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需求提高&产能转移吹响新一轮氟化工行情号角
0人浏览 2024-02-07 17:00

  以三代制冷剂为首的氟化工板块大幅走强,昊华科技2连板,多氟多、永太科技、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等纷纷大幅走高。消息面上,三代制冷剂价格持续走高,去年各种类加权单价约1.98万每吨,目前涨至3.2万每吨,与此同时成本下降;其中,r143a近两个月报价从1.8万涨至近5万。

  我国氟化工基本情况

  我国氟化工起步较晚,以氟化铝为发端,以PTFE装置落产并逐步放大普及为里程碑,于上世纪末实现对发达国家从“跟跑”到“并跑”。受萤石资源等因素制约,国际跨国公司围绕资源配置进行了大规模业务与资产重组,由以前对氟化工制造业的控制转向对氟化工产品市场的控制。中国萤石储量世界排名第二,利用萤石资源优势、装置规模优势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氟产品第一大生产与消费大国。2022年,中国萤石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9%。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 年氟化工产品年产值已超过700 亿元。氟化工为萤石第一大下游需求,氢氟酸价格能够对萤石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受供给侧改革影响,萤石行业标准提高,监管力度加强,逐步由“小而散”开始向头部企业集中。

  氟化工材料可以大致分为无机氟化物和有机氟化物两类,无机氟化物主要包括氟化盐及电子级氟化物,有机氟材料则包括含氟聚合物、含氟制冷剂及含氟精细化学品三类。含氟树脂制造、含氟制冷剂制造、含氟精细化学品制造等氟化工行业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如今氟化工已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氟化工行业呈现出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随着加工深度提升,氟产品利润率和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而我国高附加值氟产品多处于成长期。随着氟化工迅速发展,从储量来看,我国现有4900 万吨萤石储量仅为年产量的8倍,叠加萤石资源管控缩进,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我国氟化工行业增质提效势在必行。

  氟化工行业投资逻辑

  氟化工行业属于典型周期性行业,受到宏观经济及上下游行业的运行周期影响。我国氟化工共经历三轮完整周期。第一轮景气周期出现在2009 年下半年-2011 年,主要受“家电下乡”产业政策拉动及四万亿投资刺激,叠加对萤石开采和生产总量的限制,拉动氟化工行业萤石、氢氟酸、制冷剂等主要产品价格上涨。而后随着大量资金涌入,产能过剩现象凸显,且多集中于产业链前半段,库存积压严重,氟化工经历了持续多年的低迷期。第二轮景气周期主要受益于需求提升及供给侧改革影响。2021 年以来,氟化工开始进入第三轮景气周期,该轮周期初期主要受下游新能源等新型需求拉动,叠加产能布局向高端化延伸,景气重心明显上移。2023 年6 月至今,行情进入震荡期,随着全球氟化学品进一步产业转移,我国氟化工有望进一步上涨。 

  新需求+新供给成就未来氟化工格局。国内氟化工行业的兴起及周期波动首先依赖于海外厂家的产业转移(上世纪90年代),国内借此引入了氟化工的相关技术,并利用萤石资源优势及人口福利成为第一大氟产品生产大国。其次依赖于下游消费,我国的氟化工产能结构能够满足基础建设及日常生活,由此迎来需求拉动下的较长福利期。站在当前时间节点上,我们看到:1)当前成熟的产能结构不再满足人们下游愈加丰富的需求及高精尖科技(半导体、航空航天等)的国产化浪潮,下游器件的国产化倒逼上游材料的高端化,传统氟化工龙头企业对一体化、规模化、低成本的追求不再成为唯一选择,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及生产迫在眉睫;2)欧盟PFAS 法案的实施或许将带来我国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为国内氟化工企业的高端化转型打开一扇窗。成功突破产品瓶颈、进入下游供应链的厂商将率先受益,行业格局有望重新洗牌。

  含氟聚合物耐腐蚀、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各领域,并向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领域拓展。含氟高分子材料通常由含氟单体通过均聚或共聚反应得到,由于C-F 键极短、键能极高,含氟高分子材料一般具备优良的耐高温、耐酸碱、绝缘性、机械性能、疏水性(自清洁)、耐候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新能源、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其中,PTFE、PVDF、FEP 是含氟高分子材料中最主要的产品,占据全球约90%的市场。PTFE 受益于5G 通信高频高速覆铜板需求,重要性逐步凸显。在新能源需求带动下,高端PVDF 已成功实现国产化。在新兴需求、国产替代浪潮带动下,国内含氟聚合物正逐步打破海外巨头垄断,实现从0 到1 的里程碑式跨越,高质量成长未来可期。

  子领域制冷剂的投资逻辑

  含氟制冷剂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是近几年化工行业运行中少数具有供给端限制的细分赛道,制冷剂行业经历了争配额阶段和政策“空窗期”阶段,逐步进入配额监管阶段,行业开始具有协同的基础,且有利润修复的意愿。而根据2024年的配额分配情况来看,内用配额占比相对较低,有利于行业提价,且国内行业集中度提升,替代产品的价格过高,为三代制冷剂产品利润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代制冷剂仍然具有专利限制,价格持续位于高位,难以形成有效替代,三代制冷剂仍将长期占据主流市场。以往的制冷剂更新迭代过程中,新的制冷剂已经形成了产业基础,在供给受限或者价格大幅提升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产品替代;但三代制冷剂主要由国内生产企业占据主流供应地位,具有资源、产业链、市场等多重优势,海外企业已经战略性转移,转而通过专利布局四代制冷剂获得高盈利空间,相比之下四代制冷剂的价格是现阶段的三代制冷剂的4倍以上,且产能相对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产品替代,给国内三代制冷剂提供了较大的涨价空间。

  制冷剂行业在政策驱动下,国内供给将会受限,供需格局发生改变具有产品提价基础,且行业前期长时间处于低盈利水平,行业内企业具有改善盈利的动力,三代制冷剂预计将进入持续提价阶段,制冷剂的龙头生产企业有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等。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