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浏览 | 2023-05-29 12:55 |
据媒体报道,业界对今年核电新项目核准开工预期普遍乐观,去年的核准节奏有望延续。有多家核电供应链企业表示,在手核电订单已重回历史高位,“终于看到了阳春”。有公司表示,核电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后。上海市核电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一季度,上海核电产业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变。从市场订单看,上海核电产业发展后劲充足,一季度新增订单达300亿元,创单季新高,已超去年全年订单总额的70%。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其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核能发电过程中,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相比水电、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核电具有占地面积较小,年发电小时数高、发电量大,对电网影响小等特点。
核电产业链以核电站为中心,上游主要是核燃料循环产业、核电设备制造产业等,下游则是通过电网公司向终端用户售电。其中核燃料环节受到国家专营限制,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的核燃料生产、供应及贸易服务商;核设备生产环节主要企业有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一重、哈尔滨电气等,主要分为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及BOP设备,设备购置费占初期投资比例约28%-35%;核电站的投运管理环节目前只有中核、国电投、中广核、华能四家核电公司持有核电运营牌照,由于寡头垄断而形成行业高度集中。
由于核电的特殊属性,我国核电项目均需经国务院的核准,所以国内核电产业发展对政策及政府态度的依赖较大。核电安全性是影响政府政策导向的关键因素,我国最新核准的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要求“确保绝对安全”、“建设和运行安全万无一失”。目前随着福岛核泄漏事故影响的渐行渐远以及3060双碳目标指引,国家政策对核电发展持支持态度。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
“十一五”规划做出“积极发展核电”的表述后,核电每年开工数量从2006年的2台增长到2010年的9台,核准数量也在2008年达到14台,这是近年来的高峰。2011年受到福岛核泄漏事故影响,当年的核准及开工项目均为0,此后核电发展较为平缓,2016-2018更是连续3年零核准。直到2019年,核电产业逐渐复苏,2022年获核准的核电数量达到10台,是2008年以后的最高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我们测算2023-2030年核电市场空间年均可达1593亿元,核电设备市场空间年均为494亿元,乏燃料后处理厂潜在市场空间年均可达264亿元,乏燃料后处理设备潜在市场空间年均可达106亿元。随着核电核准项目以及开工项目渐次增多,相关设备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相关标的:
科新机电(专注于高端过程装备领域,为数不多的拥有资质的民营企业,核电业务迅速发展);
江苏神通(核电阀门地位突出,实现了核级蝶阀、球阀等产品的全面国产化);
中国一重(国际先进核岛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有力推动国家核电产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兰石重装(国内首家实现国产替代的民用核级板式换热器设计生产企业,核燃料贮运容器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中密控股(实现核主泵静压轴封的实际应用,成功打破国外厂家垄断);
川仪股份(牵头自主研发核电站关键设备-1E级磁浮子液位计,打破了国外垄断);
海陆重工(深入核电领域20多年,国内首家配套制造核电站堆内构件吊篮筒体的企业);
景业智能(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佳电股份(国内首家取得核级电机设计、制造许可证的企业);
航天晨光(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关键设备打破国外垄断,国内核非标成套装备重要供应商);
国机重装(具备核岛主设备制造资质和能力,核能产品或将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
台海核电(核岛装备材料研制的先行者,助推中国核电高端装备强势发展)。
以上分享仅供参考。
大盘持续调整,题材活跃,加速轮动。24日盘前福利牛股:容大感光涨停(20CM),25日盘前福利牛股:天孚通信涨停(20CM)。26日盘前福利牛股:拓尔思盘中大涨超8%。下一只福利牛股已经选出,欢迎加群领取。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