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宋清辉:实现“双碳”目标难在哪里?
0人浏览 2021-07-24 07:04

  每经特约评论员 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这是中国争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

  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如果让AI来计算如何控制碳排放,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会是两种结果:一是需要多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二是停止呼吸。停止呼吸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种植多种植物似乎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良好的绿化环境对削减二氧化碳有促进作用,绿水青山也必然会成为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一环。

  落实“双碳”战略要堵疏结合

  “双碳”战略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是我们人类。这个蔚蓝星球上,庞大的命运共同体、庞大数量生物链组成的生物圈,形成了一种有机平衡。若是出现平衡被破坏的环节,产生的蝴蝶效应足以打乱这种稳定的格局。人类是要在风和日丽、舒适宜居、万物共生的环境下生活,还是在狂风暴雨、高温难耐、毒虫肆虐的恶劣环境中煎熬,关键还要看人类的抉择。

  全球气温的稳定,是保证人类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双碳”战略的实施,其意义更可以理解为“人类保护计划”,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排碳,最常见的呼吸、使用燃油设备、用燃气做饭等,都会排出二氧化碳,人们不可能因为这些排碳行为就停止活动。但若是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变暖、环境恶劣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也将重挫人类文明的发展。

  抗洪抢险讲究堵和疏,落实“双碳”战略亦需要堵与疏结合。“堵”就是从源头上对产生大量废气的工作、生产作出限制,比如停止那些高污染、低功率,并且停工后对供应链、消费群体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产业,换句话说就是去过剩产能。“疏”则是尽可能通过其他环保方式和技术,替代当前各种可能排放温室气体的工具。

  使用清洁能源,这是当前减少碳排放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几乎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产品技术早已成熟,许多高层建筑引入光伏幕墙为楼内办公场所提供照明,薄膜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已经为节能减排贡献了不少力量。以电能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也是节能减排的功臣。

  近日,某知名电器公司董事长透露的“能发电的空调”,若最终被证实确实是“真科技”并推而广之的话,那么在夏天有望大幅降低电网负荷,也有助于推动“双碳”战略的实现。

  关键在提升民众意识

  清洁能源技术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清洁能源技术需要大量实验、测试,以及长时间的研究,还需要大量资金持续不断投入,同时还无法保证一定能够出成果,这又涉及到人才战略和投资。“人才+资金”若能够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对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我国产业结构、金融秩序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从人才角度来看,清洁能源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以新材料为主阵地,发现、研发低消耗、高效率的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以物联网为主,不断优化算法,提出产业运营的工作方式、规划路线,优化工作方式、提高效率。

  从投资角度来看,投资一方面来自于国家战略投入,鼓励、引导高科技公司“身体力行”,推动双碳战略落地,另外一方面则来自于民间资本,例如民间设立的科创基金,发动群众力量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

  清洁能源梦想很好,但还有许多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加建水电站,建议充分考虑过多投入是否会影响水流流速,从而致入海口海水倒灌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或是用电设备如电池的生产过程及老化后的处理会否出现污染环境等问题,更是要防止出现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及核废水排放这种严重破坏环境的能源。

  我们不希望在解决一个难题的同时,埋下更多隐患。尽管当前许多电子设备都采用可以反复充电的锂电池,但极少有机构会告知用户锂电池报废后的处置方式。当前被人们痛批的塑料,在历史上也曾经风靡一时,轻便、廉价等因素令人们没有意识到塑料会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许多餐饮企业推出纸质餐具,噱头是纸比塑料容易降解,殊不知纸的生产和纸餐具的加工对环境污染同样严重,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餐厅提供消毒后的可重复使用餐具,对此介意的消费者可以随身自备餐具。总而言之,没有一次性产品的需求,就没有一次性产品造成的污染。

  我认为,“双碳”战略的落实,关键在于民众意识的觉醒和提升,若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意识到“双碳”战略的重要性,并从自我做起,例如减少或杜绝一次性工具的使用,以及减少燃油汽车的使用等,而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清洁能源,那么我国提前完成“双碳”战略目标就不是梦。事实上,实现“双碳”目标并非高不可攀,看似很大,但却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床头经济学》等通俗经济学著作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发 布
所有评论(0
  • 暂时还没有人评论
  • 0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