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警惕国际资金外逃
0人浏览 2023-09-21 13:15

  编者按

  外资对于A股的定价作用毋庸置疑。自去年起,为打压国内日益高企的通货膨胀率,美联储采取了十分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致使全球市场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过自今年年中起,美国就业与物价数据逐步回归中性区间,市场对于美联储利率实现“达峰”并维持高利率悬挂的预期再次“火热”,并且大陆、香港、美国三大市场股指都已提前Price-in,如今我们距离美联储高利率悬挂甚至降息还有多远?紧缩周期真的结束了吗?

  文/许博男

  事件: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公布9月利率决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以一致同意的方式决定维持利率区间在5.25%-5.50%,未继续加息。

  01

  点评:预期之中的暂停加息脚步,

  但部分信号仍然偏鹰

  从利率决议和美联储对经济数据的预测来看,这次会议鹰派尽显。9月的议论在美联储官网上被标示为“与经济预测相关的会议”,所以通过美联储对统计数据预期的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前瞻其后续货币政策操作取向。从本月的预测看,美联储把对今年(2023年)全年GDP增速的预期从1.0%大幅上调到了2.1%、把全年失业率的预期从6月预测的4.8%下调到了3.8%;同时在物价层面把全年PCE通胀率从3.2%小幅上调到了3.3%。

  鲍威尔的讲话也延续“语焉不详”的风格,不过在一些表述上确实更加鹰派了。每月鲍威尔在会后的Press Conference上的讲话稿其实在架构和行文上都沿用了同一个模板,主要是在一些对于经济增速、失业率、通胀率、货币政策的用词上做了一些改动。从本月的发言稿看,除了和往月类似的“中性偏鹰”的经济判断外,鲍威尔最大的变动在直接强调了“持利率不变,不意味着美联储已经达到该机构所寻求的限制性立场,大多数政策制定者认为今年再次加息更有可能是合适的”,这也超过了市场预期。

  02

  展望:要看美国经济“怎么样”

  而不是美联储“怎么说”

  美联储往往只进行单边的加息与降息,基本没有出现过时而加息时而暂停的情况。从过去二十多年美联储的历史加息行为看,联储似乎并没有出现过利率进入平台期后再次加息的情况,往往都是单边加息、降息,且在加息降息期间维持一段时期利率达峰。背后原因在于联储旨在克服通胀,看的是绝对利率水位,而不是加息趋势,因此没必要“反复横跳”。

  “预期管理”是美联储的老套路,后续要看美国经济“怎么样”而不是美联储“怎么说”。为了在加息和降息过程中避免市场的波动,美联储往往会对自己未来的货币政策行为学进行模糊化处理,比如在2021年四季度开始,鲍威尔在公开发言中就屡次和市场“提前沟通”,一次次放出Taper信号;比如在7月FOMC会后回答记者问中,鲍威尔甚至表示“如果数据显示有需要,我们可能会在9月份加息,但也有可能维持利率不变”,大打太极。所以后续美联储究竟如何进行利率决策,还是重在看美国的就业和通胀趋势情况如何,而不能仅仅看鲍威尔的相关表态。

  03

  影响:其实多数资产已经提前Price-in了,

  利差深度倒挂要警惕国际资金外逃

  对美股:根据我们对于往次美联储推出加息周期之后市场的表现复盘,联邦基金利率达峰后,美股三大股指往往表现不错。但鲍威尔和其他美联储主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的“预期管理”操作:自5月起关于美国利率达峰的讨论就已经甚嚣尘上,美股已然累积了一定涨幅;而之后鲍威尔阴晴不定的操作似乎让这之后的美股涨势不太乐观,在凌晨会后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回吐了0.94%和1.53%。

  对国内资产:美国利率变动对于国内资产定价最敏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在美联储加息进程中,A股往往会提前杀估值以表敬意;但是随着加息进程接近尾声,真正影响国内各类资产价格的就不单单是估值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利差:美国5%以上的无风险利率和国内动辄跌跌不休的A股,国际资金往往会选择前者。因此之后影响国内资产价格最严重的因素不是预期,而是资金外流和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投资者需要谨慎。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