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最新分析!关于光启技术升级与防疫压力下一些情况
0人浏览 2022-04-20 15:27

       2022年4月15日,$光启技术(002625)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增长预告,净利润3,800~4,7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6%~72.7%。对此业绩,光启认为今年一季度,在光启的产品正处于全面的技术升级和我国防疫形势那么严重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平均百分之五十几的增长,已实属不易。但投资者却认为严重低于市场预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究其原因,还是与光启不严谨地宣传顺德709基地今年一季度已处于“满产”状态与投资者所理解的“满产”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造成的。这还得从2021年11月4日光启举办的《网上经营情况沟通会》说起。

       在那次网上沟通会上,关于2021年四季度的经营情况,光启是这么说的:与9月份相比,10月份的产量增长220%,11月份的产量增长330%,12月份的产量增长将近500%。产能爬坡那么快,一下子就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

      随后,随处可见的关于709基地已处于满产状态的信息,以及1月20日光启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净利润在2.5~3.2亿元之间),使投资者自然就认为既然去年四季度就能盈利1.3~2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的盈利为1.2亿元),那今年一季度的盈利就应该更大。而且,709基地的设计产能为40吨,一季度处于满产状态的话,产量至少也有10吨吧!即使按照每吨0.5亿元的单价,净利润率按照30%计算,一季度怎么都应该有1.5亿元的盈利。投资者的思维就是那么简单明了。

       实际上,不论是光启管理层本身还是投资者自己(包括我本人)都严重低估了新技术的量产闯关难度和疫情对正常生产的严重影响程度。下面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超材料是一种逆向设计技术,是根据人们的特定需求,以一种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超长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超材料曾被《科学》杂志和《今日材料》评为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和过去半个世纪最重大的十项材料创新之一。

       尽管超材料的概念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已经被提出来,在十几年前就在实验室通过手工的方式做出了样品,但从实验室样品到通过工业化方式生产出产品,是光启在2012年率先在全球完成这一0~1突破的。而超材料真正能够通过工业化手段实现小规模量产,应该是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也就是说直到2021年,超材料产品还处于小规模量产的1~10阶段。现在全球能够到这一阶段的,仍然只有光启一家。

       真正开始实现超材料产品从小规模工业化生产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即从10~100的突破,实际上是从今年也就是2022年才开始的,目前还处于这一突破的过程中。这更是全球都还没有的实践!

      超材料的生产技术有多难,这从全球除光启以外还没有其它企业能够突破工业化生产就可想而知。两三年前,光启的一个客户曾提出由光启负责超材料的设计及薄膜生产,由该客户自己负责结构件的生产。结果该客户做了很长时间都做不出合格的产品,最终还是不得不交还给光启制作。当时还处于超材料技术2.0阶段,技术要求还没那么高,一般的企业在以复合材料技术为基础的结构件阶段都还做不了,可见超材料不但在设计和工艺流程上有高深的壁垒,就是在结构件阶段技术也是十分复杂的。

       顺德709基地是2021年3月底才完成全面验收的,四五月份调制设备,试跑整个生产线,6月份开始将深圳银星基地的生产搬过来,整个第3季度都处于基于2.0技术的生产组织和员工培训。到了第四季度,以2.0技术为基础的产能才开始快速爬坡。所以给投资者的印象是709基地的生产爬坡已经完成,2022年就进入全面的放量阶段了!

       但进入2022年一季度,光启的产品全面切入3.0时代(2021年第四季度只有小部分产品切入3.0时代)。与2.0相比,虽然3.0还是同一技术路径,但产品的精度和复杂度提升非常大,整个生产流程都要重新梳理,产品的稳定性也要有一个爬坡过程。这就造成了一季度从上面的管理层到下面的工人都很忙,日夜加班,似乎时刻处于“满产”状态,但实际产量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甚至低很多,这就是一季度光启业绩远不达市场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四季度之所以利润显得那么高,除了上面这个原因外,另一个是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前面季度生产在四季度才交付的。这也是军工行业的特点,即产品可以做到各季度均衡生产,但主要交付期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因此,简单地将一季度的业绩与四季度的业绩进行环比,这本身就不科学。

       创新型技术要获得市场认可和实现规模化量产是非常艰难的,可以说是两道鬼门关,90%的创新型企业都倒在这两道关口上。深圳的另一个明星企业柔宇科技早在八九年前就研发出了柔性显示独创型技术,但经过13轮近百亿元的融资,到现在还没能获得行业内有影响的下游企业客户的认可,也自然难以闯过量产关,还处于巨额亏损中。与之相比,光启的超材料技术已经获得我国军工行业各大企业集团的认可,产品也闯过了量产关,正处于10~100的大规模量产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自然极为广阔。

二,疫情防控等严重影响了光启的正常生产。

       2022年一季度的疫情比2021年全年都还严重,广东属于重灾区之一。这对光启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2020年和2021年的疫情,光启的好些员工已经两三年没能回家过年了。今年好多员工要求请假,光启除了将需要拼命赶工的工序的工人留下外,许多员工都放了假。结果这些员工提前一个星期放假,过完年后回来又要隔离两个星期,造成人员严重不足。

2,西安是我国军品、部件和原材料的检测中心。1月份西安疫情封城以及随后的春节假期,严重影响了光启部分材料的供应速度,进而影响了光启产品的生产和交付。

3,到了3月份深圳封城了10来天,一些军方急需的产品没法军检和交付,只能推迟收入确认。

4,另外就是去年的北京冬奥会直接把华北地区的大能耗企业完全停了,其中就包括光启的核心原料供应商。这使得光启在一些核心原料上储备本身就不足,今年一季度这些原材料还出现了质量问题,这也从整体上制约了709基地产能,还可能造成一些产品报废。据说现在光启已经更换了供应商,基本解决了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三,709基地目前的生产状况。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二季度709基地才开始真正的返工复工复产上量扩招人,还增加了设备和工装,今年新的11项研制转批产项目在三季度四季度全部完成导入,进入冲刺阶段。

       目前709基地的状况,用刘董事长的话形容就是“热压罐满负荷运行、高精度加工超负荷运行,新设备在调试好了以后满负荷,暗室等测试环节严重超负荷运行,超净间满负荷运行。”

       显然709基地已经度过了以3.0技术为基础的生产流程重组和人员培训,已经全力冲向量产阶段。

       一季度因为疫情而耽误交付确认的产品,将在二季度交付确认,其中包括西安方向的产品。据说有的产品的量比20亿合同的量还大。至于一季度生产了多少产品,有多少已经交付,有多少还没来得及交付将在二季度交付和结算,在过几天的一季度财报中应该会有披露吧!

       今年709基地还将新装一条超材料4.0生产线。与3.0相比,4.0生产线在技术原理、设备和原材料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能够采用很多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设备,不但产品的性能与3.0不可同日而语,生产效率还大为提高,并为未来拓展民用领域应用打下坚实基础。这是光启能够实现超材料应用从100到1000,甚至到1万的最有前途的技术时代,可以说4.0才是光启的真正的未来。

       生产制造行业有其固有的规律,产能的每一次扩张对应的都是建筑物和生产设备的投资,人员的招聘培训,生产流程的组织以及供应链的整固,难以像互联网企业那样短期内就获得快速发展。我们更希望光启不为资本的操动影响,遵循制造业的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进,每一步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光启未来才会更灿烂。

作者:林中行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2
  • 2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