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别让“不干预”成为一句空话
0人浏览 2020-08-07 18:57

红周刊 作者 | 黄湘源

刚刚经历了突如其来干预之下的暴跌,有关方却又再一次重提“不干预”监管方针。所谓的“不干预”,其实就像注册制改革的不是不审一样,并不是真的完全不干预,而是有其一定的倾向性的。打着维护市场公平,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旗号,却让人不免生疑,似乎只是维护了机构投资者和法人的利益。

行政干预经常因为有失精准而殃及无辜

今年以来,市场最低从2646点涨到3458点,再次激起了人们对牛市回来了的憧憬。但此时,央行和银保监会却开始排查信贷资金流向,虽说央行关注的是楼市,并未提及股市,但银保监会却明白指向了未发现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银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监管打压信号,已被证监会集中曝光的一份涉及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平台及其运营机构的名单撕得粉碎。

根据金融委第36次会议要求,证监会已牵头相关部门建立了“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对此,不由让人想起了2015年那场同样被查处非法场外配资所硬生生打压下去的牛市。未来对于资本市场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如果依然还是这样一有需求就趋严,那么在市场剧烈波动在所难免的情况下,也实在很难有牛市可言了。

根据上交所最新公布的数据,近3年散户投资者无论资产多少都难免亏损,原因之一固然是择时与选股能力相对偏弱,且难以避免追涨杀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信息披露并不那么对称的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法人往往具有比散户更多的信息优势及成本优势。而按照目前监管力量依然还有可能不时插手干预一下市场的趋势来看,即使在注册制改革将逐步推开的将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这种七亏二平一赢的现象也不会很容易。

行政干预的出发点虽总是美其名曰打击违法违规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但却也经常由于打击有失精准而不免殃及无辜。由此来看,其所真正维护的并不是散户投资者,而是机构和法人投资者。以近期即将在创业板推行的交易制度改革来说,创业板并不像科创板只有增量股份而没有存量股份,涨跌停板限制放宽一倍,有利于上市新股继续赚取新股不败红利的同时,也有可能会使一些质量和效益较差的存量股份增加沦为面值退市对象的风险。而这在更加方便那些占有信息和资金优势的大机构大资金割韭菜的同时,对于无论在信息还是资本成本方面都处于劣势,而又习惯追涨杀跌的散户投资者来说,无疑都将是更大的风险。

打着维护市场公平的旗号

却只维护了机构投资者和法人的利益

所谓“不干预”的监管方针,其实就像注册制改革的不是不审一样,并不是真的完全不干预,而是有其一定的倾向性,并且总是视监管者所认可的利益需要想出手时就出手而已。至于在监管者眼里的这种所谓的需要,是不是市场所能形成共识的共同利益,则不妨另当别论。但监管者这种想出手时就出手的干预方式,对于散户投资来说,风险则比不干预还大。打着维护市场公平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旗号,却只是专门只维护了机构投资者和法人的利益。

股市交易其实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行政干预导致的强烈震仓,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就意味着出货、“割肉”、亏损。而对于那些在信息和资金上更游刃有余的投资者来说,却往往有可能是逢低吸纳的天赐良机。如此一来,对于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公开的强硬的行政干预,而是打着维护市场公平却有失偏颇的所谓“不干预”。

当前,“不干预”之所以还在正儿八经地被列为监管方针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显然并不是因为“不干预”正在或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而又有可能不令而行的既定方针,相反,恰恰正是由于某种自觉与不自觉的习惯性干预动机时常不由自主的发生而不能不对市场产生具有一定利益倾向性的非正常性干扰。而事情坏就坏在这种不正常的行政干预一边在发生,一边却还在振振有辞地说着“不干预”。而正是在这种名为“不干预”实则粗暴无礼的干预的掩护下,不仅市场正在崛起的牛市冲动有可能将一遍又一遍地被不由分说地打压下去,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散户也只能一次又一次无可奈何地成为任人宰割的牛羊。不难想象,倘若行政干预依然还是像这样假作真时真亦假,想出手时就出手,岂不也就意味着中国股市真正符合注册制要求的市场化也不无可能将会随之而更加遥遥无期?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牛市,哪怕是人们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表现为经济晴雨表的牛市,岂不也都将成为一句蒙眼瞎的空话?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