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上市银行不良三点新变化 信用卡业务、部分大型企业不良加速生成 区域性风险暴露影响效益变化
0人浏览 2019-08-30 20:08

  2019年中报披露渐进尾声,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变化的现状与趋势也愈发显现。

  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增速减缓及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面临较大压力,不良贷款生成也有一些的新变化。一是,受持卡人收入下降和共债风险暴露影响,信用卡业务不良正加速生成;二是,部分产业能级、管理效率等不具备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大额风险暴露在当前比较明显;三是,部分银行在环渤海地区的区域性风险暴露加速,对区域利润造成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积极通过优化资产投向结构、重构风险监测体系、开展各类风险排查等方式防范控制不良增长,并加大不良贷款核销、清收转让处置的力度,及时化解风险。其中,多家股份行上半年核销及转出不良规模同比大增。

  此外,也有银行主动强化不良认定,将逾期60天以上不良贷款悉数纳入不良,虽然不良生成因此提速,但潜在压力得到提前消化,奠定了更扎实的资产质量基础。信用卡业务不良加速生成

  延续去年以来的趋势,上半年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压力持续加大,不良加速生成。

  以交行、招行、浦发、平安四家银行为例,6月末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分别为2.49%、1.3%、2.38%和1.37%,分别较年初上升0.97、0.19、0.57和0.05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则分别较年初增长47%、33%、34%和12%。

  浦发银行零售总监刘显峰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从全行业情况来看,其实各行信用卡领域的风险都在不同程度上升,这一方面与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持卡人收入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也受高杠杆下共债风险暴露影响。

  中信银行在中报里也解释称,去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债务风险不断聚集,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此类风险有向信用卡行业传导的趋势;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及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及收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两重因素叠加,致使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所上升。

  除了行业的共性特征,还需要注意到信用卡业务收入的当期性和风险暴露的滞后性。“从浦发银行自身情况来看,我们大概从2015年开始发力信用卡业务,此后几年收入贡献不断提升,而风险暴露的周期是18个月,大概就在2018年左右,所以去年开始风险逐渐暴露。”刘显峰说。

  不良重压之下,各家银行开始反思激进发卡、过度授信等行业积弊,通过放低贷款增速,以及深耕高端客户、低风险客户等方式经营信用卡业务,并加快信用卡不良核销和处置清收,强化贷前、贷中、贷后联动风险管控体系。

  其中,交行信用卡透支余额上半年减少超过500亿元,较年初下降10%;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则自去年初开始,几无增长。平安银行上半年信用卡贷款增量也不到400亿元,而去年全年为1700亿元。

  交行副行长侯维栋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上半年信用卡业务行业风险整体上升,下阶段将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我们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预计下半年信用卡新增不良将逐月下降,并于四季度趋于平稳。”

  刘显峰也指出,要评价信用卡业务的健康经营,更多的还是要看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单看不良率的上升只是一个表象,因为不良率的上升,分子分母都在变化。大额风险暴露加快

  虽然是银行业老生常谈、要持续考虑的一个问题,但大额风险暴露似乎在上半年尤为受到重视,并在多家银行的内部会议、中报上被重点提及。

  某股份行董事长就在该行中期工作会上表示,上半年全行利润增速和业务、收入增幅很不匹配,主要原因就在于资产质量下行甚至恶化,拨备不得不大幅增加,“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额风险暴露,说明傍大款往往不靠谱,有时候还会被‘坑半死’。”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也在该行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直言,一些产业能级、管理效率等不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的风险暴露在当前比较明显,而原来的“矮子”(意指“中小企业”)风险基本上已经暴露了。

  “虽然宏观经济还没有彻底好转,但风险暴露和经济好转是两回事。应该说,中小企业等末端客户的风险暴露高峰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反而是一些相对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看上去很强,但最后当口顶不住了。”刘信义说。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招行。该行中报提到,资产质量方面,从客群看,上半年大型、中型企业不良生成额、不良生成率同比上升,小企业同比双降。

  针对大额风险的管控,刘信义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还是要有“限额”的概念,“单一客户、单一区域、单一行业要有限额,要有合理的资产摆布和控制,防止集中度过高。”

  但他也认为,集中度过低也可能会影响到一家银行在某个客户、区域、行业的影响力。“其实是一个‘度’的把握,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力获取最好的风险回报率,我们的风险管理理念是慎行知止,内部还有个提法叫‘止盈’和‘止亏’,赚的那些钱并不是你的钱,亏出去的钱才是你的钱。”

  该行风险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补充表示,一是要做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客户,二是要强化风险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对潜在风险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退出,三是对已经出现的大额风险要早化解、早处置。

  某大型城商行的半年度工作会议上,该行董事长也在谈及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时表示,要强化大额授信风险管理,全面推行降低集中度、提高分散度的策略实施,严格防范大额风险的发生,同时实施问题资产处置分层管理,加大大额问题资产处置力度。环渤海地区风险暴露影响区域利润

  上半年,也有少数上市银行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降”,资产质量趋势向好,譬如招行、浦发银行。

  但一些新的区域性资产质量风险状况也已经出现,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区域经营效益的显著下滑。

  以浦发银行为例,该行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在内的环渤海地区出现了近年来首次营业利润为负的情况,同比下滑354%至-31亿元;此外东北地区营业利润继续为负(-11亿元),西部地区则扭亏为盈。

  行长刘信义表示,浦发银行资产质量的区域性风险,最早是在2011年到2014年,出现在长三角的杭州、温州地区,也包括江苏地区,此后西北、西部地区风险也逐渐暴露,现在主要是环渤海地区的济南、天津,以及东北地区的大连、沈阳。

  “天津和大连目前暴露的都是一些比较大的企业,包括一些国有企业,一些产业能级、管理效率等相对不具备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风险暴露在当前比较明显。我们现在主要的风险,其实还是在济南。”刘信义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信、平安、华夏等股份行身上。其中,中信银行东北地区税前利润继续亏损,环渤海地区税前利润大幅下降75%;华夏银行华北及东北地区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3%。

  平安银行北区(包括东北、环渤海、河南、山西)去年以来不良迅速爆发,6月末不良率已经达到3.34%,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上半年不良双降。

  中信银行中报表示,环渤海等地区不良贷款经过积极处置,存量不良逐步化解,但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压力仍存,个别地区风险集中爆发,如天津、山东地区频发债务风险,致使该地区不良贷款增加较多。

  此外,也有部分银行珠三角及海西地区不良生成额、不良生成率同比有所增加,这主要在于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积聚,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加之外贸出口受限,企业压力较大,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压力。加大核销处置力度

  伴随着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加大,上半年不少上市银行也持续加大不良贷款的核销处置力度。

  譬如,招行上半年常规核销规模超过140亿元,同比增长65%;华夏银行上半年核销不良227亿元,是去年全年的2.06倍;上海银行、南京银行上半年分别核销及转出不良42.1亿元、2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4%、100%。

  “我们今年一季度就核销了十多亿不良贷款,接近去年全年规模的一半。”一位大型城商行相关负责人透露。

  据了解,加快不良核销和处置力度的背后包含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呆账核销认定标准不断放松,银行不良核销自主权不断扩大,为银行“应核尽核”奠定了基础,确保资产质量真实;二是在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价格继续低迷的局面下,银行在减少转让的同时,加大不良账销案存的清收,以时间换空间,实现特殊资产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今年4月底,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就在该行年度业绩说明会现场算了一笔账:去年该行账销案存贷款现金清收共57亿元,对应的核销后债权规模约71亿元,这意味着核销后账销案存的现金清收率高达80%,且这还不包括再清收的收益;与此同时,去年该行不良贷款转让的回收率只有40%。

  不过,也有上市城商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也提醒称,与转让相比,不良贷款核销后转账销案存耗用的核销额度要更多。“这就需要用利润支持,对银行当期的利润影响比较大,好在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绩普遍不错,留出了处置空间。”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