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圈子

请广大用户注意风险,切勿加入站外群组或添加私人微信,如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自己承担。
用加杠杆来激活行情是饮鸩止渴
0人浏览 2019-08-25 19:32

红刊财经   胡东辉
编辑/庞丹
一周前,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修订后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一方面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由950只扩大至1600只,市场融资融券标的市值占总市值比重由约70%达到80%以上,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值占比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给证券公司放权,取消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由证券公司根据客户资信、担保品质量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自主约定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同时增加补充担保物,可以是由证券公司认可的其他证券等资产。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加杠杆。


加杠杆助涨助跌  

此时允许加杠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激活市场。一周来A股市场的走势也表明,加杠杆的短期效应产生了,行情活跃度明显增加,甚至对“特朗普缺口”也增强了抵抗能力,在周边市场大跌的氛围中,A股市场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跌性。但是加杠杆也从另一个侧面暗示,目前市场中的增量资金不足,必须通过加杠杆来增加增量资金。但严格来说,加杠杆增加的资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量资金,体现的是存量投资者看好后市,或者想自救,但资金不足,只能通过加杠杆来获得增量资金。真正意义上的增量资金应该来自场外投资者,他们不缺资金,但入场意愿不高。场外投资者不入场,就代表增量资金没有入场。  

加杠杆有助涨助跌的两面性,这个在2015年有过充分的演绎,猛烈的助涨和强大的助跌作用大家都已充分领教过了,所以现在大家已经比较冷静了,不敢轻易加杠杆。加杠杆容易,只要决心一下,融资买进就是了。但去杠杆就没那么容易了,去杠杆基本上都是在跌势中,涨势中大家加杠杆还来不及呢,谁会去杠杆呢?跌势中加了杠杆的损失也加倍扩大,这个时候去杠杆要割肉,决心就不好下了。如果下跌过快,甚至有可能失去对账户的控制权,由证券公司来接管账户,强制平仓,那就是扫地出门的节奏了。
2015年是市场对加杠杆的投资者的一次严厉惩罚,而到了2018年,这种严厉惩罚则落到了加杠杆的大股东身上,有很多高比例质押股权的大股东爆仓,有不少控股股东因此失去了控股权。最典型的案例是东方园林,公司实控人何巧女因为股权质押爆仓,沦为纾困对象,最后公司易主,何巧女黯然出局。何巧女曾经为此痛悔不已,称股权质押害死人。加杠杆的时候觉得这钱来得容易,去杠杆的时候才知道这钱不好拿,但到那个时候悔之晚矣。

负债投资得不偿失  

证券公司是加杠杆的老司机了,130%的最低维持担保比例是经过长期股市实践得出的相对安全比例,不会轻易改变,在行情波动剧烈时还有可能提高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取消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对证券公司没有什么影响,更多的是表明监管部门的一种态度,是为了释放对股市支持的信号。证券公司本来就是根据自身资金安全的需要来决定最低维持担保比例的,过去曾经发生过监管部门要求证券公司对低于最低维持担保比例的股票不要强制平仓的情况,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便会危及自身资金安全,证券公司也只能认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证券公司对低于最低维持担保比例的股票会毫不手软地强制平仓,而且都是开盘集合竞价就挂跌停价卖出,不抱任何幻想。助跌就是这么来的。  

过去爆仓都是发生在融资上,融券的比例太低,所以大家都没有见识过。今后融券的比例有可能大幅提高,这会带来什么后果现在还看不太清楚。如果说融资是做多,那么融券就是做空。借来股票卖出,当然是希望股价下跌,然后再低价买回还券获利。其实融券卖出有可能打压了股价,具有助跌作用,不过一旦股价被强势拉升,也有可能引发融券做空者爆仓,这个时候维持最低担保比例的是保证金,保证金低于最低担保比例时,证券公司也一样会接管账户强制买回股票还券,这个时候就会助涨。  

总起来看,股市加杠杆不是什么好事。投资股市本来就不应该投入自己的全部资金,加杠杆是反其道而行之,变本加厉负债投资。过去很多被股市扫地出门的投资者都是因为加了杠杆,没有加杠杆的投资者都幸存下来了。加杠杆是饮鸩止渴,得不偿失。
(本文已刊发于8月25日的《红周刊》)


更多
· 推荐阅读
0
1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 TOP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