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判断未来三年仍是危机,华为喊“活下去”,我们怎么办?
0人浏览 2022-08-23 22:52

  华为内部论坛22日下午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文章提到,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数字能源在战略机会窗上加大投入,加强作战队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

  华为今天最重要的判断是:

  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

  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是今年以来来自企业界最明确的一个宏观判断。

  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今年很多宏观判断是混乱的,更糟糕的是,因为中文互联网普遍存在的信息污染和噪音,宏观形势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迷雾中的灰犀牛。

  当然,这也不是华为第一次喊“活下来”。

  问题是,强如华为,大如华为,都危机感满满,我们能如何?

  我们做创新经济研究的,能给出的答案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偏差。那就是走出危机唯有依靠创新。

  既然是创新,原有的路径就不一定再走得通了。

  比如今时今日的宏观形势,决定了基建终于被放弃作为拉动经济的引擎。关于这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顾年初的一些重要表述,比如通过基建拉动经济这种,在5%目标时代还一直在提;但在最新的表述里面,已经不再提及。

  保住现有的项目能完工能交付就不错了,新项目的回报周期那么长,加上00后不愿上工地,基建哪还能当引擎呢?

  关于未来,我们想指出的是,在接下来的20年,技术驱动将进入AI-DRIVING时代。

  正如下面的配图是一张百度AI文心-一格在1分钟之内画出的 “长河落日圆”,这就免去我去找千篇一律的老图,也避免了抄图的风险, AI在这两年里面开始进入生活方方面面,对效率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期,在海外大量的绘图AI模型已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我们更要看到,虽然前一代创新的代表如苹果、FB等,已经略显疲态;但创新的生态仍然旺盛。基于开源模型,分布式开发等新形态出现的创新,仍然很多。

  AI绘图是一个特例,我们在机器人上会见到更多的例子。不夸张的说,未来80后的养老,大部分人不用指望还能请到真人保姆,机器人保姆或者机器人佣人是我们白发苍苍时的最优选择。

  所以,总体来说,我们不要被国内的经济周期低谷期打掉了信心;不妨反过来问问自己,你有多久没关注过创新的前沿?

  企业要活下去,更要成长起来。

  对中小创业者来说,一次倒下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站起来。站起来靠什么?

  其实,今天80、90后所将面对的未来的AI技术进步的不知所措,正如在上世纪90年代60、70后开始接触PC,开始从零适应无纸化操作一样,会显得艰难而笨拙。

  而新一代的弄潮儿,大概也会像90年代末的马化腾、马云一样,踏住时代的脉搏,但这次让弄潮儿走上浪尖的,是人工智能和全面智能化的机器人辅助环境。

  这样的技术进步,必然需要新一代的教育革新。

  中国的新世代们,完全值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机制去释放他们的产出力。换句话说,面对未来可能的人口负增长时期,现在期望人为驱动大生育浪潮已经不可取。

  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新一代的青年们,他们需要成为更强的生产力,形成更高的单人GDP产出,反过来则意味着,为了明天更高的人均GDP产出,目前应该给予他们更好的教育,从内容和制度上,都应该有所改革。

  以上,是除了“活下去”之外,我们所做的一些还不成器的思考。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1
  • 1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