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保险业绩回暖复苏 谁能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0人浏览 2023-08-24 10:56

保险业作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发挥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关键功能,其率先进行高质量发展转型无疑更有利于服务国家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份,马明哲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指出,高质量发展,相对平安来说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可持续,第二个是增长的结构,第三个是增长的质量。过去一段时期,特别是最近半年多,平安是如何去解答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这道题的,成绩几何?8月14日,中国平安发布保费收入公告。2023年1月-7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213.4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市场最为关注的寿险方面,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人寿1-7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20.89亿元,同比增幅为9.6%。在当下保险业增长相对乏力的大背景下,成绩殊为不易,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

宏观层面:

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 优化供给为国为民

高质量发展要求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财富管理”四大职能,不断提高保险覆盖率、拓宽风险管理和保障范围,具体需要通过结合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与形式需要,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去实现。在过去的人口红利下,国内寿险产品开发遵循一套既定的模式,即开发代理人好卖的产品。这导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信条,异化成“以渠道能力为导向”。经历了2016至2018年的高速增长后,2019年重疾险新单保费已从千亿规模平台掉落,出现自201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寿险行业新单保费增长持续乏力背后,折射出寿险的“产品端”改革的紧迫性。寿险行业真正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帮助客户解决深层次的财富管理、风险保障、医疗健康等综合性需求。平安在业内较早提出了“定制客户需要的产品,而不是队伍好卖的产品”,通过升级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满足客户财富管理与传承、养老储备、健康保障等不同的保险需求,并深化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改革,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构建“保险+服务”差异化竞争优势,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新近的市场趋势为例,平安为满足客户的新需求,迅速推出了两个新方向的产品,我们可以探察到平安敏锐洞察消费需求、优化保险产品结构的能力:最近,监管要求所有预定利率大于3.5%的保险产品在7月31日后全部下架,原因是利率持续下行后,如果保险产品的保证回报率比银行利率高很多,会对险企的经营造成很大风险,也就是利差损风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需要考虑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推出补位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还需要权衡产品设计上,如何实现资产与负债匹配,减少利差损风险。在此背景下,平安人寿7月1日推出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金越尊享分红”,从产品结构上看,“金越尊享分红”定价利率、保额增长系数均为2.5%,“现金价值+保单分红+万能账户”三级联动。在实现收益的同时,可通过公司投资端稳健的市场表现给予消费者信心。今年8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税优新政,将税优健康险产品范围从医疗险,扩大到长期护理险和疾病保险,同时还突破了被保险人必须是本人才可以享受个税优惠的限制。在税优新政背景下,平安发布了两款医疗险产品:长期百万医疗和少儿专属长期医疗。两款税优医疗险产品与现有医疗险产品相比,具有长期保证续保、0免赔以及带病体人群也可购买等特点。在此之前,还有更多优化产品供给的例子,比如说洞察到我国目前重疾险的人均保额普遍较低,对保障型产品的需求仍有较大空间。平安寿险坚持保险保障本源,推出少儿专属高保障的“少儿守护百分百加护”及轻、中、重症全面覆盖的“守护百分百全能版”,构筑守护重疾险产品系列。此外,在“保险+服务”方面,平安寿险创新推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等产品及服务,前者立足于老百姓普遍存在的医疗痛点,后两者响应国家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需求,瞄准养老行业未来的增长点,以匹配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保险+健康管理”,平安推出的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为每位客户配备专职医生,建立专属健康账户,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覆盖健康、慢病、医疗三方面的专业健康管理服务。2022年平安寿险已累计服务约1,859万客户。新契约客户中,超76%使用健康管理服务。2023上半年还新推出了“平安家医”服务品牌和北大国际医院全科医生服务。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保险+居家养老”,则响应国家完善养老体系的需求,借助1个专属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为长者打造“老人舒心,子女安心,管家专心”的一站式养老服务。目前,平安居家养老已提供涵盖"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10大场景服务,覆盖40余个城市,包括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苏州等地,已有超过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而“保险+高端养老”,平安高举高打,发布了“臻颐年”超高端康养品牌,营建有品质、有温度的全新康养体验,目前已初步完成大湾区业务布局,并进军上海,2023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了上海颐年城项目。正是因为这些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供给,平安2022年营运利润稳健增长,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1,129.80亿元,同比增长16.4%。2023 年第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8%,以及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今年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实现同比增幅为7.2%。

中观层面:

坚持追求高品质的发展 巩固提高公司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注重保险行业整体的变革优化,从要素驱动的数量型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的质量提升型增长模式转变。当前,人口红利退潮、经济内外承压,多重因素下,高速奔跑了40年的寿险业也在经历转型阵痛,陷入增长瓶颈。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曾将阵痛期概括为“三难”:一是增员难,近几年增员率呈下滑趋势;二是留存难,新人流失率走高;三是获客难,寿险销售难度增大。如何破题?唯有改革,改变“大增大脱、粗放增长”的老路,向高质量转型。2019年11月,中国平安成立寿险改革领导小组,除了前述产品改革以外,并行的是渠道改革,既包括代理人渠道改革,也包括创新渠道开拓。前者是推动代理人队伍高质量转型,后者是促进社区网格化、银保渠道、下沉渠道三大创新渠道开拓发展。在队伍提质方面,保险代理队伍结构实现优化。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从2018年的141.73万,降至2023年3月末的40.4万,3年多时间减少80余万。但与之相应的是代理人素质的提升,人均月收入的上涨。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持续上升,其中2022年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新人队伍方面,2022年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2022年,代理人人均月收入7,051元,同比增长22.5%。创新渠道齐头并进,社区网格化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农夫式”社区深耕经营模式,发展高素质网格化专员队伍,并通过先服务、后销售的方式转化存续客户保单;银保渠道则建立精英新银保团队,共享银行优质客户资源,打造“保险+金融”的一站式财富管理;下沉渠道剑指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县潜在客户的创新渠道发展。随着平安多元化渠道改革持续深化,创新经营成效逐步显现。截止2022年底,银保新优才队伍已招募超1,600人,超9成拥有本科学历。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9%,对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度提升。平安寿险社区网格化模式已在25个城市进行网格推广,组建近8,000人的高素质精英队伍,相关“存续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14个百分点。下沉渠道销售模式,已在七个省份试点推动,并结合下沉市场的保险消费场景,迭代业务流程。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寿险业转型改革,都对营销员制度进行了持续不断数十年的大力改革,改革期间,也都曾经历队伍大幅缩减的"阵痛",但伴随改革效果的释放,产品结构优化、队伍绩优增多、技能提升,品质迅速改善,增长随之而来。数据显示,2022年,平安寿险银保、电销、互联网及其他等创新渠道在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中占比17.6%,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海通国际研报认为,平安寿险改革成果逐步释放、队伍质态持续改善,预计伴随宏观经济好转,保险消费需求回暖,将有利于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微观层面:

资产负债两端共振向好 看好后续市场表现

高质量发展对保险企业本身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主要看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表现,市场上比较关注的指标是,衡量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的NBV、净资产收益率ROE,以及保险资金净投资收益率情况,这些是有形的具体指标。就整个保险行业来说,今年上半年上市险企业绩均超预期,保险行业专家方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共振,在负债端,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旺盛、寿险转型成效渐显带动NBV转正;在资产端,权益市场回暖推动投资收益表现亮眼。在资产端与负债端双双改善的背景下,一季度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提速,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化营运ROE达18.8%。其中衡量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的NBV,平安寿险及健康险NBV同比增长8.8%,这得益于代理人渠道同比转正,以及银保渠道同比大幅增长。平安公司副总经理付欣在年初的业绩会上预测:“这样一个好的态势全年还会持续,我们相信在一季度和全年我们NBV都会正增长。”今年下半年,从负债端看,在储蓄意愿维持高位、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快速增长、风险偏好较低叠加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将继续提升,对于平安来说,叠加前述代理人队伍量稳质升、银保渠道高速发展,新单保费快速增长有支撑,全年NBV增速转正应当是确定性事项。从资产端看,2023年一季度,因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海外资产市场波动加大并外溢影响至国内市场,受长端利率下行的影响,上市险企的净投资收益承压。但与年初相比,平安投资组合规模仍然实现了增长,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4.4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一季度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1%,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3%。这得益于平安长期以来综合考虑政策和市场环境,坚守风险偏好,优化调整投资组合。公司建立了综合成熟的投资管理体系,包含穿越周期的战略资产配置、有纪律的战术资产配置以及严格的风险管理。公司持续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积极配置国债、地方政府债等长久期资产,使得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进一步优化。随着下半年宽信用政策的逐步出台,弱预期有望被扭转,长端利率或存在上行的可能,市场信心和预期有望回升,权益市场有望回暖,进而增厚险企的投资收益,平安资产端表现或将更优。国联证券认为,站在当前时点,基于中报超预期、三季度销售好于预期、资产端持续催化三个角度考量,看好保险板块的后续投资机会。"

就平安的市场表现来看,自2019年推动寿险改革以来,叠加疫情影响,中国平安步入业绩的蛰伏期,其间,股价近乎腰斩,总市值跌破万亿元。不过,自2022年11月以来,中国平安开始触底回升,当年市值表现已经较11月份的低点,涨幅超过40%。其中今年4月28日,继2015年8月27日之后,中国平安又一次涨停。

"券商研报对平安均较为看好,申万宏源称中国平安NBV(新业务价值)好于预期,上调盈利预测,重申买入评级;招商证券称,中国平安资负共振,全面复苏,大超预期,并给予强烈推荐。马明哲曾经说过,“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顺应客户的需要,顺应市场的变化。”无论是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还是坚持追求高品质的发展、亦或是坚持让金融服务更省心省时,最终都需要回到“顺应客户的需要,顺应市场的变化”、心怀“国之大者”,发展为国为民这个原点,大道至简、大音无声、大象无形,这或许就是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也是平安高质量发展写下的答卷。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