:

  第一,商业模式成立的大前提,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吗?

  卖方一定得利用信息不对称,双方的交易才能持续下去吗?

  第二,作为信息弱势群体,怎样才能不被收割?

  不必带着滤镜看人看事,学会“去魅”。没人否认霍金的专业水平,但是他也去过萝莉岛。

  1

  最近分析公司遇到的信息不对称

  很多研报都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

  你不知道机构出研报的立场和动机是什么,也就无法决定信它或者不信它。正如当初浑水做空瑞幸的报告。然而,你可以怀疑浑水做空瑞幸的动机,但你不能怀疑浑水分析瑞幸的专业水平。

  浑水在报告里指出:

  瑞幸瞄准核心功能性咖啡需求的主张是错误的。

  中国人咖啡因的摄入主要来自茶叶,茶叶占中国咖啡因摄入量的95%以上,留给咖啡的需求空间非常有限。

  下图是瑞幸做空报告里的截图。

  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因消费量为86毫克/天,其中来自茶叶的咖啡因摄入量为82g。该报告的数据来源是USDA,Ci,以及WorldBank。那么:

  怎样求证浑水给出的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这都2024年了,怎样找到2019年至今的不同国家咖啡因消费量的数据呢?

  反正我至今也没找到相关数据。

  券商研报里说的都是成熟咖啡市场年人均咖啡消费杯数平均值为449杯,而我国年人均咖啡消费杯数仅为9杯,所以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样的数据颗粒度跟浑水的相比,叫人不知道该说啥了~

  可能券商研报里严谨的数据属于付费内容,那是另外的价钱。

  但是浑水分析的逻辑性、数据的严谨性,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上,叫人不得不佩服。即便这几年瑞幸的业绩打了浑水的脸。

  做空报告还提到,人均咖啡消费量主要是由文化而不是经济发展驱动的。

  这一点也是戳中要害,因为看好咖啡的一个重要支撑是,随着我国消费升级、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咖啡消费量也会增加。但是如下图所示:

  中国的人均GDP大于越南、老挝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是我们的人均咖啡豆消费量要低于上述国家。

  如果咖啡消费是由经济发展驱动的,为什么我们的咖啡消费量还不如越南呢?

  在茶文化浓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咖啡的消费量很低,这不正好说明文化对咖啡消费的重要影响吗?

  下面几个数据的获取,可以帮我们求证或者推翻浑水做空报告里的上述观点,即2018年至今:

  ①每年的中国人均咖啡因消费量;

  ②每年的中国咖啡因摄入的来源;

  ③其他国家每年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以及人均咖啡消费量的数据。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结果:

  对于成年消费者:

  咖啡因摄入贡献率最高的依次为茶叶、茶饮料、奶茶和咖啡,茶叶对咖啡因摄入的贡献率为 74.80%,远高于其他类别的食品;

  未成年人咖啡因摄入贡献率最高的则依次为奶茶、茶饮料、茶叶和巧克力。

  所以你看,我国主要的咖啡因摄入量是被咖啡以外的其他食品满足的。

  然而,茶叶对咖啡因摄入的贡献率为74.80%,而不是浑水给出的95%。究竟孰是孰非,基于有限的信息获取,我是无法做出判断的。

  但是如果你买了瑞幸咖啡,上述信息的获取,对你来说也不重要吗?

  2

  信息不对称会一直存在吗?

  想要了解一个行业,最好是跟深耕行业的人聊天,网上的多数信息可能都是无效的。举例来说:

  很少有企业愿意把自己的短板和困境写在公司公告里。

  比如,有些企业主打国产替代,它们会披着XX国产替代第一梯队成员的光环,它会在公告里告诉我们,公司XX技术又获得了新的突破。

  可是,最终产成品的交付,除了要求技术到位,还需要配套的设备和原材料。然而,对于设备需进口、原材料需进口,它就只字不提了。

  买股票的人要考虑安全边际,考虑企业可能的风险来源;如果企业从不披露某些风险,这种信息不对称岂不是要一直存在了?股票交易存在的前提,就是不同股民的认知差?

  除了婚姻市场,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还存在于我们的工作跟生活中。

  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有人问:

  突然发现公司是个草台班子,我该怎么办?

  有人给他回复说:

  没关系的,别管公司大小,其实都是草台班子。

  对人对事,最重要的就是“去魅”,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去滤镜”。

  基于各种信息不对称,我们对有的企业、有的工作、有的人,自带美颜滤镜看他们;但是后来你会发现,有的人只是在某个领域做得好而已;除此之外,他就是个普通人,是人就有人的缺点。

  举个极端的例子:

  霍金在专业那么优秀,他不也去萝莉岛了?

  所以,不必因为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做得好,就给他上光环,认为他哪里都好;看企业也是如此,它有它的优势,也必有它的软肋。

  突然发现这就要上升到哲学层面了,但都是大白话。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举头三尺有神明。

  利用信息不对称娶了老婆,结婚后你的底细老婆迟早会知道的。

  其他事情同样如此。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