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从三个故事,感受青岛企业家的精神底色
0人浏览 2022-11-02 21:56

  人们常用“在大海中航行”形容企业的生存,常用“掌舵人”形容企业家。滔天巨浪是难以预知的环境风险,劈风斩浪则是企业沉浮的惊人魄力,航海往往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

  过去几年里,我们看到无数中小企业从无到有地“创”,从小到大地“长”;看到它们逆风翻盘、绝处逢生,穿越“黑障区”;看到它们翻过一座又一座峻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11月1日是“青岛企业家日”,11月第1个周是“青岛企业家宣传周”。在这个专属企业家的节日里,我们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精神底色是什么?企业家精神到底为青岛经济行稳致远注入了何种力量?

  风口财经记者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接触过240多名青岛企业家,他们年龄不同、行业各异,但有些特质极为相似。在这里,记者试着讲述他们当中三个人的故事,为前述问题寻找答案。

  坚韧笃定,绝处逢生

  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芯片难”,就在十几年前,工程机械行业也有着“千难万难”。

  液压核心元件,如同手机中的芯片,是工业强基工程中的核心基础零部件,被称作工程机械的“动力神经系统”。

  然而,曾令业界痛心的是:工程机械设备离不开液压件,但这一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常常付款半年以上也买不到。

  王金铂以挖掘机工程机械产品起家,深知核心部件被“扼喉”的苦楚。为了让核心零部件不再受制于人,决定自己成立公司。

  2006年,力克川液压成立,聘请国家航空液压专家组建技术研究所,开启液压产品的自主研发之路;次年,研发团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仅用4个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液压行走马达。

  在开花结果之前,其中艰辛难以诉说。由于市场对国产品牌的不认可不接受,从主机厂家观望到试用,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力克川液压成立的第一个十年,产品长时间没有销售,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甚至面临投资困乏濒临被收购的边缘。

  在力克川液压的产品检测室,员工在查阅检测数据。

  穿越至暗时刻之前,谁也不知道那一束亮光何时能够到来,不能当逃兵,也不能“躺平”,但最黑暗的时候,也说明天快亮了。

  让国产自主品牌在行业内有一席之地,力克川液压守住“赛道”,持续专注精进,研发团队几乎试遍了所有材质原料,不断调整工艺手段,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后,最终将效率提升到了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如今,力克川液压成功“逆风翻盘”,稳稳迈入中国液压行业的第一梯队,液压驱动装置产销量连续四年国产品牌细分领域排名第一,在我国工程机械国产品牌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

  成就伟大的企业,要与时代共处,与周期共处,与挑战共处,与不确定性共处。

  今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步入一轮下行周期,下行震荡正在将生存挑战实实在在地压在行业价值链条的每个环节上。然而,力克川液压正在逆势扩张。在王金铂看来,“寒冬”并非不可逾越,他把下行周期视为公司产能倍增、质量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

  村上春树有句话,“雨打也好,风吹也罢,就算是太阳烤着,被棒子打也绝不会放手。”

  每一家追求卓越和基业长青的企业,都需要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在危难中咬牙坚守的企业家,才会有绝处逢生的企业。企业家精神,就是低到尘埃里依旧可以爬起来的不放弃。

  持续创业,生命不息

  就在几天前,海丽雅集团迎来了自己的100岁生日。

  海丽雅总部所在地,是被称为“纺织一条街”的四流南路,这里见证了青岛纺织业的百年更迭。时间回溯到百年前,1922年,爱国实业家段巨川创办了海丽雅的前身青岛协成花边厂,这是中国第一家绳带实业企业,开启了扎头绳国产化制造的先河,迅速发展为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绳带厂家。

  上世纪90年代,低附加值的绳带产品已无法满足企业生存,即便处于纺织业最辉煌的“上青天”时代,花边厂的产品每米最高售价也只有三毛六分钱,企业生存难以为继。

  怎么让企业活下去,让员工吃饱饭?在浩浩荡荡的自救浪潮中,“掌门人”张旭明大刀阔斧改革,关、停、并、转与绳缆产业无关的九大产业,一心一意进军绳缆研制领域。

  海丽雅生产车间内,研发人员正在工作。

  然而,穿越“死亡线”的海丽雅仍面临着合作受制于人、利润稀薄等困境。彼时,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200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张旭明召集公司高管团队商讨转型事宜,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在这个会议上,海丽雅将海洋特种绳缆确定为主要板块之一。再回望,这可以称得上影响海丽雅发展的“遵义会议”。

  如今,当年只能生产扎头绳的“花边厂”,已经蜕变为能够为大国重器“上九天下五洋”提供特种绳缆和技术支持的“专精特新”企业,站到了中国特种绳缆的高峰。

  一家穿越百年的企业,一定是持续创业的企业,必定始终站在时代潮头。

  在海丽雅百年庆典上,山东省安全应急教育实训基地和中国家庭安全应急教育创新基地揭牌。

  张旭明清楚地认识到,身处绳缆这一小众行业,仅靠绳缆这一单一产品,海丽雅很难进行战略扩张。这一次,她仍然坚持在一根“绳子”上下功夫,不同的是,她把目光瞄准安全应急产业,把这根“绳子”做得更“宽”,抛出企业再次腾飞的“第二曲线”,续写百年荣光。

  有超越自我的企业家,才会有生生不息的企业。企业家精神,就是在前所未有的焦虑和迷茫年代,也能保有信心和希望,大胆地闯、勇敢地试。

  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转动的风机,昭示着风的力量,也创造着绿色能源。每分钟,有超过7万套来自盘古智能的润滑系统在风电机组上稳定地运行着。

  时间回溯到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盘古智能创始人邵安仓参观北京国际风能展,国外品牌的润滑系统让他印象深刻。彼时,我国风电机组润滑系统的市场被握在国外品牌手中,润滑系统绝大部分都是配套德国、美国等国外品牌,每年大约需要耗费2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进口。

  即使是在产业链全球化、互利合作已经成为共识的今天,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仍是防止企业和产业受制于人的根本路径,这让邵安仓立志打造自己的润滑系统品牌。

  2009年,邵安仓在原有精密机械加工的研究基础上重组团队,开启了润滑系统的研发之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数十项试验台架的搭建和测试,研发团队3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制造出了有竞争力的产品。

  “既然要做国产品牌,那就起一个只要是中国人都能记住的名字!”十年前,2012年7月,盘古智能诞生。

  十几年前,提起集中润滑系统,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进口品牌。如今,在风电行业里提起集中润滑系统品牌,已是“几乎无人不知盘古智能”。

  盘古智能占国内风机集中润滑系统市场份额40%以上,连续多年排名市场第一,客户基本覆盖国内销量排名前十的风机制造厂商,每年大约55%的新增装机量都为盘古智能持有。在国外市场,盘古智能的产品源源不断发往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今年直接出口金额约为1亿元人民币。

  企业家往往是嗅觉灵敏、眼光独到的群体。在邵安仓看来, 国内“不够强大”的,都是机会。今年,盘古智能在用于风电行业的液压元器件上取得了批量生产。

  盘古智能就是高端制造不断崛起的缩影,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品牌逐渐得到全球认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变化,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价值链持续攀升。

  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在2020年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提出了五点希望,其中之一便是“希望大家拓展国际视野”。

  企业家要脚踏实地、“埋头拉车”,也须抬头看路、仰头看天。有劈风斩浪的企业家,企业才有基业长青的未来。企业家精神,就是先行者的担当,是探索者的创新。前仆后继的践行者,一直在路上。

  撰写/ 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