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全国“两会”看点:聚焦五大亮点,挖掘“新质生产力”领域机会
0人浏览 2024-03-18 09:27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被誉为我国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而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年经济发展定好了基调、指明了方向,也为资本市场的投资划出了重点。

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有何亮点?国内经济发展目标有何变化?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新提法?有哪些超预期政策出台?此次“两会”可能会对A股哪些领域带来影响?……

最新解读如下:

我们认为,GDP增长预期目标5%左右,符合市场预期。在2023年GDP增速5.2%的基础上,2024年5%左右的目标并不算低。同时,新增就业人数目标上调,由2023年的1100万人以上,调整为1200万人以上。增长目标原来是全国的总量性目标,但从现在开始,可能会变成一种结构性的目标,对经济大省和12个重点省份的要求或是不一样的:经济大省可能要挑大梁,切实做出贡献;但对于12个重点省份,最重要的或还是解决当下风险,从地方两会的经济增速和投资增速目标也能体现。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的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此外,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这些均符合预期。

其中,此次提出未来将连续发行长期国债,意味着常态化打开了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这本账,即相当于有了新的中央加杠杆的工具,类似2014年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加杠杆。从体量上看,国债存量约为30万亿,30年和50年期国债现存量仅约2万多亿,期限结构上偏短,所以也有长期国债发行需求。

总体来看,一般债+专项债+1万亿特别国债+去年增发的国债,广义财政的发债接近10万亿体量,相对积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从表述来看,货币政策相对中性。而去年下半年总量政策工具交替使用、连续使用,是加大逆周期调节的本质要求,今年可能会降低一些,但是单次操作的力度可能会更大一些。

后面需要关注美联储降息时间,预计2024年利率调降可能会往后靠。当前可以关注3月是否继续降准,降息则可能需要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后,再到MLF、OMO。

2023年CPI增速目标为3%左右,但全年CPI增速为0.2%。今年的目标仍为3%左右,价格目标较高,需要关注后续如何实现的问题。

由于过去一年以来PPI持续为负、CPI在0附近,这是否意味着政策目标是有效提升价格,目前可能还不确定。但是,从政策角度来讲,首先价格目标可能意味着对货币政策掣肘减弱;其次,给深化价格体制改革留有空间,包括电价、油气等等公共事业领域。

会议首提“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而且是放在货币政策这个部分,引发遐想。我们认为,这一表述可能应该理解成“内在稳定性”而不是“外部力量发挥作用”,即更多还是依靠制度完善来稳定市场。

总的来看,今年“两会”基本符合预期。乐观方面是广义财政相对积极,同时扩大内需并非首要任务,意味着整体并非扩张性政策,经济复苏的弹性或相对有限。需要重点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的政策态度是否有所变化。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两会”上的一个热词。所谓新质生产力,即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区别于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数字时代更具创新性和融合性的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放在了政府今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并排在了扩大内需之前,可见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生产力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地方两会的表述来看也是如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和“创新”的词频均为41次,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有明显提高,可见政府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方向的重视。

此次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材料、创新药、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增了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

另外,关注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投资机会。

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其中,重点提到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扩大内需,排在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的第三位。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相关板块的潜力和投资机会值得期待。

对于房地产,中央总基调依然是“通过调控实现软着陆”,主要目标可能是“防风险”。预计今年不太可能再出台更多的、力度更大的刺激政策,而是继续观察已有政策发挥效果;通过三大工程的建设来支撑房地产软着陆。

此外,地方政府可以自行调控,出台一些地方性措施,为未来预留了一定的政策空间。


风险提示:本材料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资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财通证券资管当前的分析,财通证券资管不保证当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化。本材料举例阐述不代表对实际投资收益或数据的预测、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